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月20日起,《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为期两周的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官方的计算,此次增加了四类六种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之后,2019年1月1日起,月入两万的中产,税负将降低73.4%,年收入50万的家庭,一年的税金也不过一万多块钱。
换句话说,此次个税扣除后,就像电视中铿锵有力的说“关心困难群众”,从明年开始,我国的个所税将正式成为一个“富人税”。
而且,扣除后相当于数千亿规模的底层群众减税,将直接体现在消费市场,其对经济的直接刺激作用,甚至要比央行本月初的降准效果要好。
可以说,昨天我们的确收到了一个大礼包。
不过,在政事堂看来,税收有两个基本原理,一方面,税收是一个调节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的手段,对一部分群体减税必然伴随着对另一部分群体的加税;另一方面,征税是有巨大成本的,税务系统对于征税成本高的宁可不征。
这两个基本原理,在今年被舆论广为诟病的国家税收激增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国家并没有增加税率,税收的增加,是因为技术进步和增值税体系完善,大幅降低了征税成本,让原来很多征收“不划算”的税源,进入到了征税体系内。
同样,正是有了税源增量的扩张,国家才有了对增值税进一步减税的底气。而这一增一减的过程,
将使得产业链上游的中小企业迅速进入存量的生死搏杀,也将使得产业链下游的巨头们能够理直气壮做大做强。
当然,这两个理论不是现代人发明的,中国自管仲开始,盐税就成为了中央财政最重要的收入源,因为古代的盐就像现代的石油一样,既是大部分人都需要的消费品(个所税),也是生产和运输中的必要原料(增值税)。
故而古今的国家强制性分别垄断盐和石油之后,就可以把大量的税低成本一次性提取,而不用花费巨大的成本挨个人挨个企业去征收,也不用在各地设立岗亭来查税。这种方式,既实现了让有钱的商人和地主多缴税,也极大的降低了政府的征税成本。
可谓一举两得,嗯,于是刚刚我们迎来了年内第13次的油价上涨.....
最后,通过这两个税收理论,说一下抵扣中蕴藏的巨大机会。
如果对比此次个税抵扣,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如果国家单纯为了提升征税门槛,对民众实施普惠,那么直接把起征点直接从5000提到10000,与抵扣的效果是完全一样的,还能极大的降低征税成本。
要知道,现行的专项抵扣,对公涉及六七个部门之间打通相互合作,对私老百姓还得进行主动申报,在无形中增加的巨大成本,这是严重违反征税逻辑的。
就像纪晓岚说的,物之反常者为妖。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根据税收的两个原则,动用巨大的成本进行减税,那么所求必然是巨大的税源增加。
所以,我们看一下税收专项抵扣的领域,教育、医疗、养老、购房和租房,这些既是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沉重的负担,同样也是中国未来实体市场利润与规模最大的五个领域。
这些原本被体制所束缚的生产力一旦被开放,累积的巨大势能势必会引爆巨大的动能,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
嗯,对应
教育、医疗、养老、购房、租房
这五大领域,今年
红黄蓝幼儿园、长生疫苗、央股注资社保(AB陨落)、万科活下来、自如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