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透视先进制造
东吴机械军工研究团队观点分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微电子院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  3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激动!武汉新一轮演唱会来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透视先进制造

【光伏深度专题】叠瓦组件渗透率提升带来的设备投资机会

透视先进制造  · 公众号  ·  · 2019-03-21 16:47

正文

如果您认为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您有帮助,请酌情在佣金派点上支持东吴机械团队(陈显帆、周尔双、倪正洋、朱贝贝),感谢万分。



投资评级:增持(维持)


投资要点

1 光伏行业组件环节未来降本增效主要依靠叠瓦技术的渗透率提高

过去几年光伏行业依靠单晶替代多晶,和PERC高效电池技术替代普通电池技术完成了硅片和电池片两轮技术迭代带来的行业降本增效。我们判断按照目前叠瓦技术在组件环节的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未来叠瓦可能会是组件环节新的技术革命的核心方向(同等面积叠瓦组件转换效率可达19.3-19.4%左右,传统组件效率是18.9%)。根据草根调研情况,目前叠瓦组件已具备量产的规模效应,2018年的渗透率不足5%,我们预计叠瓦产能在2019年有望达15GW(12%渗透率),2020年有望达30GW以上(22%渗透率),2021年有望达54GW(渗透率可达30%以上)。 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19-2021年的叠瓦组件设备的累计市场空间超110亿。


2 叠瓦技术优势显著,未来增长潜力大

叠瓦工艺通过交叠电池小片,实现无电池片间距,在同样面积下可以放置更多的电池片,从而有效扩大了电池片受光面积,提升组件的平均发电密度。 叠瓦组件具备转化效率高、可靠性高、故障率低、兼容性强等特征,有望成为未来组件的主流。 目前,SunPower垄断叠瓦专利,东方环晟独家引进其技术,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其他国内企业也纷纷布局叠瓦,绕开SunPower节点,专利申请节奏加快。


3 叠瓦组件渗透率提升将利好叠瓦设备商

目前叠瓦的核心工艺设备包括叠瓦焊接成套设备、叠瓦汇流条焊接机、自动化产线和层压机;叠瓦工艺与传统工艺设备的主要差别在于,叠瓦焊接成套设备替代了串焊机,叠瓦用汇流条焊接机替代了传统的汇流条焊接方式, 即叠瓦焊接成套设备+汇流条焊接机是增量设备市场。 而叠瓦焊接成套设备又包括叠瓦焊接机、丝网印刷机和激光划片机。我们认为通过设备效率的提升(包括提高设备稳定度和产品的良率),将是推动叠瓦设备发展、拉动设备需求的重要因素。


此外,导电胶是叠瓦组件降本增效的关键之一,对组件的可靠性和成本都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丝网印刷方式替代点胶作为主流用胶方式,对导电胶的用量节省约40%,因此印刷设备在叠瓦工艺中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已有成熟印刷设备的公司如【迈为股份】将显著受益。


4 推荐已优先布局叠瓦组件的设备商

推荐1.【迈为股份】 光伏电池片丝网印刷设备龙头,生产叠瓦丝网印刷设备是对公司技术优势的充分沿袭。 2.【晶盛机电】 新产品光伏叠瓦自动化生产线已顺利实现销售;同时晶盛也是中环股份的长期战略合作方,而中环是东方环晟的主要股东之一,我们认为晶盛未来有望进入东方环晟核心供应商体系,受益其瓦业务发展。 3.【先导智能】 以串焊机龙头进军叠瓦设备领域,有天然的技术延伸性。 建议关注:1.【金辰股份】 国内最大的光伏组件设备提供商,做叠瓦设备已有4-5年历史,技术优势明显。 2.【京山轻机】 子公司苏州晟成是组件自动化设备领跑者。


风险提示

光伏后续政策不及预期、叠瓦组件渗透率不及预期。


表1:公司估值


目录



正文

1 叠瓦技术优势显著,未来增长潜力大

1.1. 叠瓦组件技术优势明显,电池功率提升显著

叠瓦是指将传统电池片切为1/5大小后,使用 导电胶来直接衔接两片电池, 将其叠加黏贴在一起,再将电池串连接起来。传统组件一般都会保留约2到3毫米的电池片间距, 而叠瓦工艺通过交叠电池小片, 实现无电池片间距, 在同样面积下可以放置更多的电池片(60型常规组件可封装66片), 从而有效扩大了电池片受光面积,提升组件的平均发电密度。


图1:传统组件和叠瓦组件技术对比


叠瓦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同等面积下,叠瓦组件功率和转化效率更高


传统的组件一般是60线、72线,长度分为1650mm和1956mm,放60片或72片电池片,再用焊带的方式进行连接。叠瓦组件可以在有效同等面积下放更多的硅片,例如60型的常规组件可以封装66片。 因此在同等面积下,叠瓦转化效率更高。


表2:叠瓦组件和常规组件功率与转化效率对比


(2)可靠性高

由于叠瓦组件在某一电池片被遮挡时产生的反向电流更小,只有传统组件的1/5,因此不会造成电池片长时间发热, 因而可以减少热斑效应的发生; 传统组件采用焊带连接,而叠瓦组件是用 导电胶连接 焊带在受热的情况下有隐裂的情况, 因此叠瓦组件的可靠性更高。


表3:传统组件和叠瓦组件可靠性对比

(3)遮挡效应影响小,抗阴影能力增强


叠瓦组件采用并联电路设计,当出现阴影遮挡时,只会出现线性功率损失,不会影响邻近电池正常通电。而半片组件技术在有阴影遮挡会有 30-100%的遮挡损耗。


热斑效应和隐裂效应 占到组件故障原因的31% ,而叠瓦可以有效规避二者的发生, 提高了光伏组件运行的稳定性。


图2:热斑和隐裂占组件故障原因比例达到31%


(4)兼容更多类型的电池技术

叠瓦技术还可以兼容所有正面接触的电池(除了IBC电池),电池端的提效会使得叠瓦组件端发挥的优势更明显。HIT电池被称为是单晶perc之后的下一个光伏电池新赛道,目前最高效率可达25.8%,叠瓦组件应用在HIT电池片上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并且HIT电池片的柔韧性也更适合叠瓦的封装形式。赛拉弗的 HIT+叠瓦的60片版型组件功率可以达到360W ,而赛拉弗单晶PERC电池60版型组件功率 只有315W


(5)电流损失减少,功率提升


叠瓦的设计是网状并联结构,和常规组件相比用力点更少,可以通过更多的分支分摊电流,损失情况少(常规组件是串联,会吸取最低的电流)。 叠瓦组件较传统组件可以增加13%功率输出,度电成本更低。


图3:不同组件功率损失对比


叠瓦技术是一个典型的按比例增加功率的技术,电池片质量越高,带来的增益越大。


比如在270W功率的常规多晶组件上运用叠瓦技术,提升的功率为21.6W(270×8%);如果叠加在305W功率的单晶perc组件上,提升的功率为24.4W(305×8%)。叠瓦组件技术 可以充分发挥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特点,叠瓦组件将对国内电池封装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表4:目前主流组件技术对比


1.2. 专利问题未来有望化解,国内迎来叠瓦推广良机

SunPower垄断叠瓦专利,专利涉及整个工艺流程。 SunPower创立于1985年,目前拥有200多项太阳能专利技术。SunPower的叠瓦技术是目前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先进封装技术,给高效组件封装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影响。SunPower的叠瓦技术领先其他家之处:具有整个 一系列的研发包括工艺、设备、产品,包括申请的一系列的专利 ,和其他单一设备或者单一产品的专利是不一样的。


独家引进Sunpower叠瓦专利技术,东方环晟产能稳步提升。 2017年2月,东方环晟引进三大股东之一的SunPower 独创的叠瓦组件技术,是目前国内唯一取得合法知识产权许可授权的制造商。公司规划到2020年叠瓦产能达5GW。 我们认为东方环晟因为技术上的先发优势,有望引领国内叠瓦组件技术发展。 从转化效率来看,目前公司量产的组件转化效率在19.4%以上,高效的产能会摊薄单位发电成本,有利于加速平价上网的进程。


表5:东方环晟叠瓦技术规格(单玻单晶)


此外,其他国内光伏企业也开始纷纷布局叠瓦,叠瓦专利申请节奏加快。 国内有些企业目前已经密集申请叠瓦的专利, 赛拉弗 在2017年5月申请了叠瓦光伏组件(竖排)的外观专利; 隆基 在2017年8月申请了电池串接入电极引线的叠瓦专利; 通威集团 在2018年5月上旬自主研发了超420MW的高效叠瓦组件; 晶澳 在2018年5月申请了改变电池串连接方式的叠瓦专利; 阿特斯 也在2018年8月申请了叠瓦组件的外观设计专利技术;东方日升在2018年9月申请了相关叠瓦专利(分开的电路设计)。 国内企业目前主要通过关键节点自主研发并申请专利的方式绕过sunpower的专利节点,防止专利侵权问题发生。但是目前在国外,国内企业的叠瓦组件产品还是不能销售的。我们认为未来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授权以及合作来解决专利问题。


表6:国内公司公布的叠瓦组件产品


表7:国内主要光伏企业近两年叠瓦专利申请


2019年叠瓦产能将放量,未来5年有望成为主流。 根据草根调研情况,目前叠瓦已具备量产的规模效应,我们预计2019年年底到2020年会有大的突破, 2019年叠瓦产能有望达到10GW-15GW。 2020年,随着各家光伏厂商扩产,我们认为叠瓦产能有望达到20GW以上,叠瓦技术在未来5年内有望成为组件的主流技术。


2 叠瓦技术发展利好叠瓦设备商

2.1. 组件工艺的发展带来新的设备需求

组件工艺在不断发展,2018年以前组件是以5BB(5主栅)叠加半片工艺这一种常规工艺为主;2018年开始兴起MBB(多主栅)叠加半片的技术,MBB组件是将电池片从5根栅线提高到9根及12根栅线然后封装成的组件。 而叠瓦技术相比多主栅技术更具量产性,目前来看叠瓦工艺是组件技术的新趋势。


传统技术所需要的设备包括串焊机、自动化产线和层压机。生产1GW传统组件所需投资额为7000-8000万元,其中串焊机投资约3000万元,自动化产线3000-4000万元,层压机投资约1200万元。


目前叠瓦的工艺设备包括 叠瓦焊接成套设备、汇流条焊接机、自动化产线和层压机,其中,叠瓦焊接成套设备包括叠瓦焊接机、丝网印刷机和激光划片机,是叠瓦工艺的核心。自动化产线和层压机 则涵盖玻璃上料、裁切、测试、层厚的修编、组框、固化、清洗、功率测试及耐压绝缘测试等,以及最后的分档、包装环节, 此部分设备在叠瓦工艺中和传统工艺类似。 叠瓦工艺与传统工艺设备的主要差别在于,叠瓦焊接成套设备替代了串焊机,叠瓦用汇流条焊接机替代了传统的汇流条焊接方式,即叠瓦焊接成套设备+汇流条焊接机是增量设备市场


图4:组件工艺方案发展


若生产1GW的叠瓦组件,目前可能需投资2亿元。叠瓦主要设备投资额情况:汇流条焊接机3000-4000万元,约占比15%-20%;叠瓦焊接机+丝网印刷机+激光划片机8000-9000万元,约占比40%-50%;自动化产线4000-5000万元,约占比20%-25%;层压机1200-2000万元,约占比5%-10%;其他辅助设备2000万元,约占比10%。可以看出,在叠瓦产线的投资中, 因为叠瓦工艺导致的设备投资增加较大,叠瓦设备商将受益于叠瓦技术的发展。


表8:1GW叠瓦产线的设备投资额情况


表9:1GW普通组件的设备投资额情况


2.2. 叠瓦工艺关键设备

2.2.1.   叠瓦焊接机:叠瓦技术的核心设备


叠瓦焊接设备,用于将电池片与电池片连接成电池串,是叠瓦技术的核心设备。5BB和MBB工艺都需要用到串焊机,但是适用于5BB和MBB的常规串焊机无法用于叠瓦工艺,因为叠瓦的封装工艺是用导电胶将电池片与电池片进行搭接,而不再使用焊带连接。所以, 原有的串焊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替换。


1台套叠瓦焊接成套设备是指叠瓦焊接机和丝网印刷机、激光划片机配套使用,按照节拍不同分为1800型和3000型。1800型即1800片整片/小时,产能在50MW左右,一套价格为500-600万(激光切片100万,丝网印刷100万,叠焊设备200万+ ,端引出线+自动化几十万)。 3000型即3000片整片/小时,产能在80-90MW左右,一套价格为600-700万左右(上线料 20-30万、激光切片100-150万、丝网印刷200多万、叠焊设备加上机械手摆片环节 300多万、排版50-60万),预计2019年下半年开始成主流。可以看出, 未来随着效率不断提升,设备降价将成为趋势。


生产1GW产能的叠瓦组件需要投资4条整线,而1条整线需要3-4台套3000型叠瓦焊接成套设备。一台套成套设备单价为600-700万元左右,因此1GW叠瓦组件产线需投资核心叠瓦设备约(600-700万元)*(3-4台套)*4条线=8000-9000万元,在产线总投资额1.8-2亿元中的占比为40%-50%。所以, 由于叠瓦焊接设备替换串焊机带来的设备增量市场空间十分可观。


表10:1台套叠瓦焊接成套设备投资情况


图5:苏州沃特维叠瓦焊接设备


图6:苏州沃特维叠瓦激光切片机


因为叠瓦是新工艺,所以其在组件制作过程中的良率、损耗目前不如常规组件,导致叠瓦的单位成本略高于常规组件。要提高叠瓦组件的良率,对叠瓦焊接机、激光切片机、汇流条焊接机等设备的效率有不小的要求。 通过设备效率的提升,包括设备稳定度的提升来提高生产端的良率,将是叠瓦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2.2.   导电胶:叠片技术降本增效的关键之一


传统组件中电池片之间采用焊带连接,而叠瓦技术 用导电胶替代焊带 。焊带在受热的情况下有隐裂的情况,而导电胶是低温焊接,因此叠瓦组件的 可靠性更高。


图7:导电胶代替焊带使叠瓦组件有非常好的应对机械载荷的能力


对导电胶的考量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叠片的过程中怎么实现量产的固化速度,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以达到快的固化速度。二是可靠性,冷热循环过程中会对材料进行冲击,因此需要模拟自然环境检测不同温度的冷热循环是否会对胶造成损坏(如IEC标准是-40度到85度不停做冷热循环检测导电胶状态)。 导电胶的品质对叠瓦组件的可靠性起决定作用,也是叠瓦组件生产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叠瓦组件设备的企业都把导电胶的节约量当成设备的核心竞争力。


表11:叠瓦组件对导电胶的技术需求

目前导电胶的主流供应商是德国的汉高、德邦、贺利氏、苏州瑞力博,各厂商导电胶产品如图表所示。东方环晟的导电胶是自身和汉高联合开发的,导电胶未来两年内应该可以实现国产化。


表12:目前已推出导电胶产品


图8:汉高导电胶用于叠瓦组件

此外,银包铜在叠片导电胶中已应用,具有成本优势, 赛拉弗就是采用银包铜的导电胶。事实上,纯银胶可以做到更细,更适合降低电池片重叠宽度,电性能也相对稳定。然而,银包铜经过长时间改良和验证,和纯银体系的可靠性方面的差异已经不大,只有用量和成本的差异,因此为降本提供了可能。


2.2.3.   丝网印刷机:印刷逐渐代替点胶成为主流用胶方式


叠瓦组件产品根据导电胶使用方法不同分为点胶工艺和丝网印刷工艺。目前市场上,赛拉弗采用点胶工艺,光远股份则使用印刷式叠瓦线。印刷式涂胶工艺与传统点胶工艺的区别在于, 导电胶用量降低约40%,涂胶精度更高。 以60片常规组件为例,五分片点胶用量在4克以内,印刷式用胶量在2克左右。很多叠瓦组件设备的企业都把 导电胶的节约量当成设备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可以节约40%左右的导电胶,那么组件的成本会继续降低。为节省导电胶的用量从而实现降本,印刷工艺将逐渐代替点胶成为主流,印刷设备在叠瓦工艺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电池片环节的丝网印刷与叠瓦组件环节的印刷差异不大,相比而言电池片的丝网印刷环节更多,而叠瓦组件的印刷机只有一个单体的印刷机,较为简单;印刷的关键难度在于和激光的匹配。因此电池片环节的印刷经验可以延伸至叠瓦工艺, 已有成熟印刷设备的公司更有优势。 例如迈为股份的主营产品为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公司通过研发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电池片印刷过程中的碎片率,在叠瓦工艺的应用中优势显著。


2.2.4.   汇流条焊接机:叠瓦技术带来的新设备需求


叠瓦焊接机是将电池片与电池片连接成电池串,而汇流条焊接机是将电池串们并联成一块组件。比如一个竖版型组件有6串电池串,叠瓦的汇流条焊接机便是将6个电池串连接起来,并将引出线焊接好。


汇流条焊接机的使用优势有: 1.形成叠瓦的网状并联结构,和常规组件相比用力点更少,可以通过更多的分支分摊电流,损失情况更少;2.汇流条焊接机可实现高度自动化,相比常规的手动焊接方式,能够节约大量人工成本。


汇流条焊接机的门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 焊接技术 方面,二是该设备较为复杂,因此对 机械和电气的自动化控制 要求较高。由于传统组件工艺使用的汇流条焊接机与叠瓦工艺不同,所以叠瓦技术将带来新的设备需求市场。


3 叠瓦组件设备市场空间测算

我们基于以下的假设和叠瓦组件现有产能建立了设备市场空间的模型。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19-2021年叠瓦组件设备的累计市场空间超110亿。


假设一:目前叠瓦组件已具备量产的规模效应,预计2019年年底到2020年会有大的突破。我们假设叠瓦组件的产能渗透率在2020年达20%以上,到2021年达30%以上。


假设二:落后产能更新改造情况较少,基本忽略不计,主要系叠瓦设备在产线中占比高,其他非叠瓦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


假设三:目前叠瓦组件设备分为1800型(即1800片整片/小时,产能在50MW左右)和3000型(即3000片整片/小时,产能在80-90MW左右)两类,预计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3000型将成为主流。


假设四:假设1800型产线上使用的层压机均为双层双腔室,3000型产线上使用的层压机均为双层三腔室。


表13:预计 2019-2021 年叠瓦组件设备的累计市场空间超 110 亿


4 推荐已优先布局叠瓦组件的设备商

光伏组件端过去几年多采用多组栅、半片、多组栅+半片来提高组件功率,而叠瓦比多组栅更具有量产性,我们预测叠瓦在2019年可能会有10-15GW的产能,叠瓦是未来的新趋势。因此在接下来的更新换代中,已经布局叠瓦组件设备的厂商有望充分收益。建议关注先导智能、迈为股份、金辰股份、晶盛机电、苏州晟成(京山轻机子公司)。


图9:各设备商叠瓦组件覆盖情况


图10:各设备商叠瓦组件详情


4.1. 迈为股份:进军叠瓦组件装备,进一步发挥丝网印刷技术领先优势

迈为作为光伏电池片设备领域的龙头, 立足于光伏电池片环节壁垒最高的丝网印刷技术,凭借自身卓越的研发水平,相继进入光伏激光设备、叠瓦组件设备等光伏上下游设备领域,并进入了OLED显示装备领域,现已形成激光技术、印刷与喷印技术、真空三大技术平台。 在光伏激光设备方面,截至2018年末光伏激光设备已取得客户在手订单2.3亿元; 在叠瓦组件方面,2018年已取得客户在手订单8600万元 ;在OLED显示装备方面,公司已中标维信诺固安AMOLED面板生产线激光项目。


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2018年实现营收7.88亿元,同比+65.6%;实现归母净利1.71亿,同比+30.6%。分业务看,太阳能丝网印刷成套设备实现营收6.65亿元,同比+72.34%,营收占比为84%,在报告期内仍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单机设备(包括丝网印刷单机设备、光伏激光设备等)实现营收1.03亿元,同比+28.26%,营收占比为13%;配件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1924万元,同比+106.88%,营收占比为2%。


图11:2018年业绩持续高增长,营收同比+65.6%


图12:2018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6%


图13:盈利能力受外购设备影响有所下滑


图14:太阳能丝网印刷成套设备营收占比84%


激光和印刷是叠瓦工艺的核心技术, 迈为优势明显。 相比传统组件的封装方式,叠瓦组件新增了裂片和叠片工序,分别对应激光裂片设备和叠片设备。其中叠片设备主要用来涂抹导电胶,一般有螺杆点胶、喷射点胶和丝网印刷三种方式,丝网印刷是未来的主要技术路线,因为更加节省导电胶,而印刷设备的关键难度在于如何和激光设备的更好匹配,包括提高自动化率和节奏上的匹配提高生产效率。


迈为生产叠瓦设备是对公司丝网印刷领域技术优势的充分沿袭。 迈为是光伏电池丝网印刷设备领军者,迈为股份所研发的叠瓦组件叠片设备采用丝网印刷方式,而从电池片环节的丝网印刷延伸到叠瓦组件环节的印刷,差异不大,迈为生产叠瓦组件使得公司丝网印刷领域技术优势得到了充分的沿袭。


激光设备领域迈为技术优势明显。 新产品激光开槽设备已完成样机调试,激光SE设备正在研发中。截至18年末已取得客户在手订单2.3亿元,市占率稳居市场前列。


因此迈为具有的激光+印刷捆绑销售的便捷条件有利于企业在叠瓦设备领域发挥特有优势,抢先占领叠瓦设备市场。


表14:公司叠瓦组件的激光切割设备和印刷设备已研发完成,新增裂片叠片一体机研发项目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0年收入分别为15.9亿、20.4亿,2019-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3.6亿、4.6亿,对应PE分别为26倍、20倍,维持“买入”评级。


4.2. 晶盛机电:深耕光伏装备市场,光伏叠瓦组件业务研发储备充分

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晶体生长、加工装备研发制造和蓝宝石材料生产。 主营产品为全自动单晶生长炉、多晶硅铸锭炉、区熔硅单晶炉、全自动硅片抛光机、叠片机、蓝宝石晶锭、蓝宝石晶片、LED灯具自动化生产线等。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光伏、集成电路、LED、工业4.0等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


公司2018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5.36亿元,同比增长30.11%;归母净利润5.88亿元,同比增长52.18%。 其中,第4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6.46亿、1.43亿元,分别同比-6.51%、6.50%。业绩增长符合预期。


分业务来看,2018半年报显示晶体硅生长设备实现收入10.37亿,同比+56.06%,为公司核心产品,营收占比高达83%,LED智能化装备、蓝宝石材料分别实现营收0.84亿、0.52亿,同比分别为+117.66%、+44.47%,营收占比分别为7%、4%。 2018年公司光伏业务快速增长, 截止2018年9月30日,公司未完成合同总计28.70亿元,其中全部发货的合同金额为5.13亿元,部分发货合同金额19.88亿元,尚未交货的合同金额3.69亿元。


图15:营业收入持续攀升


图16:归母净利润保持良好增势


图17: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所上升


图18:晶体硅生长设备为公司主营产品


光伏叠瓦组件业务研发储备充分,静待市场爆发。 2018年以来技术领跑基地的中标结果以PERC叠加组件技术为主,其中比较先进、尚未大规模化量产的技术似乎只有叠瓦技术。中环股份合资公司东方环晟于2017年2月引进合作方SunPower公司全球专利高效叠瓦组件技术,成为国内唯一取得合法知识产权许可授权的制造商。 晶盛机电和中环股份有着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且东方环晟的主要股东之一就是中环股份,故我们判断不排除未来晶盛机电会进入东方环晟的核心供应商体系,有望长期受益于东方环晟的叠瓦业务发展。


公司已成功研发出高效太阳能组件全自动叠片机,能够实现生产叠片无主栅电池组件,有效增大电池组件的受光面积,更大程度的实现太阳能转换;无焊带设计还能够降低组件内部损耗,有效提高组件功率,同时大大降低热斑效应风险,提高组件发电稳定性。 同时,公司的新产品光伏叠瓦自动化生产线顺利实现销售。 我们认为晶盛机电作为光伏行业领域最强的设备公司之一, 其叠瓦设备的研发实力也在国内领先,未来有望显著受益于叠瓦业务的渗透率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2019年-2020年收入分别为26/56亿,净利润分别为为7.2/13.0亿,对应PE为28倍/15倍,维持“买入”评级。


4.3.  先导智能:早期光伏自动化设备制造商,从串焊机到叠瓦技术具有天然技术延伸性

先导是全球锂电设备龙头,是国内极少数能为CATL、比亚迪、松下特斯拉、LG、三星SDI等高端客户提供产品的企业。 公司以薄膜电容器起家,随后以电容器核心卷绕技术切入了快速成长的光伏配件市场和锂电设备市场。公司于2009年进军光伏装备行业,2013年公司首创国内电池片串焊机。 作为国内最大的光伏自动化设备专业制造商公司,先导和协鑫、隆基、阿特斯、天合、通威、晶科、晶澳等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掌握了以全自动上下料技术和串焊技术为主的行业核心技术,树立了极佳的行业声誉, 因此公司进军叠瓦工艺设备领域,从串焊机到叠瓦技术,有天然的技术延伸性。


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公司业绩快报显示2018年营业收入38.9亿元,同比+79%,实现归母净利润7.42亿元,同比+38%。公司2017年锂电池设备、光伏自动化生产配套设备、薄膜电容器设备分别实现营收18.2亿、2.3亿、0.4元,营收占比分别为83.7%、10.7%、1.9%,同比+149.3%、-19.5%、48.7%。


图19:先导智能营业收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


图20:先导智能归母净利润持续高增长


图21: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略有下降但依然维持高位


图22:主要业务为锂电池设备和光伏自动化生产配套设备


先导已率先进军叠瓦组件设备。 先导的 叠瓦一体焊接机 ,最高产能达到5分片≥3000pcs/h,6分片≥2800pcs/h,可比公司沃特维的印刷叠瓦切焊一体机的整片产能为≥1800片/时 (整片)。此外, 在叠瓦组件成套设备领域 ,先导为客户提供从电池片上料到层前EL前全段设备的解决方案,行业内客户端实现全段自动化量产,整线节拍60件/小时以上,可生产叠瓦电池串总长度1600-2200mm。


图23:叠瓦一体焊接机


图24:叠瓦成套组件设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