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在人文经济学会:
人文新语(jingjixuexinyu)
前几日,一条行业新闻引起很多人关注。上海海关破获一起走私白糖案,涉案白糖达8万吨,案值约7.5亿元,涉偷逃税款4.1亿元。
新闻一上微博,讨论迅速分化,有人谴责走私者,有人质疑高关税,更有人匪夷所思:白糖作为大众消费品,一斤不过几块钱,这玩意儿有什么好走私,走私者能赚几个钱?
事实上,关注财经话题尤其进出口贸易者,都不会对白糖走私这种事情陌生。网上检索各地海关捕获走私白糖者的通报吧,可以说是屡禁不绝。只看今年以来的新闻吧。
1月,宁波海关破获2起海上绕关走私白糖案,查获走私白糖1700余吨,抓获嫌疑人37名。
1月,上海海关破获一起走私白糖案,涉案白糖300吨,嫌疑人郑某潜逃并于5月被抓。
3月,云南红河边检查站查获一起利用拉百货掩盖走私的白糖10吨,案值约8余万元。
4月,勐腊县公安局接到举报,查获一起涉嫌走私白糖案件,共查获白糖59吨。
4月,张家港海关破获一起走私白糖案,查获走私白糖665吨,抓获涉案人员15名。
4月,江阴海关辑私部门查获一起走私船舶,现场起获白糖300多吨,估价案值200多万元。
6月,南通海关查获走私白糖200余吨,起获一艘福建籍货船,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
6月19日,南京媒体报道,今年南京海关查获7500余吨走私白糖,涉案价值5400多万元。
这只是媒体报道的一部分,相信还有很多走私案件没有上新闻、没有被抓获。再看过往几年的案例,案发地除了沿海港口和边境口岸,石家庄、郑州这样的内陆贸易集散地,都有走私白糖的影子。
大凡走私买卖,通常有几项条件:境外商品比境内便宜,正常进口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价差无法抹平,才让走私有可图之利。在中国白糖市场,这几样全都看得到。
中国每年消费白糖1600万吨,国内产量约1000万吨左右,自给率近三分之二。高自给率背后是不经济的成本倒挂。
中国糖料大部分是甘蔗(南方蔗糖和北方甜糖比例约15:1),蔗糖成本在350元/吨—400元/吨之间,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些发达国家(成本约220元/吨),更远高于巴西、印度和东南亚等国(130元/吨—150元/吨)。
南方产糖省以云南、广西和广东为主,多丘陵少平地,农业谈不上现代化,和发达国家拼规模经济和机械化程度,自然比不过;在劳动力成本上,中国又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贵。相比其他产糖国,中国的水热条件一般,自然灾害多发,产糖成本居高不下,就很好理解。
国内产糖成本高,进口糖就大有优势。巴西、古巴和泰国是中国主要的白糖进口国,进口高峰量超过500万吨。很显然,还远不能满足需求——屡禁不绝的走私就是明证。进口不足的主因,是白糖进口的配额限制和高关税。
多年来,国家对白糖实行配额总量限制。自2004年以后,进口配额总量一直是194.5万吨。如果说一开始还够用,随着经济发展,这个十几年岿然不动的进口配额,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进口配额内的关税率为15%,配额之外,征收50%关税。
2017年,国家在配额之外进口白糖原有50%关税的基础上,加征3年“贸易保障关税”(这三年期间递减),以保护国产白糖产业链。2019年5月22日之后的整年,配额外白糖的进口总税率将是85%。
配额内的进口糖便宜,但是出于战略需要,七成为国营贸易配额(主要为中粮、中糖酒、中国商业对外贸易公司这三家公司),其余配额才属于国内近四百家企业。
用糖企业有需求,大部分使用国产糖,进口低价糖能分到的很少,实在有需求,只能从配额外进口。而一旦加上高关税,进口白糖实际没有价格优势。因此,中国每年从配额外进口白糖,也就两百多万吨。
中国白糖合法的进口量,近几年维持在500万吨左右。国内市场对低价糖有需求,就给了走私者奔走来往的空间:他们不缴纳高关税,还用缴纳进口消费税,其成本甚至比配额内白糖还低。走私一吨白糖,往往能赚两千多元。白糖消费量稳定,只要持续供应,赚钱确是很容易的事情。
海关缉私,日夜巡防,风波海浪里围堵截停,抓人扣船,这些都很辛苦,需要很大的执法成本。他们抓的这些人,倒也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毒枭大佬、军火贩子——而是很普通的私糖贩子。如果起获案值很小,甚至构不成犯罪。
私糖贩子在江海里穿棱,无非是给国内消费者提供点便宜的白糖,给工厂供应点廉价原料,实在算不上罪大恶极。
因此,很多业内人士呼吁,应尽快增加白糖进口配额,降低关税税率。甚至取消白糖关税,都是可以考虑的选项。
不要以为这样的建议匪夷所思。降低或取消白糖关税,有几方面很现实的好处。
首先,这将极大增强中国食品工业的实力。
中国诸种工业门类,食品工业属于弱项,原因何在?原料成本过高是一大原因。水稻,玉米、土豆这类主粮都缺乏成本优势,油和糖的成本也比国外高。糖是食品工业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把它的价格降下去,许多食品就会出现在超市货架上,甚至有可能出口。
改革开放的一大经验是来料加工:从全世界输入廉价原材料,加工制作,再出口给世界。食品工业也是如此,中国人进口外国粮油,再向全世界出口食品,这是赚高端产业链的钱。中国白糖七成用于轻工业和食品工业,有一套成熟而完整的产业链。有什么理由阻止使用外国廉价糖呢?
其次,增加进口糖,将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当地环境。过去一些地方政府鼓励农民种甘蔗,给他们补贴,现在市场起主导作用,这笔钱省下来,利于减轻财政负担。
东南亚国家适合种甘蔗,就让他们为中国的制糖工业来种植,中国人种植其他作物更划算,或中国农民打工赚更多,就让他们自由选择。
贸易促进分工,提高经济效率,这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常识。
要说中国糖业被外国垄断,也完全不可能。目前各国糖料生产高度分散,巴西、印度和中国生产糖料最多,加起来不到全球规模的30%。热带国家基本都产糖,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谁也无法主导市场。
东南亚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大量农产品输入,丰富了中国人的菜篮和果篮,为何不能多进口白糖?中国进口东南亚糖料,也是帮助落后国家发展最好的手段。
最后,降低关税,可以省去很多内耗。这些内耗包括海关的日巡查,缉私者的奔波冒除,也包括司法系统对此项违法活动的打击。这些成本损耗甚至抵消了国家征缴得来的税款。
内耗也包括走私者,他们本可以是合法的进口商人,如今偷偷摸摸,刀尖上跳舞,随时会进监狱。走私还是滋生黑社会的土壤,这种故事在禁酒和官盐时代早已多次上演。
白糖是食品,是食品工业的原料,其安全卫生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走私条件下,白糖没办法检验检疫,产品质量难有保障。
国外有些白糖厂家,为了向中国走私白糖,化糖砂为糖浆,以隐秘方式运输。这种渠道的“进口”显然是不安全的。
如何消除安全隐患?让廉价、安全和合法白糖占据市场,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当进口糖也便宜,谁会购买走私货呢?
糖和盐都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管制物资。人们对这两类商品有长期需求,加之产量一向不足,政府倚之为税赋之源。如今这两种商品的重要性大大下降,尤其白糖,既非战略所需,可替代性也强,为何不充分供应?
糖是甜的,不该吃出别的味道来。
最近文章
现代世界的思想能量
不做慈善,并不丢人
转发朋友圈
或者点
在看
↓↓ 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