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电影在宣传时,都会在电影海报上加一句
“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
,这短短一句话,它的影响力如何呢?
真的有一只叫做
“
八公
”
的狗狗,一直在车站痴痴盼望着死去的主人能够回来
……
后来八公的故事被翻拍成了电影《忠犬八公》
……
黄渤在电影《亲爱的》中扮演了一位走失儿童的父亲田文军,而他的形象、故事也是有原型依据的,他在无数个日夜寻找孩子,惹人泪目。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不仅能赚人眼泪,还能倍增恐惧之感。
你能想象《沉默的羔羊》、《电锯惊魂》都是查有出处的犯罪案件吗?《第四类接触》直接用纪录片的手法展示外星人控制人脑的录像,告诉你外星人真的存在!
“
真实事件
”
这四个字就是如此让人敬畏,甚至背脊发凉
……
那么,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广告,它的效果如何呢?
梅小花整理了一些真实事件,这些事件在你看来是否有趣呢?再来看看广告片是如何演绎这些故事的?
故事
1
这是一个发生在英国的故事。从
2007
年开始,在伦敦地铁的
“
堤岸
”
站,总有一位老妇人坐在同一个位置上发呆。直到
2012
年,老妇人却
“
缺席
”
了。
随后,车站收到了老妇人的一封来信,在信里老妇人解释了她时常
“
光临
”
车站的理由:来听听她已故丈夫的声音
——
她丈夫为伦敦地铁录制的
Mind The Gap
(小心缝隙)。
老妇人的丈夫劳伦斯,曾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为伦敦地铁录制
“Mind The Gap”
2012
年伦敦地铁站更换了这则录音,让老妇人失去了听见丈夫声音的机会。所以老妇人写信给车站,希望把声音换回来。
最终,车站被老妇人打动,决定保留
“
堤岸
”
站的
“Mind TheGap”
即使你已离我而去,但我会听见你的声音,倒数着重逢之日。
这个故事被拍成了微电影广告,来猜猜广告主是谁?
故事
2
世上所有的悲伤,都能用这张图来表达。
白俄罗斯的二战老兵
Konstantin Pronin
,坐在高尔基公园的长凳上。
二战结束后的每一年
5
月
9
日,他都会与当年的战友们来此聚会,终于,到了
2011
年的
5
月
9
日,他在这里坐了一整天,独自一人。
当年和你一起并肩的兄弟,现在怎么样?站在人生的尾巴上,回首过去,是否还有些许遗憾?一些愿望是否还没满足?
既然不能回到过去,那么能否改变为时不多的未来?
在台湾,有五位平均年龄
81
岁的老人,决定冒险骑行台湾。他们中有三位患有心脏病、一位听力严重障碍、一位患有癌症
……
但是,为了梦想,他们出发了
……
故事
3
看了以上
2
则广告,是不是在感动之余有点小确“丧”呢?
日子过得很辛苦,或是很平淡,都要笑着活下去对不对?或者,找一种
活法为生活增味?
清洁工这个工作在一般人看来,大概很无聊吧。但是,在美国一家医院工作的男主,却找到了工作的乐趣:
故事是独一无二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把故事变成广告的关键,在于广告人能否发现每个故事里的亮点,再用创意的拍摄手段呈现故事中的细节,展现创意的想象。
©本文系原作者所有,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分享 转载请回复“转载”了解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