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弘扬中华道家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2025杭州电动车以旧换新补贴→ ·  15 小时前  
杭州本地宝  ·  从杭州机场打车出来,要缴高速公路通行费吗? ·  15 小时前  
杭州本地宝  ·  好奇!DeepSeek会推荐杭州人周末去哪玩呢? ·  昨天  
杭州本地宝  ·  杭州身份证换补领,可全程网办!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第十一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圆满闭幕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子道德经

今日秋分,民间有“3怕2忌1不露”的说法,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老子道德经  · 公众号  ·  · 2024-09-22 06:00

正文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 预约直播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意味着昼夜时间平分,阳光渐短,寒意渐增。

自古以来,秋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也形成了很多与秋分相关的习俗和注意事项。

民间有“3怕2忌1不露”的说法,这些禁忌与行为提醒,体现了古人对节气变化的深刻理解,旨在帮助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健康。

接下来,我们详细解读“3怕2忌1不露”这一说法,看看它背后蕴含的智慧与养生哲理。

3怕:怕寒、怕燥、怕湿

秋分之后,气温逐渐降低,气候也变得干燥。

随着秋意渐浓,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人体容易受到外界寒冷、干燥和湿气的侵袭,因此,民间有“三怕”的说法。

第一怕是怕寒。

秋分过后,天气虽然白天仍然温暖,但早晚的寒意开始明显。

很多人会因为白天的温暖而忽视了晚上的寒冷,尤其是夜间,气温会迅速下降。

如果不注意保暖,尤其是年老体弱的人,可能会因为受寒而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

因此,在这个时节,早晚出门或是夜间睡觉时,都要注意保暖,适当增添衣物,避免因为忽视寒冷而生病。

第二怕是怕燥。

秋分期间,空气逐渐变得干燥,尤其是在北方,秋燥明显加重。

人体在这种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嘴唇开裂、喉咙干痒等不适症状。

为了应对秋燥,日常生活中应多喝水,补充水分。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等,帮助调理身体,避免秋燥对身体的伤害。

第三怕是怕湿。

虽然秋分之后天气逐渐干燥,但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秋分时节依然潮湿多雨。

湿气如果长时间滞留在体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乏力、精神不振,甚至引发风湿病症。

因此,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环境,同时可以适量食用一些祛湿的食物,如薏米、红豆等,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

2忌:忌秋怒、忌过度劳累

在秋分这一节气里,情绪与身体状态的调节至关重要。

民间讲究“秋忌”,其中的两大忌讳,便是忌“秋怒”和忌“过度劳累”。

忌秋怒,指的是在秋天这个容易引发情绪波动的季节,要格外注意情绪的调节。

秋天气候的变化会让人情绪波动较大,尤其是“悲秋”情结在这一时段尤为明显,容易引发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等情况。

中医认为,秋季主肺,而肺主悲。

因此,情绪过度波动可能会影响到肺部功能,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或其他身心问题。

为了避免“秋怒”,人们应当学会控制情绪,多进行一些放松心情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冥想等,保持心境平和。

忌过度劳累,意味着在秋分时节,人们不应过度劳累,保持适度的休息和劳逸结合。

秋分过后,昼夜温差加大,天气变化频繁,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如果此时过度劳累,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因此,在这个节气里,应当调整作息,确保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因为疲劳过度而影响健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