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因水平有限,错误不可避免,或有些信息非最及时,欢迎留言指出。本文仅作合成生物学相关介绍;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月23日下午,
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前沿交叉论坛
在天津市武清区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召开。论坛以“
跨界融合 智领未来
”为主题,“政产学研资”各界积极参与,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合成生物学,加速合成生物学研发进程,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元英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
应汉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和
,天津市科技局生物医药处处长
张钺伟
,天津市工信局生物医药处处长
肖文海
,武清区副区长、京津产业新城党工委书记、京津产业新城管委会主任(兼)
刘松林
,合成生物学领域专家学者,知名企业领袖,浙江天化、北京昭德投资、国科时尚资本、北京久银投资、天津博通创业投资负责人,武清区相关负责人参加了这场思想盛会。
本次论坛由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管委会联合主办,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承办。
2025年3月23日
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举行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这是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新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该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合成生命、设计生命”为使命,聚焦基因组设计合成、人工细胞设计构建、DNA数字信息存储三大领域,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创新基因组设计与构建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实现人工细胞设计构建的智能化自动化,建立合成生物技术体系,以最终实现基因组合成组装、底盘细胞设计合成技术和DNA数字信息存储技术自主可控和成果转化为目标。
合成生物学的加快发展必须跨越高度依赖实验试错所致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瓶颈。近两年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其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先进的算法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合成生物学研发中的痛点问题,如加速基因回路设计、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预测、以及更高效发酵工艺优化等。AI赋能合成生物旨在突破生物体系理性设计的理论瓶颈与技术壁垒,重塑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研究范式,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AI+合成生物将为生物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论坛涵盖了合成生物学学术及产业前沿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相融合的探讨;天津市和武清区两级政府产业支持政策的发布;生物制造龙头企业和合成生物初创企业与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合作签约等环节。
苏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应汉杰院士、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黄和院士和清华大学陈国强教授分别就“合成生物技术与未来物质制造”、“合成生物学带来食品产业变革”、“合成生技术产业化的机遇和挑战”做现场报告,来自国内最早开源大模型的AI明星企业智谱华章董事长刘德兵,深入探讨了AI大模型如何重塑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研究范式,通过高效、精准的产业化路径,推动经济向绿色、智能方向转型。
元英进院士
应汉杰院士
黄和院士
陈国强教授
会议宣布了
武清区“AI+合成生物”产业联合体成立
,并介绍了天津市人民政府支持武清京津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措施。
在“AI+合成生物”产业联合体合作签约仪式环节,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与多家企业、投资机构现场签约。包括与AI大模型企业
智谱华章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发AI在合成生物领域如基因设计、菌种构建、蛋白结构设计的垂直应用软件;
国药集团生命健康研究院
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研究院生物制造技术成果赋能大健康产业;
浙江天化、河北恒华盛世环保、天津优达产投
,与研究院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助力研究院在香精香料、食品、医美等领域的生物制造企业孵化;最后研究院与
华熙生物、红日药业、国药集团生命健康研究院、元合成、智谱华章,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等高校共同签订“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在生物制造上开展产学研紧密合作。
本次论坛凝聚了政产学研资各方力量,充分探讨和实践AI与合成生物学的深入融合。2025年,AI赋能合成生物与产业发展的浪潮将在天津乃至全国蓬勃兴起,为合成生物科学和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s y n b i o
深 波
专 注 合 成 生 物 学 领 域
*PR | 品牌推广 | 会议会展 | 行业咨询 | 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