专栏名称: 新技术法学
究新技术法理,铸未来法基石
51好读  ›  专栏  ›  新技术法学

“消失”的人工客服

新技术法学  · 公众号  ·  · 2025-03-18 15: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人工客服有被AI客服取代的趋势,但目前用户使用体验普遍较差。虽然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但可能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文 | 邱慧

编辑 | 张剑

3分钟过去了,电话那头的AI客服还在让赵玲(化名)描述遇到的问题——她推测,大概是此前的描述没能触发关键词,AI客服就“一遍遍地问”。

赵玲本想拨打某航空公司的客服热线,咨询机票退订事宜。航司官网的页面上,关于机票退订细则过于繁杂,她很难精准地定位到对应的条款,进行有效操作。但赵玲试了几次,无论在App后台还是客服热线里,都是“近乎智障”的AI客服,多次要求转人工无果后,AI客服以“呼叫方无响应”挂断了电话。

社交平台上,遇到和赵玲相似困境的用户不在少数,且多聚焦在AI客服答非所问、沟通效率低下、难找到人工客服等问题。

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期披露的对2024年消费投诉举报统计分析中也同样提到备受诟病的AI客服问题。其中显示,AI客服相关的投诉同比增长56.3%,人工客服难联系,严重影响消费体验。



智能客服不智能

相比人工客服,AI客服能省去培训成本、24小时在线且可控度更高。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入智能客服,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

自3月15日以来,“e看法”实测了包括电商、交通、银行在内的多款平台软件,发现多数软件的客服第一环节已由AI代替,若要转接人工客服,需要按照AI客服的指引,根据提示,点击相应按键,点错即重头开始。

在实测过程中,“e看法”还注意到,除了复杂的转接环节,部分App在转接线上人工时,还需线上排队,中途离开页面就视为“断开链接”。

但AI客服带来的规模化被市场看好。第三方数据机构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客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2-2027年中国智能客服市场将维持增长态势 ,2023年整体市场规模为39.4亿,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90.7亿。从行业类别来看,该报告称,电商、消费零售、金融、生活服务是智能客服应用规模最大的行业。

然而,问题也接踵而至。“e看法”浏览多个投诉平台发现,除了前述消费反映的智能服务“不智能”等问题,在部分维权场景,AI客服甚至成了企业规避直面消费者的“墙”。

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发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互联网投诉平台收到的用户投诉中,客服渠道类投诉占比连续三个季度占比排名第二。

技术尚不成熟是业内对AI客服现阶段困境的共识。与此同时,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AI客服的不断应用与普及,消费者对于AI客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果AI客服解决不了我的诉求问题,甚至更麻烦,那我还是得找人工客服。”赵玲说。

在盘库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智能客服应该能够承担大部分常见问题的解答工作,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供高效、便捷的自助服务体验。

他向“e看法”指出,客服智能化技术成熟后,人工客服可以作为智能客服的重要补充,处理复杂或特殊的问题,确保消费者在遇到难题时能够得到及时且准确的帮助。

但显然,现阶段,频出的AI客服不智能和人工客服找不到问题,更加凸显了企业需要持续优化两种客服模式的必要性。江瀚告诉“e看法”,“两种客服模式应该实现无缝对接,确保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都能获得满意的服务体验。”



AI客服、人工客服权责亟待明确

AI客服“降本增效”式普及的另一面是,人工客服的高流动性、岗位缺口大。“e看法”检索公开资料发现,此前,包括辽宁、广东、河北等全国多地公布的紧缺技能人才职业参考目录中,其中就有“客户服务管理员”一职。

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23 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也显示,客服岗位在电商企业中的离职率达到30%,在一众岗位的离职率中居榜首。江瀚也向“e看法”谈及,随着更多AI客服普及后,传统客服规模可能面临更进一步的缩减。

然而,一个亟待明确的问题是,企业AI客服“答非所问”,以及人工客服难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否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服务的权利?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泽瑞告诉“e看法”,很多公司为了降本增效,减少人工客服数量,会安排AI客服优先回答消费者的提问,如遇AI客服无法处理的问题,再转人工客服,这种行为并不直接侵害消费者权益,是技术服务人类的一种表现。

“但目前大量企业的AI客服存在无法转人工或难以转人工的情况,给消费者带来很大困扰,这种行为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李泽瑞补充道。

“e看法”注意到,2023年2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在“响应用户诉求”方面明确,要设立客服热线。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客服热线,主要互联网企业在网站、APP显著位置公示客服热线电话号码,简化人工服务转接程序。

李泽瑞向“e看法”坦言,由于目前缺乏针对AI客服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所以难以直接判断现行常见的AI客服是否合规,也就难以把握合法与侵权的边界。

从具体情景来看,他举例指出,AI客服导致“提供产品信息错误”“未能及时退赔”等情况发生,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情况,消费者可以积极维权;但若只是增加了繁杂的沟通环节、降低了消费体验,这类情景下,消费者很难有效维权。

李泽瑞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明确AI客服和人工客服的应用场景和转接模式,部分专业性较强与人身体健康权利等相关行业,应当谨慎使用AI客服,“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而不是变成降本增效的工具。”

本文为e看法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如需转载

请联系ekanfa@163.com

欢迎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