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说到考研,这几件事我一直很奇怪:
怪一:MTI 考研初试,总分 30 的「词条翻译」,很多同学每天要花 1 小时来准备;而总分近 100 的「中文」——大作文 60 分、应用文 40 分,这还不算英译汉 60 分、百科名词解释 50 分——很多同学却只在考试最后一周,草草花 2 小时背模板;
怪二:备战考研时间宝贵,很多同学想方设法增加「时间长度」——更早起、更晚睡,多学点、少休息;但同一批人,却对「
时间质量
」熟视无睹:时间无规划反复试错、做题打瞌睡效率不高、备考老分心手机常看,一天下来,投入时间确实不短,学习成果着实不多;
怪三:书写卷面远比你想得重要,不信你看:
好像也还可以,对吧?那换一段:
如何?
站在阅卷老师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是你阅卷,你有多愿意在这一堆杂乱的字迹找得分点?再站在你自己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是你考试,你的卷面书写,要给你拖多大后腿?而你又花了多少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甚至思考这问题?——甚至干脆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执行上的勤奋,是无法弥补策略上的懒惰的,所以我们有
一坏一好两个消息
:
坏消息是,这些现象,似乎已经是普遍盲区——意思是,你丢了分,但你都不知道是因为这些而丢分;好消息是,如果「大家的盲区」能不是「你的盲区」,那它就是你得分的机会。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推出
「考研中文课」
,四次线上大课覆盖四大专题,组织日常打卡巩固课程知识,搞定「考研中文」「百科知识」「卷面书写」「备考策略」等四大难题。一群人一起高效复习,把「知道」变「做到」。
这些方法和练习,曾帮助我用 3 个月复习时间,考出广外高翻学院初试第二名 403 分的成绩,相信也能给你以助益。
1.
(1)中文专题
线上课程
:带你解决这个考研中文本质问题——我们考试应该写怎样的中文?
每日打卡
:每天设计一个番茄钟量的打卡练习,学会把坏中文改成好中文,用刻意练习,提振中文质量。
大作文
:60 分的大作文,值得现在就开始准备——每周精选话题,每天练一部分,积累素材卡片,不怕考试没话说、说不好。至于大作文一个人练不下去?来这里,有一群人。
(2)书写专题
单字重要吗?重要;比单字更重要的呢?卷面。——是的,好的单字不意味着好的卷面——印刷的宋体字,也能让人看一眼就不愿再读。
而粗粗一数,就能归纳出「考试书写你一定要避开的 5 个大坑」,一次线上大课,全部讲给你听。这之外,云溪老师还会从排版设计的角度,教会你如何把字写得更「考试友好」、把卷答得更「工整舒适」。
直接对标考试,用尽可能小的时间成本,搏尽可能大的书写进益。
(3)百科专题
多数同学对着「百科词条解释」无处下手,但其实百科套路满满,比如我,当时考这一门,20 多个词条解释,只有一个是我准备到了的,但我百科仍拿了 125 分——是可以取巧吗?不是的,只是凡考试都有套路罢了。线上大课,把复习百科、考试百科的套路,教会给你。
此外,你知道的,整理 MTI 百科实在是个大工程——如果你只有一个人的话。去年,我们开办了活动「和大舟一起整理百科」,每人每天为大家贡献一个词条,每天得到其他小伙伴分享的其他词条。每期 21 天,两期下来,参加的同学一起贡献了近 1300 词条——今年我们继续,你来否?
(4)备考专题
这个专题,我们回答一系列从自习室到考场的「策略问题」,比如:
- 如何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如何安排每周的复习计划?
- 每天复习犯困怎么破?如何保持精力充沛?
- 如何塑造专心复习的环境?
- 最后一个月,复习计划应该有什么不同?
- 考前一月、一周、一天、当天等重要节点,分别有什么注意事项?
- 考研考试中有什么小技巧能迅速提振状态?
……
这些你都思考过吗?你都有答案吗?——线上大课,全部告诉你。
2.
不过,还是想和你有这几个共识:
学习如何提升中文,无法让你成为写作专家,但能让你写出的中文,比其他考生规整、干净;
学习如何积累百科,无法让你遇词皆会、无所不知,但能让你相比其他考生时,大家都会的,你背得比他多;大家都不会的,你编得比他好;
学会书写排版,也无法让你一个星期就把字写得俊朗飘逸,但能让你卷面更考试友好、整洁舒适,阅卷老师拿到你的试卷是入眼愉悦,而不是皱上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