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民出生于江苏徐州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张爱民一直很受宠爱。
虽然备受宠爱,但是张爱民却并不是一个嚣张跋扈的人,相反的,张爱民在周围邻居的口中是一个非常懂事、也很喜欢帮助别人的孩子。
到了工作的年纪,张爱民顺利地找到了一个阀门厂推销员的工作。这份工作算不上多么的大富大贵,但是也足以让张爱民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因为一直都非常热心肠,张爱民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都十分和谐。
衣食无忧、邻里关系和谐的生活让张爱民乐于助人的特点越发突出了。不管是谁遇到了麻烦,只要张爱民看到就都会伸手帮忙。正是因为张爱民的这份热心肠和善良,他才会帮助孙胜荣,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故事。
1986年的一天,张爱民像往常一样走进了那家离家不远的理发店,却发现理发店多了一个洗头工,这个洗头工就是孙胜荣。
孙胜荣当时只有14岁,整个人都瘦瘦小小的,看上去就让人心生同情。张爱民在和店长的交流中了解了孙胜荣的事情。
孙胜荣是浙江人,家里一共有八个孩子。因为生活实在是太艰难了,年仅14岁,初中都还没毕业的孙胜荣就不得不出来打工。
因为年纪太小,很多地方都不要孙胜荣。孙胜荣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理发店店长这个小时候认识的哥哥。店长看孙胜荣不容易,就把他留了下来。
但是孙胜荣年纪太小,也没有学过理发,店长自然也不敢把给客人理发的工作交给他,所以他整日里就只能做一些给人洗头发的工作。
张爱民看着瘦瘦小小、眼神却很明亮的男孩,心里不由得一软。
“没事,不会剪头发可以学嘛,以后我再理发就找他了。”
孙胜荣的眼睛里满是惊喜,他没想到这个才见第一面的人竟然会对他释放出如此巨大的善意。
为了回报张爱民的这份善意,孙胜荣便越发殷勤地为张爱民服务。每次张爱民来理发店的时候,孙胜荣就会像小尾巴一样跟在张爱民身边,从洗头到剪头,事事都亲力亲为。虽然剪头发的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但是孙胜荣的技术每一次都会有进步。
在一次一次地理发过程中,张爱民和孙胜荣也越来越熟悉了,张爱民总是亲切地称呼孙胜荣为“阿云”。
虽然有了给张爱民剪头发的机会,但是孙胜荣的技术还是不足以承担给其他客人的理发工作,因此孙胜荣每天的工作还是以洗头发为主。
理发店生意很好,因此孙胜荣的手每天都要在水里泡很久。一天的忙碌下来,孙胜荣的手都会泛白、起皱。
冬天的时候,为了省钱,也为了男孩子的“面子”,孙胜荣从来不买护手霜。而不买护手霜的结果就是他的手上长满了冻疮。
孙胜荣自己不在意,张爱民却不能看着自己的弟弟每天忍受着冻疮的疼痛还要给客人洗头。因此张爱民买来了护手霜,让孙胜荣每天涂。
连店长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张爱民却想到了,这让孙胜荣对张爱民的感激之情越发浓郁了。
张爱民打从心里关心这个小小年纪就外出打工的弟弟,孙胜荣也把张爱民看作是寒冷的生活中仅有的火焰。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理发店店长的家里突然出了些事情,理发店不得不关门了。店长走得匆忙,孙胜荣也不得不跟着离开。
本以为两个人的缘分到这里就结束了,却没想到兜兜转转两个人竟然在浙江又见面了。
张爱民是推销员,偶尔会有出差的任务。这一次他出差的目的地是浙江温州。
在完成了工作之后,张爱民来到了温州的一条步行街闲逛。闲逛中张爱民看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背影。
“阿云!”张爱民对着那个背影喊出了孙胜荣的小名,幸运的是,那个人正是在买烟的孙胜荣。孙胜荣听到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竟是当年曾经给过他温暖的爱民大哥。
当时的孙胜荣正在一家眼镜厂打工,工作强度大、工资又少,因此孙胜荣虽然年纪长了,但身形还是一样的瘦弱。
孙胜荣拿着刚买的散装烟,手足无措地看着张爱民。他非常高兴能再次见到他的爱民大哥,然而他又害怕张爱民看出他的窘迫、嫌弃他的穷困。但其实,此时的张爱民眼中只看到了他曾经关爱的弟弟如今过得一点也不好。
张爱民拉着孙胜荣到了自己暂居的旅店,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张爱民从孙胜荣的口中得知了他这段时间的经历。
虽然回了浙江,但是孙胜荣却并没有回家。家里的日子仍旧艰难,因此孙胜荣只能继续在外打工。他辗转了很多地方,但是工资都不高,现在这家眼镜厂也是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勉强保住的。
张爱民听了孙胜荣的经历,心中十分不忍,如今他们又遇到了,他决不能再让孙胜荣这么苦下去。
“阿云,你跟我回徐州吧。”
“我去了徐州又能做什么呢?还不是一样的打零工。”
“你会剪头发,我出钱,你开一个理发店!”
“我的技术不行吧。”
“有什么不行的!你来,我帮你!”
在张爱民的劝说下,孙胜荣又回到了徐州,而张爱民也如他所说全力地帮助孙胜荣开起了一家理发店。
孙胜荣认识的地方少,张爱民就帮他四处打听找合适的房子;孙胜荣没有钱,张爱民就把自己存的1000块钱全部都拿出来帮他开店;理发店的生意不好,张爱民就每天帮孙胜荣拉拢客人。
张爱民的朋友也劝过他:“你把所有身家都压在他的身上了,万一他骗了你怎么办?”
张爱民却只回道:“我拿他当弟弟,自然就该信他。我还有工作,还能赚来钱,他就是一个孩子,我不帮他难道看他继续受苦吗?”
听到这样的回答,朋友也不好再劝。
虽然孙胜荣每天都努力干活,但是理发店的生意一直都不温不火。孙胜荣内心焦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上张爱民的钱。
张爱民却并不把这些钱放在心上,依旧每天给孙胜荣送饭,还不停地安慰孙胜荣:“你不用想那么多,你就只管好好地看着这家店就行了。”
虽然张爱民这样说,孙胜荣却还是不能安心地接受张爱民的好意。
1991年,19岁的孙胜荣听到了征兵的消息,内心有一点心动。
考虑到张爱民有培训不在徐州,孙胜荣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通过体检,因此他没有告诉张爱民,就一个人跑回浙江参加了征兵体检。
出乎孙胜荣意料的,他的体检顺利通过了。他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张爱民,然而还没来得及写信就急匆匆地奔赴了部队。
到了部队之后孙胜荣也尝试过继续给张爱民写信,但是每一封都石沉大海,没有回信。
而张爱民这边,在结束了培训之后回到徐州,却怎么也联系不上孙胜荣了。孙胜荣一句话也没有留,就这么消失了。
两个月后,张爱民仍旧没有孙胜荣的消息,张爱民的朋友都说他是被孙胜荣骗了,张爱民却只是说:“本来帮他也不是为了什么回报嘛。他现在走了肯定是有更好的出路了,挺好的。”
张爱民关了理发店,逐渐把孙胜荣的事情淡忘了。
张爱民继续自己平凡的生活,孙胜荣则先在部队打拼,后又辗转到了国外,两人这一别就是二十一年。
在两人分开的二十一年里,张爱民这边早已经把当年对孙胜荣的帮助忘到了脑后,孙胜荣那边却一直在想尽各种办法想重新找到张爱民。
孙胜荣在部队待了几年之后就退伍了。因为在部队期间写给张爱民的信一直石沉大海,他自己有没有出人头地,因此他没有选择回到徐州找张爱民。
孙胜荣有一个认识的大哥在西班牙发展,孙胜荣觉得出国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因此他也去了西班牙。
在西班牙的日子远不如孙胜荣设想的那般美好,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的孙胜荣很是吃了一番苦头。
后来孙胜荣又想起了自己理发的手艺,他靠着免费给人理发认识了一帮关系不错的朋友,成功在西班牙建立起了一张自己的关系网。
凭借着这个关系网,孙胜荣开始做起了小生意。前半生过得并不顺利的孙胜荣终于等到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孙胜荣的生意越做越大,从小批发逐渐做到了百货集团,他的身家也在不断上涨,最后竟然突破了百亿。身价上涨的孙胜荣并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张爱民。
“我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离开了,不知道爱民大哥会不会怪罪我,如今我出人头地了,说什么也要找到爱民大哥,报答他的恩情。”
2008年,孙胜荣第一次回国找张爱民。
孙胜荣回到了徐州,但是徐州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孙胜荣凭借着记忆一路寻找,但是徐州不再是他记忆里的徐州了,他没能找到当年生活过的地方,无奈之下,他只能先回到西班牙。
2010年,孙胜荣第二次回国。
这一次他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但是依然没有任何张爱民的消息,孙胜荣再次无功而返。
2012年,已经40岁的孙胜荣再一次回国了。这一次他安排好了时间,不找到孙胜荣誓不罢休。
孙胜荣找到了一位国内的朋友,他在朋友的带领下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查找,终于从小区居民口中得知了有一个叫张爱民的人在这个小区里住。
孙胜荣怀着激动的心情登门拜访,却发现这位张爱民是一个已经七十多岁了的老人,并不是他要找的那个。失落的情绪瞬间席卷了孙胜荣:“我该怎么做呢?”
孙胜荣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寻求警方的帮助。
警方听了孙胜荣和张爱民的故事之后十分感动,于是积极地帮忙寻找。然而叫张爱民的人太多了,警方排查了很久也没有找到真正的张爱民。
2012年7月,警方接到了一个报警,报警的人是一家字画店的老板,老板自称叫张爱民。警方赶到了报案地点,原来字画店老板是出于好心想给两个争执的人调解这才报了警。
警方很快解决了纠纷,张爱民以为没他什么事了,却没想到警察突然问他:“你年轻的时候有没有帮人开过理发店啊?”
张爱民回答道:“有啊,是阿云吗?”
在警方的帮助下,这对失联了21年的朋友、兄弟终于再次见面了。
49岁的张爱民和40岁的孙胜荣都不禁热泪盈眶。两个人促膝长谈,整整一夜也没有聊完这些年的故事。
孙胜荣提出要给张爱民买房子买车,却被张爱民拒绝了。张爱民说他当时帮孙胜荣并不是为了这些东西。
孙胜荣思考过后,最终决定拿出1000万投资一家庄园,董事长就交给张爱民担任。张爱民几番推脱不过,只能接受了孙胜荣的好意。
孙胜荣经常会去酒庄找张爱民,他并不在意庄园能赚到多少钱,就像当初张爱民也从未在乎过理发店究竟能赚到多少钱那样。
对于孙胜荣和张爱民来说,酒庄只是他们聚会的一个地点,是两个人、两家人情感的纽带。
这之后,孙胜荣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回了国,并送到了张爱民家里:“你是个好人,我的孩子交给你培养,希望他们也学你做一个好人。”
面对这样的信任,张爱民也十分感动,他把孙胜荣的孩子完全地当做是自己的孩子,两家人的关系也越发的紧密了。
张爱民最开始只是出于同情而帮助了孙胜荣,最终却收获了1000万的酒庄和孙胜荣把孩子都完全交付的信任。
张爱民种下了善良的因,孙胜荣让它结出了美好的果。
木叶翩跹感言:
善有善报,不管经历多长时间,种子种下了,总会有结出果实的一天,这就是因果。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张爱民对孙胜荣的关爱和付出,无怨无悔,不求回报,才换来了孙胜荣一世铭记,感恩不尽,以万倍回报。因果不虚,我们只管善良,善果会在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