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长鼻君的怀古橱
上古游戏、动漫、影视、歌曲考据。汇集ACG相关资料,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分享个人心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AI还能这么用?颠覆性学习英语 ·  2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孟凡利走访驻深央企 全面对接 深化合作 ... ·  昨天  
深圳发布  ·  本周上班时间有变!距离下个假期还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长鼻君的怀古橱

红白机《吞食天地》:《三国演义》是如何被戏说和改编的

长鼻君的怀古橱  · 公众号  ·  · 2020-01-06 22:43

正文

本文为游研社视频原案,点击原文链接观看。

自从上次说了《重装机兵》之后,收到许多小伙伴的来信,纷纷表示还想听听《吞食天地2诸葛孔明传》,说这才是他们人生第一款RPG和汉化游戏。
今天就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再次回到那个金戈铁马的三国世界,聊聊《吞食天地》的那些事。

说到三国题材的游戏,现如今已经基本等同于烂大街手游的同义词。
但在当年,三国游戏却是玩家间的香饽饽。什么《霸王的大陆》、《三国志》系列、《三国群英传》……哪个不让人玩得废寝忘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这些游戏好玩是好玩,可大部分是策略游戏,如果想要体验《三国演义》里那种跌宕起伏的英雄旅途,就非RPG《吞食天地》莫属了。

听到《吞食天地》这个名字,不同人的脑子里会闪现出不同的画面。
街机仔们看到的是那个明目张胆打女人、鬼鬼祟祟吃鸡腿的清版过关游戏,家里蹲们回忆起的则是在景帝墓里绕迷宫找血书的角色扮演游戏。

无论是街机还是家用机,《吞食天地》所呈现出的三国人物形象,和中国人传统印象里的截然不同。
张飞是个独眼龙,赵云长得像林志颖,还有人群里突然冒出个小光头魏延……

这些颠覆传统的人物形象,源自一个与游戏同名的漫画作品。
漫画的作者名叫本宫宏志,又译作本宫广志,也可以叫本宫博志,原名则是本宫博。不管叫什么,其实日文发音都是一样的。
本宫宏志原来是日本空中自卫队的军人,和《北斗神拳》的作者武论尊还是同袍呢。退伍后成了著名的漫画家。

1983年,本宫宏志开始在《少年Jump》上连载《吞食天地》,打破传统的三国故事,加上劲爆的画风,立刻引来众多读者围观。
《吞食天地》的故事到底有多夸张,不妨一起来听听——
话说天上龙王的女儿们为了永葆青春,每隔四五百年就要下凡一趟采阳补阴,找个处男嘿嘿嘿。

这次她们找到的竟然是刘备和诸葛亮,而找刘备的这位之前已经和曹操先睡过一晚。顺便说一句,四百年前这几位找的是秦始皇和刘邦。好嘛,敢情这些大名人都是连襟。
由此获得神力的刘备打败了装扮成张角的魔界之王,将其化成魔星散布到神州大地。这108颗魔星化作英雄好汉,造成中原群雄并起,上演了一出梁山聚义的好戏……(误)

不要怀疑,《吞食天地》的原作就是这么扯淡。按现在的标准,本宫宏志和集英社是必须吃律师信警告的。
故事几近胡编乱造,人物设计也是大胆前卫。且不说王皇大帝(不是玉皇大帝)、龙王女儿这几个原创的妖魔鬼怪,单就是长着一副歪果仁模样的吕布和貂蝉,就让人无言以对。
更厉害的是漫画里把吕布和貂蝉设定成中欧混血的兄妹,还是丁原的亲外甥。看这对兄妹金发碧眼的样子,斗胆猜测他们可能来自德国。

《吞食天地》自1983年开始连载,1984年就匆匆完结,是部有名的短命漫画。
熟悉《少年Jump》的人纷纷猜测,是不是因为漫画人气低迷,触发了杂志残酷的末尾淘汰程序导致停载。单行本的最后,作者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然而多年之后出版的杂志披露,在当时《少年Jump》回收的问卷调查中,《吞食天地》的人气非但不低,还名列前茅。
直到2003年本宫宏志才在自传里承认,人气低只是《吞食天地》烂尾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是他被三国原著束缚,故事快编不下去了,索性撂挑子——不画了。
反正这也不是本宫宏志第一次这样干了,难怪他在读者群众有个“就算人气作品也要自宫”的名声。

现在想想,如果真的是漫画人气低,CAPCOM也不会做了这么多的衍生游戏。
然而最早出现的《吞食天地》游戏却不是CAPCOM作品,而是1988年PC88和X1平台上的RPG《吞食天地魔界三国志》。
相比后来的游戏,这作反而是最还原漫画的。龙王女儿、魔界怪物这些乱七八糟的人物一应俱全。

玩家们真正熟悉的《吞食天地》游戏于1989年登上舞台。获得授权的CAPCOM分别制作了清版过关的街机版和角色扮演的FC版。
FC上的第一作后来被外星科技汉化,以《三国英杰传》之名出现在商店里。相比续作,这一版的汉化质量比较一般,bug非常多,在国内影响力有限。

初代的《吞食天地》就已经有了我们熟悉的系统,比如HP,也就是武将的兵力会影响攻击力。行军打仗时也会和现实一样要消耗粮食,出行前必须精打细算。
游戏到了后期又有点类似传统的《三国志》策略游戏,可以攻城略地,还能招降敌人的武将,最终统一中国,不过玩久了也会感到重复无聊。

1991年,国内玩家心目中的神作《吞食天地2诸葛孔明传》终于问世。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本作在玩家中的口碑都非常高,是公认的经典。只不过这游戏有个最大的毛病——根本就不忠于原作。
虽然顶着《吞食天地》的名头,但游戏里除了部分人物和场景的构图和漫画相似,其余的内容完全沾不上边。

《吞食天地2》的故事从袁术称帝开始,而漫画却结束在董卓被杀。也就是说,游戏和漫画的故事在时间线上完全没有交集。
那么众多的武将头像、丰富的故事情节,又是从哪里蹦出来的呢?

为了制作各个版本的《吞食天地》游戏,CAPCOM前后动用了十几名美术,专门设计登场武将的形象。光《吞食天地2》就有6位角色设计,这种人力配置在FC游戏里是非常少见的。
武将设计的工作不仅繁重,还必须符合本宫宏志的绘画风格和三国背景。漫画里未出现过的蜀国名将黄忠、马超、姜维,反派角色如司马懿一家,都是CAPCOM的美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幸亏本宫宏志在漫画里画了两页赵云,否则常山赵子龙也得劳烦CAPCOM帮忙创作一下了。

虽然官方宣称漫画作者参与了游戏的角色设计工作,但是实际上他正忙着给另一个RPG打工呢。
这个名为《宅男的星座》的FC游戏和《吞食天地2》同一年发售,本宫宏志不仅为其设计了人物,还跨行编写了游戏的剧本。

这游戏漂亮小姐姐特别多
亲生父亲忙着给别人写剧本,《吞食天地2》的故事只得让CAPCOM自己动手了。
在漫画后期,魔改版三国演义已经显露出剧情失控的迹象,作者只得以刘备上长得像富士山的泰山封禅强行完结。
显然漫画剧情无法支撑起一个完整的RPG,CAPCOM只能大刀阔斧地砍去所有怪力乱神的部分,回归正统《三国演义》的主轴。

不同于前作删去千里走单骑等经典段落的做法,《吞食天地2》的剧情严格遵循《三国演义》的脉络。
仅仅最后蜀汉统一天下的章节与历史违背,但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情节。
当然,为什么吕布死得这么晚,为什么要去日本借东风这样的细节,就不要太计较了嘛。

故事大纲的问题好解决,可具体的演出细节就伤脑筋了。
既然原作漫画里没提供,那就只能从其他的三国漫画里找素材了。
游戏里带着颜良第一次出战时的,会看到如此描述战场的文字——

而在横山光辉的漫画《三国志》里,对颜良第一次出战的描述是这样的。
真正做到了完全照搬,一字不落。其实在《吞食天地2》里还有大量借鉴横山光辉作品的地方。

作为一部续作,《吞食天地2》的系统改变很大,玩起来也更加有趣。
每个武将都有对应的武器种类,黄忠就因为是唯一能开弓的武将而成了铁打的主力,和街机版里谁选谁挨骂的情况完全不同。
计策的种类也大为丰富,并且可以像最终幻想那样选择对单个敌人还是全体敌人施放,策略性更强。
既然叫诸葛孔明传,军师的地位自然被极大提高,高智商的优势在游戏里无处不在。八卦阵、静寂阵、背水阵其乐无穷。连弩这种高智商零成本的道具,更是屡试不爽。

前作中令人恼火的军粮系统终于被删除,可惜同时被删的还有攻占城市和收编武将的系统。
游戏变成了更纯粹的RPG,加入的武将是固定的,为了游戏平衡,后期武将如张苞、关索的数值,被拉到了所有三国游戏的巅峰。
相信应该没什么人吃饱饭带着吴兰、吴懿、孟达这些人通关的吧……好吧,长鼻君当年就干过这事。

等等,刚才谁说加入的武将是固定的。理论上这个游戏里所有的武将都能加入,甚至还有历史上不存在的人物。
是的,这里说的正是《吞食天地2》的经典秘技,准确讲是BUG的迷之武将。
利用存满道具的寄存处bug,队伍里的武将会变成各种数值怪异的人物,一般来说是之前战斗里的敌方武将。而最常出现的就是长着刘备脸的神秘武将——刘刘。
调出迷之武将一时爽,不小心花屏把存档弄坏了那可就欲哭无泪咯。

要说《吞食天地2》的bug还真是不少,还有什么装备、丢弃、调查三件套的道具复制大法、拿着袁绍介绍信去隔壁城里宝座调查获得杨怀的无中生有大法、以及带孟达和刘备对话,招来张鲁去讨伐张鲁的左右互搏大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