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商银行微讯
欢迎关注浙商银行微讯!知晓新出炉的优惠活动,掌握特色金融产品,获取具有价值的动态资讯!全国统一服务电话95527。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天下事 |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  昨天  
中国城市规划  ·  大家谈人生 | 吴良镛人民日报撰文谈“求索之路”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地方动态 | ... ·  3 天前  
自贡网  ·  一图读懂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商银行微讯

忆李老师留给我的那些“唠叨”|扬家风 促行风

浙商银行微讯  · 公众号  ·  · 2024-06-06 18:12

正文

谢尚干和妻子、儿女的合影


聊起家风,谢尚干首先想到的便是相伴二十余载的妻子,她生前的句句“唠叨”,成了谢尚干心底最宝贵的记忆。


本期家风主人公简介


谢尚干,原温州塘下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现任温州平阳支行行长。2010年入职浙商银行至今,从一名普通的客户经理逐步成长为支行行长。2020年获浙江省国资委“五个一”人才,2023年获总行“金牌小贷人”,温州分行“管理之星”,带领塘下支行获分行“最佳进步奖”,分行授予“枫桥经验”示范点荣誉。


我妻子生前在龙港中学任教24年,学生、同事都喊她“李老师”。我也常在生活中听她“教诲”,所以,她也是我的“李老师”。



扬家风  促行风

温州人骨子里注定是闲不下、躺不平。从小,我的左邻右舍,几乎家家都在接工厂代工,我父母是温州第一代创业人。父亲70多岁还坚持学电脑,用半年把word学会了。父亲说,到外面做事不只是为了赚钱,关键是人不能闲着,觉得是浪费生命。


李老师在龙港中学任教期间,工作勤勤恳恳、严谨治学,荣获温州市学科骨干、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工会优秀工作者,她桃李满天下,为社会输送了上千名优秀的人才。


她连续干了6年的高三班主任,每天早上的作息时间:6:00出门,监督学生6:30开始的早读,7:30赶回家喂小儿子吃饭,8:00送去幼儿园,接着又赶回高中。


下午四五点,她去幼儿园把孩子交接给我父母,自己匆匆跑回学校督促学生晚自习。


高三寝室10:40熄灯,她安顿好学生后,到家已经11:30……


她每天就是这么高强度地工作着,我跟她说过好多遍,带高三辛苦,“你也该下来了”。她年年都说,再教一年不教了,后来直到她病逝,也没有兑现。




扬家风  促行风

李老师生前,是个非常乐观的人。


2010年,我进浙商银行后,新挑战也让焦虑接踵而至,经常凌晨才入睡,早上五六点醒来思绪连篇:最近哪些客户需要维护,哪有存款源,哪有贷款需求,突破口在哪?


她无数次看在眼里,劝我:有的时候如果感觉进入死胡同了,乐观一点,坚持下去,也许柳暗花明。哪怕失败了,至少尽力而为。 记得2017年,分行力推异地抵押贷业务,局面一直打不开。有一次,我无意中听一个好兄弟说起,在上海做生意的温州人,成立了一个世界蛮话人联谊会(蛮话,温州苍南本地方言,大约只有20万人会讲),我通过好兄弟联系上协会,惊喜地发现会长竟是同村大叔,很多成员都是老乡、同学!通过一次次的走访,我了解到了老乡们在外地做生意创业的难点痛点,通过总分行的三年贷、便利贷等特色产品,以及移动设备为老乡们提供上门服务……成功盘活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固定资产近110笔,金额超4亿。




扬家风  促行风

李老师有一本本厚厚的教学笔记,我也有一刀刀厚重的工作笔记。她经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笔记,就能学会总结,形成写计划的习惯,无形中对工作有帮助。


谢尚干多年攒下的工作笔记


“烂笔头”还真的帮我成过事。


记得有一次,塘下支行做抵押贷款项目,我发现类似项目三年前曾申报过,因种种原因没通过。我把从前的笔记找出来,把曾经的方案拿出来,把当时遇到的问题,包括总行的调研,之前的各种走访资料,仔仔细细理了一遍。很快,我们总结出了三年前遇到的堵点痛点,在新的方案中一一完善。这一次,项目申报通过了,如今做了一个多亿。





扬家风  促行风

多年来,李老师勤俭持家,绝对不允许家里出现铺张浪费的情况。


她有两句话经常挂在嘴边,“这个修修还能用”“这个,不是家里刚需!”


记得她用的手机,有一款“老爷机”,在市面上早就是淘汰款,学生说她“太落伍”,李老师却说,“这不是还可以接电话、发微信吗?”


直到她的手机罢工不干了,我打算为她买台新手机。结果第二天,她拿着我的老手机去了学校,周围同事纷纷感叹,这个“小气”的李老师呀!


龙港中学的操场上,曾经停着一辆老爷车,这是李老师开了十年的小车。


家里的油烟机,用了十年了,我要买新的,她却主张修。我说,这油烟机按钮都没有了呀……于是她叫维修工装上了一个开关,总共花了30块钱,修好了,现在家里还用着这台油烟机。


▲李老师生前嘱咐“修修还能用”的油烟机


有妻如此,

我也深受“传染”——


身边人都说,你是一行之长,平日是不是稍微也要注重下“个人形象”,每天就穿行里发的运动会球鞋,一件普通T恤,天冷多件外套,最帅的一套衣服就是行里发的西服。


我打印文件习惯双面打印,看到废旧纸张觉得用来打草稿也比扔掉强,手上一支钢笔用了三年多。皮鞋如果没坏,李老师都说“不许换”。开周例会的时候,我不忘提醒年轻人节俭细节,不知不觉,大家也就形成了成本节约、物尽其用的风气。




扬家风  促行风

我常想,如果没有那场病,我和李老师多年相敬如宾,儿女双全,二人都是事业顺遂,原本该多美好。


可命运没有偏袒我们,2023年春节前夕,李老师因长期辛劳,加之新冠病毒感染,累倒在了讲台前。那时,她正在带高三。


全家都劝她休息,可她固执地坚持到高三首考结束,她说:“学生高考就这一次,高考改变人生”,她坚持连续半个月上午打针、下午到学校上课。后来,她实在支撑不住了,进了ICU。


在病榻上陪伴她的那些日子,我记得她依然乐观、积极的样子。


(滑动查看更多)

▲李老师深受学生爱戴,病中收到无数学生写来的书信与电子邮件


她病重的日子,恰好分行年末普惠贷款、存款冲刺收官与2024年开门红……她看得出,我在尽最大努力,一边照顾她,一边用手机处理着工作。


她说,你去吧,我会好的。


我说,我去单位处理下,业务上我不放心,我很快就回来。


她说,不要担心,去吧去吧。


与病魔抗争一年后,她还是永远离开了我们和她记挂的学生。回想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她的一言一行,仿佛就在眼前,她留给我的记忆,是阳光的,是穿透灵魂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