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主义
”
栏目每周六更新,分为成长说(洛克菲勒)、社会说(比尔
·
盖茨)、投资说(巴菲特、芒格、霍华德
·
马克斯、段永平)、管理说(稻盛和夫、任正非)、科技说(马斯克、贝索斯、拉里
·
佩奇
/
谢尔盖、黄仁勋、孙正义、马化腾、张小龙、张一鸣、王兴、黄峥、宿华、陈睿)、汽车说(马斯克、李想、何小鹏、李斌、王传福、魏建军、李书福)等不同系列。每个系列聚焦各领域全球顶尖高手、产业领军人物,结合他们的所思所讲,理解产业变革与发展趋势,把握其中投资机会。
“
长期主义
”
栏目
“
汽车说
”
系列,聚焦马斯克、李想、何小鹏、李斌、王传福、魏建军、李书福等汽车产业领军人物,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进入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背景下,结合他们的所思所讲,理解智能电动汽车代表性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构想,洞悉汽车产业变革与发展趋势,把握其中投资机会。
本期
“
长期主义
”
选择蔚来
2020
年
Q4
财报分析
+
分析师电话会议纪要,由
36Kr
、美港电讯整理发布,六合商业研选精校,分享给大家,
enjoy
!
蔚来
2020
年
Q4
财报分析
+
分析师电话会议纪要
蔚来
2021
年
3
月
2
日发布
2020
年财报。公司
2020
年收入
162.6
亿(
+107.8%
),净利润
-53.0
亿(
+
53.0%
),毛利率
11.5%
、净利率
-32.6%
。公司
2020
年
Q4
收入
66.4
亿(
+133.2%
),净利润
-13.9
亿(
+
51.5%
),毛利率
17.2%
、净利率
-20.9%
。
公司
2020
年累计交付
43,728
辆(
+112.6%
),
2020
年
Q1~Q4
分别交付
3,838
辆(
-3.7%
)、
10,331
辆(
+190%
)、
12,206
辆(
+154%
)、
17,353
辆(
+111%
),除
2020
年
Q1
交付量同比下滑外,另外
3
个
季度同比均翻番以上增长。
公司
2020
年
Q4
交付
17,353
辆,包括
7,574
辆
ES6
、
4,906
辆
EC6
、
4,873
辆
ES8
。公司
2021
年
1~2
月,
3
款车型合计分别交付
7,225
辆(
+352%
)、
5,578
辆(
+689%
)。
ES6
是
2020
全年中国市场销量最高的电动
SUV
;
EC6
从
2020
年
11
月开始,连续
3
个月在中国高端轿跑
SUV
细分市场排名第一;
ES8
在
2020
年中国售价
40
万的高端电动
SUV
细分市场中,销量第一。
公司在
2021
年
1
月达到
7,500
台的全供应链产能
(整车产能与相应供应链配套能力)
,受限于电池供应与芯片组供应,预计
2021
年
Q2
月度产能约
7,500
辆。公司计划
2021
年底,实现单班
15
万
/
双班
30
万的年产能。
公司目前拥有
23
个
NIO Houses
蔚来中心、
303
个
NIO Spaces
蔚来空间,覆盖中国
121
个城市。公司计划
2021
年新开
20
家
NIO Houses
、
120
家
NIO Spaces
,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面,提升品牌知名度,整合线上线下流量,提升用户体验与整体销售效率。
公司目前已建成覆盖
76
个城市
191
座换电站。
2021
年,公司计划增设至少
309
座换电站,并在
2021
年
Q2
开始部署第二代换电站。公司计划加大超充网络与目的地充电桩建设,从目前
127
座超充站、
1,700
多根目的地充电桩,在
2021
年底前增至
600
座、
1.5
万根。
财报发布后,蔚来举行
2020
年
Q4
财报电话会议,
CEO
李斌、
CFO
奉玮、财务副总裁曲玉等高管出席,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提问。
蔚来
CEO
李斌:
在
2020
年
Q4
,蔚来交付
17,353
辆
ES8
、
ES6
、
EC6
,同比增长
111%
,环比增长
42%
。
2020
年累计交付
43,728
辆,同比增长
113%
。我们在
2021
年
1
月实现
7,225
辆的历史性月度交付量,
2021
年
2
月实现
5,578
辆的交付量,分别同比强劲增长
352%
、
689%
。
2020
年,蔚来
3
款车型均取得优异成绩。
ES6
是
2020
全年中国市场销量最高的电动
SUV
。在
2020
年中国售价
40
万的高端电动
SUV
细分市场中,
ES8
销量第一。
EC6
从
2020
年
11
月开始,连续
3
个月在中国高端轿跑
SUV
细分市场排名第一,以一流产品品质与服务为支撑。蔚来获得用户与行业越来越多的积极认可与反馈。中保研在
2021
年
1
月公布
C-IASI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
7
款车型测评结果,
EC6
在
2020
年
C-IASI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的所有车型中,取得最佳安全评价。
在有竞争力的产品、优秀服务、创新商业模式的支持下,我们赢得越来越多用户认可,预计
2021
年
Q1
整体交付量将达
2
万
~2.05
万辆。
毛利率方面,在交付量稳步增长、平均售价稳定、材料成本改善、制造效率提升的推动下,
2020
年
Q4
整车毛利率达
17.2%
,同时还受益于蔚来能源抵扣收入。
2020
年
Q4
及全年,蔚来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实现正增长。从各方面看,
2020
年蔚来的运营效率与整体系统效率,都有明显提升。
随着
2021
年
1
月
9
日
NIO DAY
举行,我们推出基于蔚来技术平台
2.0
的首款旗舰轿车
ET7
,凭借其突破性外观、精致内饰、高效动力系统、沉浸式数字座舱及行业领先自动驾驶能力,
ET7
得到用户、媒体、行业的良好反馈,其订单表现也超出我们预期。
基于蔚来自研全栈式自动驾驶技术平台,
ET7
将搭载由
NIO Aquila
超级传感、
NIO Adam
超级计算平台组成的
NAD
自动驾驶系统,即
NIO
自动驾驶。
NIO Aquila
超级传感系统拥有
33
个高性能传感单元,包括
11
个
800
万像素高分辨率摄像头与
1
个高分辨率激光雷达,探测距离为
500
米。
NIO Adam
的计算能力高达
1,016TOPS
(处理器运算能力单位)。
NAD
的传感器套件与计算能力远超其他竞争对手,将加快自动驾驶行业量产进度。
NAD
将提供从
A
点到
B
点更安全、更轻松的自动驾驶体验,逐步覆盖高速公路、城市、停车、充电、换乘等使用场景,以释放驾驶时间,减少事故。此外,蔚来
NAD
自动驾驶系统还将成为首个通过
“
按月开通、按月付费
”
服务订阅模式提供的自动驾驶系统,让更多人尝试与享受蔚来
NAD
自动驾驶系统。
我们在
NIO DAY
还推出换电站
2.0
,相比第一代产品,用户能享受更低成本与
3
倍服务能力。我们还推出
150kWh
电池组,能量密度提升
50%
,可大幅提升蔚来所有车型续航里程。在
150kWh
电池组加持下,
ET7
NEDC
(欧洲续航测试标准)续航里程可达
1,000
公里以上。在蔚来服务体系下,每个用户都可按需升级到不同容量电池组。
蔚来致力打造可充电、可更换、可升级电池的电动汽车运营与电池订购创新模式,为用户提供整体电力解决方案。伴随着用户基数增长与电池产品拓展,越来越多用户选择
BaaS
服务(
电池即服务
)。
2021
年
2
月,蔚来订单
BaaS
比率已达
65%
。我们相信
BaaS
与蔚来整体充换电服务体系,能够加速内燃机汽车向电动汽车转化。
蔚来产品与技术的不断开发研究,是蔚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蔚来将果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核心技术与蔚来产品的研发生产。预计
2021
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将翻一番,达到
50
亿人民币左右。
我们的产能在
2021
年
1
月已达
7,500
辆,我们的合作伙伴江淮汽车在合肥工厂启动进一步产能扩张,一个轮班制下的总年产能将达
15
万辆,两个轮班制下的年产能有可能翻一番达
30
万辆,为生产
ET7
与未来其他车型做准备。
2021
年
2
月,蔚来与合肥政府签订进一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规划建设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包括研发制造、试点示范、产业配套服务,打造具有完整产业价值链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销售与服务网络方面,我们目前拥有
23
家
NIO Houses
蔚来中心
与
303
个
NIO Spaces
蔚来空间,覆盖中国
121
个城市。鉴于线下门店对品牌知名度、订单增长、用户社区运营的持续贡献,我们计划在
2021
年新开
20
家
NIO Houses
、
120
家
NIO Spaces
,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面,发挥蔚来直达销售的竞争优势,整合线上线下流量,并提升用户体验与整体销售流程效率。
蔚来在
76
个城市建设
191
个换电站。从
2021
年
Q2
开始,我们将逐步部署换电站
2.0
,以更低成本,提供更好体验。我们
2021
年目标是,将换电站总数提升到至少
500
座。我们将加大力度建设超充网络与目的地充电桩。目前我们有
127
座超充站、
1,700
多个目的地充电桩,到
2021
年底将分别达到
600
个、
1.5
万个。
在用户群体不断扩大的同时,蔚来售后服务体系运营效率也在不断提升。目前,我们已新增
31
家服务中心、
158
家授权服务中心。为给用户提供更好服务体验,我们将扩大售后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售后服务体系。
蔚来旨在打造从智能电动车出发的社区,同时与用户一起分享快乐,共同成长。在
2021
年
1
月
9
日举办的
NIO Day 2020
直播,吸引
1
亿人次观看。在
NIO Day
上,我们推出
"
蓝点计划
"
,并成为全球首家帮助用户进行减排认证与碳信用交易的汽车企业。用户的不断支持,是推动我们永远向前的永恒力量。
2020
年是蔚来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用户支持与团队努力下,公司整体运营重回正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初创企业,我们将坚守初心,继续在新产品与核心技术研发上,进行果断、高效投入,并进一步拓展充换电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为蔚来用户提供最佳的整体体验。
蔚来
CFO
奉玮:
我现在介绍我们
2020
年
Q4
主要财务业绩。
2020
年
Q4
,公司总收入
66.4
亿人民币(
10.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3.2%
,环比增长
46.7%
。我们总收入
由两部
分组成,包括汽车销售与其他销售。
2020
年
Q4
,车辆销售收入
61.7
亿人民币,占总收入
93%
,同比增长
130%
,环比增长
44.7%
。汽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主要因为更多产品实现更高交付量,及通过
2020
年持续推出
NIO Spaces
,扩大销售网络。
2020
年
Q4
,其他销售收入
4.67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184.1%
,环比增长
80.2%
。其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主要因为随着汽车销售增长,安装的家用充电桩与配件销售,带来收入增加。
2020
年
Q4
,销售成本
55.0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77.3%
,环比增长
39.6%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主要因为
2020
年
Q4
交付量增加。
2020
年
Q4
,毛利润
11.4
亿人民币,比
2019
年
Q4
增加
14
亿人民币,比
2020
年
Q3
增加
5.56
亿人民币。毛利增加主要因为车辆销量增加与车辆利润率提高。
2020
年
Q4
,毛利率
17.2%
,
2019
年同期
-8.9%
,
2020
年
Q3
12.9%
。毛利率增加主要因为
2020
年
Q4
车辆利润率增加。具体而言,
2020
年
Q4
车辆利润率
17.2%
,而
2019
年同期
-6.0%
,
2020
年
Q3
14.5%
。车辆利润率增加,主要因为车辆交付量增加及某些生产材料采购价格下降。
2020
年
Q4
,研发费用
8.29
亿人民币,同比减少
19.2%
,环比增加
40.4%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主要因为
2020
年
9
月
EC6
量产后相关研发费用减少,及公司整体节约成本,提高研发运营效率。
2020
年
Q4
,
SG&A
(销售、管理、行政费用)支出
12
亿人民币,同比下降
21.9%
,环比增长
28.3%
。
SG&A
费用同比下降,主要因为公司整体节约成本的努力与运营效率提高。
2020
年
Q4
,运营亏损
9.31
亿人民币,同比减少
67%
,环比减少
1.5%
。
2020
年
Q4
,基于股权薪资支出
6,020
万人民币,同比增长
17.6%
,环比增长
22.3%
。股份报酬支出同比增加,主要因为股价上涨,导致授予期权公允价值提高。
2020
年
Q4
,净亏损
13.9
亿人民币,同比减少
51.5%
,环比增加
32.6%
。净亏损环比增加,主要因为汇兑损失。
2020
年
Q4
,归属普通股股东净亏损
14.9
亿人民币,同比减少
48.4%
,环比增加
25.6%
,每股亏损
1.05
元人民币。如果不计入股份薪资支出、可赎回非控股权益等影响,调整后每股亏损
0.93
元人民币。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短期投资余额为
425
亿人民币。
2020
年,我们经营活动现金流实现正增长。
对于展望,正如李斌提到的,
2021
年
Q1
,公司预计交付量将在
2
万
~2.05
万辆,比
2020
年同期增长约
481%~424%
,比
2020
年
Q4
增长约
15%~18%
。
公司还预计,
2021
年
Q1
总收入将在
73.8
亿
~75.6
亿元,这将比
2020
年同期增长约
438%~451%
。这反映公司目前及对经营情况与市场状况的初步看法,可能会发生变化。
Q
:
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蔚来在高端市场的关注度。你们会不会考虑开发另一个品牌,去追逐大众市场或者中端市场?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国际扩张。您表示
2021
年下半年会进入欧洲,我想知道,从长远来看,你会期待什么样的销量。而与此相关的是,最近有很多媒体猜测,蔚来对进入美国的态度更加认真了,你能分享下你对此的最新想法吗?
蔚来
CEO
李斌:
当然,我们有可能进入美国,进入大众市场。
NIO
品牌要主打高端市场,简单来说,
NIO
品牌不会进入大众市场。但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已尝试不同方式进入大众市场。例如,我们通过投资,与广汽、长安成立合资企业。以前,我们在这些合资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大约超过
40%
;现在,我们的持股比例已降至
5%
。这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灵活性与可能性,可尝试不同的方式进入大众市场。这将是我们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关于第二个问题,从
2021
年开始,我们要进入欧洲市场。我们将在欧洲市场建立自己的销售与服务网络。现在,我们已经启动团队组建、产品销售与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准备工作,基本上涵盖在欧洲运营的各个方面。
这将是我们进入全球市场长期战略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当然,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在全球重要的市场,取得不错份额,但这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努力与时间。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在不同地区与国家,开设研发及其他业务,但我们明白,如果我们决定进入不同国家与地区,销售与服务会更加复杂。
关于美国市场的问题,我们很早就已开始研究进入美国市场。我们已经开始研究,关于如何进入美国市场的潜在商业模式、策略、不同方法,但这需要很多耐心,我们希望一步一步来。
Q
: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
2020
年
Q4
利润率提升。公司
2020
年
Q4
毛利率与
2020
年
Q3
相比,有很大提高。所以你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些关于利润率提升的细分数据?另外,您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下电池供应以及芯片供应方面的情况?我们看到公司将推迟
2021
年
6
月对某些客户电池升级。那您能不能再详细说明下?
第二个问题,也是与电池相关,因为最近上游成本膨胀。所以我们对
2021
年的成本趋势很感兴趣,能不能对
2021
年毛利率有个大概的指引?
蔚来财务副总裁曲玉:
汽车毛利率由
2020
年
Q3
的
14.5%
,升至
2020
年
Q4
的
17.2%
。主要因为更多的
ES8
、
EC6
交付,带来更高毛利率,车辆材料与制造成本略有下降。
我认为平均售价提升了
1
万元
/
辆,制造成本与材料成本略有下降。而对整体毛利率来说,我们
2020
年
Q4
电动汽车信贷销售收入
1.2
亿人民币,整体毛利率贡献为
1.8%
,导致整体毛利率提升。
关于
2021
年毛利率指引,我可以说的是,
2021
年
Q1
毛利率可能略有提升,但趋势没有
2020
年那么大。对于全年毛利率指引,我认为现在给出还为时过早。
蔚来
CEO
李斌:
关于芯片与电池供应,对整个供应链影响非常大。这也是我们
2021
年
Q2
的一个制约因素。当然,现在我们的芯片供应充足,可支持正常生产,但这是个变化的时代,所以情况会逐步演变。
2021
年
Q2
,我们在芯片供应方面还是会有些风险,但从
2020
年开始,我们团队已启动与供应链伙伴沟通合作,保证芯片供应。我们甚至与芯片供应商有些直接沟通,确保我们有足够芯片组供应。我们相信
2021
年
Q2
,芯片供应应该能满足基本需求,但是风险还是蛮大的。
关于电池供应,这也是
2021
年
Q2
业绩的另一个制约因素。关于
100kWh
电池组及其他电池组,我们确实面临供应有限的问题,供应不及需求,因为现在电池市场相当繁荣。我们相信从
2021
年
7
月开始,电池供应应该会回到正常水平,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因为电池供应与芯片组供应限制,我们月度产能在
2021
年
Q2
会限制在
7,500
辆左右。
对于电池成本,我们相信影响不是很大。对于
2021
年来说,电池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降低,但是我们相信,不会大规模降低,对我们的影响相当有限,因为我们已经与电池合作伙伴锁定供应。我们可能是宁德时代最重要的客户,我们有非常好的电池供应定价。
Q
:
我想问关于短期销售情况。竞争对手理想汽车的业绩指引相对不那么强,而你们的业绩指引却很惊人,尤其是
2021
年
3
月,你们预期
3
月会创历史新高。你们跟特斯拉
Model Y
比较的话,竞争格局是怎样的?你们还提到,
2021
年
Q2
产能将达每月
7,500
辆,这是你们给出的业绩指引吗?
蔚来
CEO
李斌:
一般来说,每年
Q1
对电动车市场来讲,都挺有挑战性。这是因为补贴退坡、年底政策变动等很多方面的影响。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每年
Q1
需求都更疲软些,这是正常的季节性现象。
Model Y
在
2021
年
1
月宣布中国工厂生产汽车定价。这确实带动了他们短期的需求,还算不错。特斯拉就是这样的,一下子搞一批订单。而我们更专注长期稳健需求增长,我们不脉冲式降价,不会通过某次降价,突然获得很多订单,然后后面某个月突然就不行了,我们不会这样。
我们会通过持续性改进体验、扩大服务网络、提升用户口碑,稳步增加需求。目前来看,我们不降价的策略,也带来毛利率增长。
2021
年
2
月,我们
BaaS
转化率已达
55%
。通过每个月的转化率增长可以看出,我们独特的竞争力与长期的用户发展战略,让我们能对抗周期性变化,不像别的公司受季节影响,所以与特斯拉还是很不一样的。
Q
:
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
2021
年的销售,因为
2022
年新款
ET7
交付才会开始。那么你们要如何实现
2021
年汽车销量增长?在积极的渠道扩展计划、
BaaS
计划基础上,是否会有任何规格升级或主要车型翻新
?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
NIO House
,我记得上次你提到
NIO House
可能会降低成本效益。因此,你能否详细说明,决定恢复部署
NIO House
的主要考虑因素?根据目前估计,要扩大
NIO House
覆盖范围,整体投资、额外运营费用会是多少?
蔚来
CEO
李斌:
ET7
将在
2022
年
Q1
交付,还有非常多准备工作,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技术这块,还要进行足够多的测试开发。目前,我们主要是靠
ES8
、
ES6
、
EC6
这
3
款现有产品。
EC6
是
2020
年
9
月开始交付,
ES8
是
2020
年
3
月左右开始交付,
ES6
是
2019
年下半年开始交付。
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看,与市面上别的车相比,不管是电动车还是同等价位燃油车,它们仍然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不认为,在蔚来技术平台
2.0
推出前,有必要对这
3
款产品进行改动。
另外,我们在充换电网络与销售服务网络方面,会进行积极扩张,这在中国是个非常大的市场。如果我们能够在每个城市,对基础设施进行改进的话,对销量提升非常有帮助。蔚来技术平台
2.0
更新前,我们
2021~2022
年将主要将销售服务网络、体验升级,作为销售驱动力,我们对完成销售目标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再者,我们提到
BaaS
与
100kWh
电池组交付,这都会为燃油车用户转换到电动汽车,提供非常好的理由,这一转换趋势将越来越快。在
30~40
万价位区间,我们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还是同价位燃油车。
奔驰、宝马、奥迪他们
2020
年都创造销量新高,当然他们的电动车跟我们比,确实是差得很远,但他们燃油车卖得非常好。所以,我们还有非常多机会,我们现在并不要求每年几十万销量。我们认为,有足够需求达成现在的销量目标。
蔚来
CFO
奉玮:
我来谈谈恢复
NIO House
的原因,及成本效率问题。
NIO House
有
3
个主要功能,第一,帮助我们更广泛地与潜在用户交流,提升品牌知名度;第二,蔚来想要更大程度上呈现品牌,在这方面投资,并向潜在用户传达,会带来长远好处;第三,对于用户社区来说,
NIO House
也非常重要。
另外,我们也积累很多运营经验,显著降低单位店铺成本,如今平均店面投资,仅是最开始的
40%
,平均租金与运营成本也只是最开始的
50%
。
Q
:
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蔚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你们提到
ET7
车型将搭载
Adam
超算技术、
Aquila
超感系统。我想问,这两个技术会用到
ES6
、
EC6
、
ES8
等其他车型上吗?如果会用的话,是什么时候?你们是否会进一步扩张变现策略,盈利策略会从基本的
Baas
扩展到未来的自动驾驶订阅服务
ADaas
吗
?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体量的。你们有提到
2021
年
Q2
每月产能约
7,500
辆,不过你们也说江淮正将一个轮班制下的产能扩张至
15
万辆。
2021
年下半年,如果电池与芯片瓶颈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那么产能的增长趋势将是怎样?另外,你们提到
ET7
积压订单远超预期,这是否意味着,其月销量会达到
2
万甚至
3
万辆?
蔚来
CEO
李斌:
ET7
是我们首款搭载蔚来第二代整车平台
NP2
技术车型。毫无疑问,我们将来的车都会基于
NP2
平台开发。这当然不能马上实现,但这是在计划中的。具体每辆车什么时候会搭载
NP2
,及我们后期产品计划,我们会在合适的时候,跟大家进一步交流。
关于自动驾驶订阅服务
ADaas
,我们相信这是正确方向,因为对用户是有益的,而且从技术手段来讲,这是能做到的,也是更合理的。而这与目前一次性收费的方式相比,是种针对存量用户的收费模式。对于用户来讲,这辆车只要在生命周期内,比如这辆车的生命周期是
15
年,那在这
15
年里,我们都是有机会获取收入。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动驾驶订阅服务的收入模型,比现有模型更好。
在这方面,我们认为
ADaas
商业模式比传统商业模式要好很多。如果从亚马逊、谷歌、微软等云服务业务看,我们相信这种
ADaas
的订阅模式会是非常好的收入来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相当果断的去推广这种商业模式与订阅模式。而且从
Baas
,我们学到很多经验与能力,我们相信这意味着用户对
ADaas
应该是相当接受的。
我针对产能进行些补充。我们
2021
年
1
月达到
7,500
辆的全供应链产能。为什么叫做全供应链产能呢?不光是我们自己要生产出这么多整车,零部件供应也要达到这个能力。
春节期间,合肥工厂产能已完成进一步提升,目前可实现部分产线双班形式,并具备每月
1
万量的产能。但是,
2020
年
Q2
,我前面也提到过,受限于电池、芯片供应链合作伙伴产能,我们只能保证
7,500
辆的全供应链产能。
我们预计从
2021
年
7
月开始,全供应链产能应该可以提升上来。前面讲到江淮工厂进一步扩建,我就不做进一步补充了,
2021
年底或
2022
年初,可达到单班
15
万辆、双班
30
万辆的年产能。
关于
ET7
订单,事实上,
ET7
在
NIO DAY
当天就有订单了。在
2021
年
1
月
9
日,
ET7
的订单积压,已超过目前所有其他车型,但我们不能透露关于订单积压具体信息。我们想专注于交付时的表现,但总的来说,
ET7
定价
44.8
万左右。根据我们这种定价方式,我们相信
ET7
在积累足够的订单方面表现非常好。
Q
:
我想说,这是个非常强劲的财报表现与非常强劲的季度业绩指引。我还有个关于
BaaS
的合资企业问题。刚刚李斌提到
55%
的转换率,请问合资公司资金状况如何?及理论上可提供多少电池?
蔚来
CEO
李斌:
关于电池资产管理公司,我们已经完成
2
轮融资。目前,有包括蔚来在内的
8
个股东,已筹集
44
亿人民币。现在有很多新投资者来找我,问我能否投资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同时,我们也为电池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获得充足信贷。作为
Baas
商业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参与者,电池资产管理公司已获得足够现金支持这种商业模式运营。
就电池渗透率、
Baas
用户数量而言,电池交付将会落后于订单,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是订货型生产。所以,首先,我们在积压订单中有个渗透率,然后这个渗透率将会逐渐体现在车辆交付中的电池交付。
Q
:
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短期销售的,低线城市是否会成为你们扩张主力?你们将如何扩张销售网络?你理想中的扩张模式,着重于一、二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你们的销售目标是多少?
另一个是关于
ET7
自动驾驶开发的。很显然,你们可以为其配备相当好的硬件。对于那些选择不订阅自动驾驶系统的用户来说,你们是否也会配备好的硬件?还是说等他们订阅相关服务后再进行升级?因为有可能你们的硬件太好了,但没有必要,这么做会带来更高成本与更低利润率。
蔚来
CEO
李斌:
其实,我们一直在网络覆盖方面是比较积极的。目前,
NIO House
与
NIO Space
已覆盖中国
121
个城市。
2020
年,我们加大
NIO Space
覆盖,
2021
年会再增加
20
个
NIO House
、
120
个
NIO Space
。
我们的基本策略是,只要有雷克萨斯、奔驰、宝马、奥迪的城市,我们都会建线下门店。目前,还有些地方没有覆盖到。
2021
年,只要有奔驰、宝马、奥迪的地方,我们肯定都能覆盖到,而且很多是三、四线城市。
总体来说,我们不会说只在哪些地方,或不在哪些地方开店。这都是自然而然的,比如长三角销量多,我们肯定会布更多销售服务网络,还是按照高端车销量区域分布来的。
可能和别的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充电网络方面,我们会往更加往偏远地方倾斜,比如内蒙、黑龙江、新疆这些地方。因为这些地区的电动车普及率还不高,没人愿意去那些地方建充电基础设施,我们
2021
年会针对这些基础设施比较差的地方加大投入。
我们的原则与愿景一直是,电动车用户可自由前往任何地方,也该有好的用户体验。所以我们会关注这些相对偏远地区,目前还没有第三方愿意在这样的城市建立基础设施,因为这样的地区电动车市场占有率还不高,但是我们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
ET7
自动驾驶服务方面,所有硬件都是标配的。我们不会因为自动驾驶服务的销售模式,降低初始整车毛利,
20%
左右是个合理的毛利率目标。而自动驾驶服务收入将是我们长远毛利来源,这将是个更加可持续的模式。
Q
:
我有三个问题。我想问
NOP
领航辅助驾驶、
BaaS
转化率现在、过去、未来是怎样的?产能增长对毛利的敏感度是怎样的?全年产量的涨幅有没有个大致范围?
蔚来
CEO
李斌:
NOP
领航辅助驾驶,我们有个精选包,还有个全配包。这两个包加在一起的话,差不多渗透率在
50%
左右。我们相信,对于部分用户来说,他们会在购车后选择安装或激活
NOP
领航辅助驾驶,所以这对于渗透率提升也有帮助。对于
Baas
用户而言,我们有看到其毛利存在小幅提升,但是不大,相对比较稳定。
敏感度方面,
BaaS
渗透率提升基本对毛利率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但是
NOP
领航辅助驾驶是可以增加毛利率的,肯定是有好处的。
2021
年,我们会增加后装推荐力度,因为已有大量存量用户,有超过
8.8
万用户,其中还有一半用户没有选装
NOP
领航辅助驾驶。
2021
年,我们会推出更好的选择,比如分期政策,让他们也装上这个系统。之前,我们有做过些尝试,效果还不错,这一块会提升整体毛利率。
产能这块,我们
2021
年上半年就是按照每月
7,500
辆来预期的;下半年,我们对需求是有信心的,不过现在还早,无法给出准确预测。通过我们销售网络、充电桩安装部署情况看,我们是很有信心的。当然我们有更高目标,就不具体展开谈。
Q
:
我问个关于换电站建设的问题。如何规划发展路线?如何选择地点?你认为消费者每辆车使用换电站的频率有多高?长期来看,考虑到
Baas
,你认为换电站网络的合适规模是多大?
蔚来
CEO
李斌:
关于换电站的问题,我们实际上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可以得到用户信息,他们是否可以安装家充桩、他们的日常路线、用户基础分布等。因此,基于所有这些信息与我们按订单生产的商业模式,应该能够对换电站有个非常好的规划。
根据用户位置信息,我们可以做出最优选择,应该在哪里部署换电站,还可了解用户经常访问的高速公路,然后在这些高速公路上部署换电站。
总的来说,我们换电站效率与规划准确度,与过去相比,有明显提高。在部署换电站后,我们也加快了向用户提供服务的速度,取得很好的表现。例如,在高峰时段,换电站可实现约
1
万次换电。
目前在中国,我们认为长期的趋势是,很多用户无法安装家充桩。虽然我们家充桩的安装率在同行中已经相当高,但是随着用户基数增长,安装率正在逐渐下降。
结合我们的
Baas
、换电技术、换电站、第三方充电基础设施,我们相信,可以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一站式电源解决方案与体验。
李斌,
1974
年
6
月
22
日生于安徽安庆太湖县;
1991
年,李斌从太湖中学考取北京大学,是当年太湖县文科状元;进入北大后,依然不改学霸本色,除学习社会学专业外,还辅修法律与计算机专业;李斌大学期间,不断打工赚钱,为创业积攒资金,前前后后打了
50
多份工。
1996
年,大学期间,李斌联合成立北京南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中国主机托管服务商先驱,李斌
1996~2000
年任其董事、总经理;
1997
年,李斌从北大毕业后,与同学李国庆一起创立科文书业信息技术公司(当当网前身),担任总经理;
1998
年底,李斌离开科文书业,想复制
eBay
模式,做一个拍卖网站,由于团队问题,没能做成,此后一年中,一边经营南极科技,一边寻找互联网创业机会。
2000
年,李斌联合成立北京易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
2005
年起,担任易车公司董事长、
CEO
;
2002
年底,李斌联合创立新意互动广告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
CEO
;
2010
年,易车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
BITA
,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汽车互联网公司。
2014
年
11
月,李斌与李想、腾讯、京东、百度、联想等联合发起创立蔚来,并担任董事长、
CEO
;
2018
年
1
月,李斌卸任易车公司
CEO
,仍担任董事长;
2018
年
9
月
12
日,蔚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代码
NIO,
截至
2021
年
2
月
16
日,蔚来股价
59.23
美元,
市值
923
亿美元,
相对发行价
6.26
美元(对应上市时估值
98
亿美元),累计上涨
846
%
;
2021
年
1
月,李斌卸任易车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此外,李斌还兼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CADA
)副会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理事等。
蔚来是中国高端电动汽车市场开拓者,专注设计、联合制造、销售高性能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先后推出电动超跑
EP9
(
2016
年
11
月发布)、概念车
EVE
(
2017
年
3
月发布)、智能电动旗舰
SUV ES8
(
2017
年
12
月发布)、智能电动全能
SUV ES6
(
2018
年
12
月发布)、智能电动轿跑
SUV EC6
(
2019
年
12
月发布)、智能电动旗舰轿车
ET7
(
2021
年
1
月发布)等车型。
蔚来自主研发设计车辆,汽车整车制造由江淮生产线代工,通过线上
APP+
线下体验店直销模式销售,注重发展用户社区,围绕用户需求打造海底捞式服务体系。蔚来增值服务,包括
NIO Power
(充换电服务)、
NIO Service
(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
NIO House
(蔚来中心)、
NIO Space
(蔚来空间)体验店、
NIO Life
(汽车配饰、高质量服装等商品)、蔚来
APP
。
六合商业研选付费专题报告,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六合商业研选优惠组合
大礼包,
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六合研选推荐:
“智能电动汽车第一季+头号玩家第一季”优惠组合+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第一季+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头号玩家第一季+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
科技体育系列报告合集
+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