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经济运行总体就是前高后低,但宏观和股市不是如影随形,而是人和狗的关系,宏观这个人好了,狗可能还落在后面;股市这只狗向前跑的时候,宏观面可能拖拖拉拉;因此短期看人在前还是狗在前难以判定,但长期看,是人牵狗走。今年上半年较好的宏观没有换得较好的股市债市,但如果下半年宏观略有回软,
IPO
大政没有变,股市债市反而回升了呢?这岂不是要让刘主席窃喜,让陪主席吃工作餐的有些尴尬?现在看来,信用债市场的利率水平,已大致高于同期贷款加权利率,也就是说,有二级市场的信用债对没有二级市场的银行贷款呈现流动性贴水,这能维持多久?同样地,可以预见下半年中国通胀压力不大,
11
月份前后,
CPI
和
PPI
都有可能跌落到
1%
以内,利率债利息高企又能维持多久?因此债市下半年一定更糟糕还是有转机?同样的困惑也在于股市,有的说原来进入楼市和港股的资金,都在考虑和尝试是否进入
A
股?毕竟从市盈率和市净率看,美股比较贵,而
A
股和
H
股的价差几乎趋于消失;有的说,市场在分化中、在下跌中机会开始逐渐浮现。如果市场机会不仅仅是上证
50
,那么谁能说,在金融去杠杆和
IPO
不停步的背景下,下半年股市的趋向一定是下跌呢?看起来下半年,下跌比较明确的是楼市,而股市债市的走势需要谨慎看待,很可能有机会,或至少不太糟糕。
第六,证监会似乎有从
IPO
增量风波中,转向存量优化战场的意思。
近期刘主席在劝告券商,不要眼睛只盯着承销保荐,更要在并购重组,盘活存量上做文章。并强调了资本市场要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以有利于国企国资改革,为去产能,去僵尸企业,催化创新。这些都对头,阅后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慨叹。在
2015
年股灾之前,我曾写过一个“深
V
还是露点”的小文章,要表述的意思很简单,当时股市问题已很明显,这给予了中国政府一次难得的机会,南车北车的合并同类项,以及其从资本市场上获得的支持,折射出投资者对混改的深切期盼,依托资本市场,中国政府有机会迅速推进混改,你可以定义哪些行业要控股
66%
或
51%
以上,哪些需要第一大股东或者“金股”一票否决地位,哪些国企可以较为充分地释放国有股权,哪些甚至可以退出,哪些适合做高管激励和员工持股,哪些可以做合并同类项。
A
股市场中大量存在政府持股比例过高的央企和地方国企,中国中车获得了空前热烈支持,表明只要真的是触及灵魂和命运的改革,不管是圈钱还是重组,投资者愿意支付高昂对价。很可惜,中车案例的股价很快成为深
V
,刘主席今日呼吁的,恰恰是两年前市场就期望的。然后呢?然后市场并没有迎来国资国企深改,没有兼并重组,没有盘活存量,没有告别僵尸。股市迅速就“露点”了。股灾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以改革的名义振臂一呼,然后在伪改革的落寞中一哄而散的断肠曲。时至今日证监会再表达类似意思,在市场反响中意思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