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裁员的消息一波接一波,金三银四似乎也消失了。
整个人才需求市场的不景气,传递给了每个在求职的人。
前段时间和一个做招聘的人聊天,我知道了
求职最难
一群的人。
这位朋友早期是新精英同事,有很好的生涯知识,后来在58同城从事招聘工作,主要
面对
蓝领
——
他们
在
流量平
台开直播,
蓝领投递简历,他们对接给企业。
一旦走通,一个三千块钱。
01
难搞的蓝领
这个钱好赚啊,我说。
蓝领人数有4亿,且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就能上手。厂家一要就是好几百人,你们岂不是很容易做?
他猛摇头:你说得完全反了,
这群人非常难搞。
为什么呢?
他说,
一方面是工厂要人很急。
中国工厂大部分是订单制度——就是有活就干,没活儿就最小人数。
以富士康为例,最多时25万人,最少只有5万人。半年内,20万人的吞吐量。所以工厂都是急活儿,一个月上哪找400人,下个月又不要。
我吐舌头,中国制造业的能力,首先是人员快速组织能力。
什么叫“打标签”呢?
一个求职者,无非2种标签,他能干什么,以及他有什么核心诉求。
这两个标签确认,他的工作范围也就定了,只要数据够多,就有匹配。
白领一般有一定的技能,所以他们都按照技能匹配。需求就是自己能力范围内,收入最高的,或发展最好的。
但蓝领不是,他们缺乏清晰的技能,泥工瓦工小时工都能干,从拧螺丝到按脚,甚至保姆,培训培训也都能上岗。
而且,因为在生存线上浮沉,他们的想法变化很快。今天想要赚点钱,钱够了想轻松点,突然想去南方走走,然后又想回老家待会……以前,生存还是刚需,现在条件好了,回老家躺着也可以活。
两个标签都定义不了,在用人者眼里,就是一个
“什么都能干,又什么都不确定想干的人”。
这种人没法打标签。
02
随心所欲,不是真的自由
一个“什么都能干,又随心所欲”的人,是最难被给资源的人。
这真让人震撼。
以前我以为,这才是真的自由。
其实,这是真的透明。
什么都能干,因为没有专注一门手艺打磨。
一会一个想法,因为没有稳定的心绪。
想清楚一个需求,做透。
专注的长期主义,是每个职业升阶的关键。
普通的蓝领如果要专注一门手艺,收入是非常可观的。大船厂的焊工,日薪能到3000,富士康的车工,月薪也是5w多,更不用说各行业的老师傅。
但这需要放弃其他可能性,专注一门手艺,熬过漫长的学徒时期。不能东想西想,今天要钱明天要闲。
大学的“通识教育”,给了他们似乎什么都行,但是什么都不精。而互联网又把各种可能性推给他们。
当一个人“什么都能干,什么都不确定想干”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个在社会无法定位,无法融入的人。
03
出路在哪儿?
过去,我常把“什么都能做,随心所欲”,作为某种自由象征。
但现在看来,“什么都能做又做不好,随心所欲又被带跑”的人,是一种塑料自由,并不自在,甚至是没人要。
真正的自由,要从自我修炼开始。
理解和澄清自己的需求,持续长久地投入一门手艺,从中获得自由。
这也是基础的蓝领、临时工,走向成熟高级技术人员之路,也是中国制造的出路。
是不是也可能是你的出路?
你曾经因为随心所欲,而没啥竞争力吗?留言区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