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涵盖视频、专栏和测试。视频部分与爱奇艺合作,每周四推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英伟达,突发利空!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大S病史曝光,将在日本火化,日本流感病例超9 ... ·  2 天前  
西部财经融媒  ·  7000000000+!《哪吒2》预测票房近 ... ·  4 天前  
西部财经融媒  ·  7000000000+!《哪吒2》预测票房近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晓波频道

中东出海一线考察:这几个生意可以重点关注

吴晓波频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1-24 08:20

正文

点击上图加入▲一起生而全球

编者按:在出海成为商业共识时,中东地区的故事亦不容忽视。


不久前,激荡商学执行院长、华商出海产业服务联盟主理人卓立前往中东做了为期一周的考察。


以下是对她采访内容的整理。


中东国家政府更希望外国企业带人和技术,钱则相对不缺。


 口述 / 卓立(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飞机一落地利雅得机场,到处都是中文的指引牌,阿拉伯文、英文、中文是这里标识的主要用语。机场的工作人员会用中文跟你打招呼。

利雅得机场指引牌

在飞机上跟我坐在一排的沙特小哥,出机前拿了一块中国的糖给我,说也许你会想念祖国的食物,你留着吃,但是我要说,欢迎你来沙特!
 
一下子到了一个热情而陌生的中东。

 
这次中东考察,我们去了利雅得、迪拜、阿布扎比,拜访了沙特投资局、中冶集团、易达资本、沙特当地最大的建材家装市场、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以及各国商会和当地中资企业、中国创业者。

 
作为中资企业出海的热门地之一,我很好奇中东与其他的出海地相比,机会与困难是否有所不同?

 考察团与沙特投资局


沙特:一个没有中产的世界及生意

 
众所周知,沙特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拥有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近五分之一,沙特国营石油巨头沙特阿美一度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但富裕的主要体现的是:国家与少部分人掌握大部分资源。而普通民众,仍算不上富裕阶层。

 
简单来说,沙特的普通民众分类两类,一类是2000多万的本国人,他们虽不富裕,但生活无忧,原因是沙特会给本国人提供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分房等,此外还有生育等一系列补贴。凭借类似我国低保的政府津贴,一个不劳动的沙特人都能生存无忧。

而对于一个积极进取的沙特人来说,赚钱的机会则不少。例如,一个外国企业在沙特开公司,在2021年前会被要求要有沙特人做保人,现在则会被要求在你的公司里要有沙特股东(部分经济特区企业除外)。

不管是保人还是股东,都能从企业获得相关的收益。同时外国企业也被要求拥有一定本地员工的占比,即“沙化率”。比如工程类企业的“沙化率”最低要求一般在20%—30%左右。它们都是沙特对本国人提供的“国家保护性收入”。
 
所以,一对沙特夫妻生育三五个孩子,是常见的现象。而通常情况下,一个丈夫就可以养活一家子人。

原则上沙特男子可以娶四个妻子,但法律规定再娶时需要经过已婚妻子的同意,且对每个妻子的物质条件都应该一致,所以一夫多妻现象并没有我们想象中普遍。

 
近些年,沙特妇女的地位明显提高了,她们被允许开车、上班等。我们穿着正常的衣服走在街上,也没有受到限制与歧视。

 
还有一类是外国劳工,规模在1000万人左右,主要来自孟加拉、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他们从事保安、保洁、保姆、司机、服务员等基础工作。月收入在四五千元人民币。

 
所以,你在街上看到的私家车是两极分化的,一类是不知转过几手的二手日系车,一类就是几十、上百万元人民币的各国豪车。

利雅得一角

 
沙特人口贫富分化的状况对于外国企业的启示是:要么做极富群体的生意,要么做普通大众的生意,并没有什么中产群体的生意空间。

 
有人说,沙特的权力、资源就掌握在几个人手里,所以它只适合做大买卖。这是夸张的言论,但还是不乏一定道理。

 
所谓的“大买卖”,主要是指基建。沙特基建落后的一个缩影是:首都利雅得基本没有公共交通。

原计划于2018年启动的地铁线路,6年过去了,目前依然尚未有一条线路运营,最新消息称将于年内启动运营;这里也没有公交车,政府曾设置过公交车,但因为没有人乘坐,形同虚设。

 
沙特的基础设施水平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水平。所以,基建领域仍然是沙特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沙特也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

 
在基建领域,可以看到大量中国央、国企以及跟随前往的瓷砖、地板、建筑设计等供应链企业。

在沙特最大的建材市场——开车从A区到B区需要20分钟,90%以上的货品都是中国制造。作为对比,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制造业态,在这里还没有形成生态链。

 
建材市场一角

 
针对普通大众的消费品和服务业机会呢?中国的日用品在沙特必然是有一席之地;此外,2021年,沙特的总生育率为2.43,而中国只有1.15,或因如此,在印尼开出了21家店的母婴品牌MAKUKU已经入驻利雅得;极兔物流也已经进入当地;在利雅得,中餐馆是比较常见的,但没有普及到东南亚那种到处都是中文招牌的地步。

“如果你想做普通大众的生意,在中东,拥有海湾六国总人口60%的沙特无疑是个好选择”,但是这只是一个相对的“大市场”,毕竟这个60%的人口总量是约3600万。

 

迪拜:中东的新加坡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迪拜是阿联酋最富有的城市,阿布扎比是阿联酋政治中心,一如中国的上海与北京。

 
但实际上,阿布扎比无论从国土面积(占全国86.68%)、经济体量(占全国60% )、石油资源(占全国94%),还是人均GDP(83000美元左右,是迪拜1倍左右)方面,都强于迪拜。

据说迪拜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往往需要阿布扎比施以援手。2008年金融危机,阿布扎比就救过迪拜。

 
按经济发展水平来说,阿联酋远远超过沙特,迪拜依赖于开放、自由的政策构筑了自己的优势。

我把迪拜比喻为中东的新加坡,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优势、资源劣势,还是政策引导方面来看,它与新加坡、香港都是非常接近的。

 

迪拜未来博物馆

 
比如,迪拜地处波斯湾沿岸,是海湾地区中心;而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带,是东南亚的中心;香港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东亚地区的枢纽。

三者金融业发达,均是国际知名的金融和总部之都。70%的《财富》500强公司、90%的阿联酋企业都在迪拜设立总部。

 
转口贸易同样极为发达,均是各大洲的国际贸易之都。有人可能不了解,面向非洲市场的转口贸易主要是通过迪拜完成的。

迪拜杰布阿里港是全球最大的人造港和中东地区最大的港口。所以,很多人做非洲的贸易生意,一般也是把公司总部设在迪拜的。相应地,在迪拜,地产、企业服务类产业发达。

 
迪拜在个人税与企业税方面的优惠力度也是十分“舍得”:比如免征个人所得税,375000迪拉姆(约102000美元)净利润以下的企业免缴企业所得税、自贸区内进口关税、转口贸易无增值税。

此外还有税务减免、退税等制度,涉及加工制造业、船舶业、物流业、保险理财业、贸易代理业、企业服务类等。

 
基本可以相当于“你在当地赚的钱基本都是你的”。当然,由于经济自由化程度高,迪拜也存在一些投资陷阱,比如数字货币等灰色行业地带,这是需要投资者谨慎对待的。

 
2023年,新加坡GDP规模是4879.0亿美元,香港是3820.55亿美元,迪拜约1175.6亿美元,仍然有不小差距。比起新加坡、香港,迪拜是年轻的城市,老龄化程度轻、年轻人占比大,这是它的潜力所在。

 

阿布扎比:制造业的机会


产业结构优势已经十分突出的迪拜,要想开拓制造业等其他非标志性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容易遭遇“要地没地,要人没人”的境地。

 
不过,在阿布扎比,还是有制造业的机会的。67340平方公里的面积,是逼仄的迪拜的16倍之多。工业区、港口、经济特区在阿布扎比的沿海扎堆。

比如,专注制造业发展的中阿经济特区: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哈利法经济区的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由江苏国有企业中江国际、央企中核集团联合苏州工业园区、江宁经开区、扬州经开区、海门经开区共同组建的江苏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是“一带一路”重大合作项目。

 
一期占地2.2平方公里,前几年就已经被拍完,二期已经在平整土地,占地10平方公里。这里的发力重心是围绕基建的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

 
在沙特和阿联酋,新能源车的占比并不高,但有意思的是,当地的政策导向却旗帜鲜明地一再强调要发展新能源车,在当地,我们也发现了极氪、小鹏等中国新能源车品牌。

这次中东之行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我缴械投降了,我必须要选择拥抱新能源了,因为就连世界石油产地中心的他们都要发展新能源。”这是我们一起考察的一位团员跟我说的,他的企业主营业务是汽车过滤设备,“新能源车并不需要我的过滤设备,我需要筹划我以后的业务。”沙特、阿联酋的“能源转换”决心无比坚定。


待建的土地

 
当然,在中东国家,同样的基建机会,具体落地的效率肯定是有所不同的。阿联酋在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综合排名第16位,在中东和阿拉伯国家中首屈一指,媲美众多欧洲发达经济体。而中国排名第31位。

 

中东VS东南亚

 
中东与东南亚,是近两年国内企业的两个主要出海目标地。我来总结一下两个地方的核心区别。

 
在中东,我见的都是大企业、大机构。在东南亚,我可以见到一大批中小企业,做制造业、零售业、连锁餐饮,什么样的都有。

 
整个中东4.7亿人口,经济领域的“老大哥”以及与中国联系紧密的沙特和阿联酋,一共不到5000万人口,相较于东南亚近7亿人口,两者市场机会仍然是相差悬殊的。

 
所以,我们接触的受访企业高管一致认为:中东不是一个大制造市场,也不是一个大消耗品、内需市场,目前特定的国情和经济环境造成了一个大基建机会。

 
如果你想干制造业、消费业,东南亚的机会肯定更多;想干大基建,那就去沙特、阿布扎比。

 
而且,我见到的沙特中国企业的高管都很理性,他们会对来访者问两个问题:你来沙特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把沙特作为一个支点,还是国际化的全部?他们认为把沙特作为一个支点,才是更合理的投资选择。

 
当然,去东南亚和去沙特,是各有优劣的。

东南亚国家门槛低、市场广,但东南亚国家政府既希望外国企业带钱来,又希望外国企业带人和技术来。

中东国家政府则更希望外国企业带人和技术,钱则相对不缺,所以中东国家的进入门槛不低,市场机会的空间是有限制的。

 

迪拜棕榈岛

 
和新加坡、香港不同,迪拜、沙特的“地方保护主义”是明显的。比如迪拜不鼓励外国人入籍、移民。在沙特的基建领域,也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进的,很多民企采取的是和央、国企合作的方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