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独特的结构,被认为具有非常好的穿透机制和融合机制。
完整的脂质体可以穿过角质细胞、角质细胞之间的间隙和皮肤附属管道开口,进入皮肤。
大小组成不同的脂质体,穿透皮肤的浓度也不一样,还可以通过这个原理控制携带的功效成分进入皮肤的深度。
脂质体还拥有缓释的能力,在转运活性成分过程中,可以通过缓释效应让活性成分的吸收更充分。
这些优异的性能,让脂质体技术在行业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目前主要的运用方式是大的原料厂商,在原料端对一些特定的活性成分进行包埋后,出售给护肤品厂商作为原料采购使用。
采用脂质体包埋活性物的产品主要有:包埋β-胡萝卜素、黄酮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辅酶Q10、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等。
脂质体技术的表现非常优秀,但在目前的行业运用中并不是很多,主要的原因:
一个是包埋后的原料很贵,另外一个就是在使用过程中对配方要求很高。
传统配方中常用的一些溶剂不能在使用脂质体的产品中使用,比如甘油、乙二醇等,会夺走脂质体内部的水分。
传统配方中的阴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使用,会与脂质体形成共溶成分。
高离子强度的物质,不能使用,如无机盐,会破坏双层膜。
不能高温,要保持在50度以下,否则会使双层膜熔化。
简单来讲,对于护肤品的厂商们来讲,要在改动不大的情况下对现有的产品做升级太难。
基本上要拆了配方重新来过,市场机会又不允许。
每个厂商都有成熟的技术体系,越大的厂商要做调整,就越麻烦,需要经过很长的决策周期去改变整个底层的技术结构和系统。
而小的厂商,往往又没有技术能力去部署,单纯在个别原料上采用脂质体,不考虑综合的配伍性,也发挥不出来这个技术真正的效果。
但从未来的趋势上看,脂质体技术会是功效类护肤非常重要的突破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