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药一世界
与同仁分享药的童话世界,遨游在医药行业的宇宙,仰望社会的星空。脚踏实地话医药,仰望星空追梦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一药一世界

郭广昌的精明,你还没看懂?

一药一世界  · 公众号  ·  · 2017-07-09 23:42

正文

问题: 怎样才能让我的工作学习更有效率呢??

答案: 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蓝字 一药一世界 即可!

作者:@Value_at_Risk(杭州星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投资总监)

复星今天出年报了,我想起来之前不少朋友曾问我,为什么你研究中国医药巨头公司时不研究复星这个巨头?我多次表示过,第一,复星这公司太复杂了,有大量的投资项目、大量并购过来的医药公司,业务涉及化药、生物制药、医疗服务、医药商业等各个领域,且旗下公司产品线极为复杂,很难一一研究他子公司的价值来推算母公司的价值,复星的这种复杂和国药、上药、华润还不一样(所以不论港股还是A股都是给复星这样的创投公司打折的),所以即便在A股那么疯狂的市场,复星的估值上30倍PE都少见。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复星大股东的经营理念是,公司发展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所以我们没有深度跟踪复星,主动放弃了,研究复星不如研究一些看得懂的公司更好。

这里偶然看到一位雪球朋友的发言,很好的说明了我一直强调的“公司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这个逻辑。这里我特意转发一下:

@巫师2015

老郭精明会赚钱,这是全国人民都认同的;但问题是人家会赚,钱只在他自己包包里,跟你有毛关系?


复星医药实际资产再多(实际值好几大百亿),跟你小股东又有毛关系?复星医药缺钱吗?不缺!复星医药差钱还贷款吗?不缺!复星资产不好吗?NO.好得一逼,恐怕再难找出第二家上市公司能与之相比。

那么问题就来了:复星医药又有钱又会赚钱,资产质量又高,那为何多年来不见股票大涨,为何多年来舍不得分红?铁公鸡 再强壮,也跟你不会有半毛钱关系。

说别的,一个国药控股,一个迪安诊断,更不提曾被转走的无数值钱资产,就算复星医药主业资产为0,那些子公司持有的资产数量远比复星医药的股票总市值还多。


问题出在哪里?答案很简单:你没老郭精。

老郭精就精在:能赚的都赚到,不能赚的也要想方设法捞到手,暂时捞不到手的就先摆在那儿,谁也别想分到一杯羹。

或许老郭再老几年,想法会改变,想回报一下投资者,那么或许数年之后,复星医药涨到200元也可以看到,问题在于,这会在多少年后发生?没人知道,问题在于:不管你现在是否赚了多少个点,你能持有到那一天吗?在复星医药能产生那样的变化前,中间已经牛熊轮回数次了,甚至都不可能会有那一天。

忆当年国药控股上市时,复星医药持有的国药控股市值折算成复星股价,比当时的复星的A股股价还要高,那为毛复星医药会再次跌破10元呢?以史为镜,并不是什么不好的办法。国药控股上市时,复星总股本也就12亿左右,持有的国药控股股份有12亿,相当于一股比一股,结果如何?复星股价比国药控股还低。另外的资产转移就不提了,以前复星没啥钱时,手下投资的公司有将要IPO上市的,通通都是提前半年低价转手。

曾经的复地股权,被以剥离地产,做大医药主业为由,以2.68港币转让给复星集团,说是地产前景不好,转让完成后,复地迅速巨资拿地搞了好几个地王出来,然后复星集团再以3.5港币价格对复地进行私有化从港股退市。类似的例子发生在复星医药上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有长期关注的复星粉,一定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曾经的海翔药业,水晶光电,复星医药投资N年,因为准备要IPO了,所以老郭提前半年把股权从复星医药转让给复星集团以至于5年前复星医药投资神力科技的时候,大家一致看好复星医药涉足新能源时,就已有复星老鸟告知:大家别着急,等到神力科技可以产生效益的时候,一定会从复星医药转让出去的,没想到。。。还一语成真了

5年前参与第一次定增的机构怎么死的,很大原因就是复地集团的股权转让,复地在港上市时,恰逢地产低迷,复星集团把复地股权转让给复星医药执有(防范风险,要是亏了就亏给复星医药),业绩一直不咋的。恰逢2008年11月底,4万亿出台,老郭直接就闻到了地产的钱味,于是就于2009年让复星医药以2.68港币每股的价格把复地集团股权转卖给复星集团(地产赚钱时机到了,当然不能把利益留给复星医药),然后再迅速的以3.5港币价格进行私有化退市(复星医药才卖2.68呢,当赚的钱当然是帮老郭省了)。然后,国药控股上市,当年还有山东滨化上市,然后是投资的汉森制药,迪安诊断(这个印象深刻,入股价好象是4块5的成本,送过股后还涨到140多。。)。。

但是,老郭厉害,子公司投资的资产,比如上述公司IPO上市后,统计资产时依然只以“原始出资成本”计算资产价格;而很多其它上市公司比如上轮6124牛市中,如雅戈尔,两面针等公司则因为某证券上市而赚得盆满钵满,差别在哪儿?人家不是按成本法计算的,而是按实际价值计算当期收益。

原因很简单:老郭不想分红,每年搞个10派3左右对应几毛的业绩,看上去就不错了,要是按当期计算收益,年报突然搞个10块8块的出来,老郭再搞10派3元都不好意思了,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如藏着掖着。价值投资者眼光都精明,一看,你Y明显资产低估嘛,白马股!!!增发。。当然参与,肯定赚大钱!!持有一两年后才发现,尼马那些价值就只是摆那儿给你看的,看看可以,想分?没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