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官方订阅号。高雅艺术推广平台,演出资讯推送专区。第一时间获取活动开票信息,了解讲堂动态,服务广大师生观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顶尖导演团队招新人!剧组资源同步开放 ·  2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官方回应有智力缺陷孩子在校被霸凌# ... ·  昨天  
天玑-无极领域  ·  奇怪,连续多人问:怎样用deepseek赚钱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包华石系列讲座|第三讲:从图像学看“公议”与“言论自由”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公众号  ·  · 2024-11-05 10:00

正文



时间: 2024年11月8日(周五) 14:00-17:00

地点: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202会议室

主讲人 :包华石

主持人: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对话人: 鲁明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



内容提要




18 世纪之前的英国,没有正式的 机构 可以让 下层民众 提供 政治反馈 所以没有以人们的反馈作为主题的图像。在中国,民间反馈的必要性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而与此相关的 图像 早在汉代就出现了。 18 世纪初,当英国的自由思想家们开始主张 出版自由 时,他们引用了中国的历史文本来支持他们的新观点。只有这样,我们才找到 了英国 描绘人民与政府之间对话的 图像 。卢梭也借鉴了宋朝时期的文章来发展他的 民意 概念,但他把这个中文术语误解为 所有 民间的观点,无论是合乎逻辑的还是空洞的 但中文的 公议 只指基于事实和逻辑的理性论证 这些对大众反馈的不同理解可以追溯到中国汉宋时期,以及 18 世纪到 19 世纪的英国和欧洲的图像中


Before the 18th century in England, there was no formal provision for political feedback from low-ranking people. And so there were no pictures that took feedback from the people as the main subject. In China the necessity of popular feedback appears already in Warring States times, and pictures relevant to the subject appear as early as Han times. In the early 18th century, when the English Free Thinkers began to argue for “liberty of the press,” they cited the Chinese histories in support of their novel idea. Only then do we find pictures portraying dialogue between the people and government. Arguably Rousseau also borrowed from Song period essays to develop his idea of “public opinion,” but he misunderstood the Chinese term as meaning any popular opinion, whether logical or inane. But the Chinese term 公议 referred only to rational argument based on facts and reason. Thes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popular feedback can be traced in images from Han and Song China, as well as in images from 18th and 19th century England and Europe.



主讲人




包华石(Martin Powers)


包华石教授是饮誉中外的汉学家与艺术史家。自青年时代起就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文化艺术的学习与研究中,出版学术专著4部(其中两部获得了列文森奖),主编学术论文集3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各类研讨会和专场学术报告110余场,指导博士生30余名,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与深入理解、提高中国文化艺术在国际领域的地位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自1980年代起就因其在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突出表现受邀,长期担任Ars Orientalis的编审;Getty Grant Program 盖蒂基金、的顾问等职。

他致力于从艺术史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关系,重塑中国文化艺术的本来历史地位。Powers教授成名较早,自1980年代以来,广泛活跃于欧美及中国两岸三地,曾先后在德国波恩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国家美术馆、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国学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访学与讲学,并曾担任广州美术学院荣誉教授。

其研究奠定了中国艺术与政治关系研究的基础,推动了社会艺术史的研究,并对重塑中国文化艺术的本来地位,反思西方学界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误读有重要贡献。




主持人




李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网名 “大旗虎皮”,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图像学实验室执行主任,“新迷影丛书”主编,主要研究艺术理论、欧洲电影和电影理论,著有《迷影文化史》《目光的伦理》《莱昂内西部片中的手势》等,译有《走出黑暗》《论电影》《西部往事:塞尔吉奥·莱昂内谈电影》等。




对话人




鲁明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