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观察 | 这几个故事告诉我们,是什么在支撑俄罗斯“战斗”不息?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6-12-29 18:26

正文



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G20峰会

经公众号“学术中国”(微信号:xueshuzhongguo)授权转载

今年12月,俄罗斯摊上了许多烦心事儿。


驻土耳其大使被枪杀。 


军机坠毁,国之瑰宝“红旗歌舞团”近1/3的成员遇难。 


日本等国延续对俄的经济制裁。 


莫斯科公交站遇袭,发生爆炸。 


……

 

俄罗斯好像过得很不顺,但是在中国民间仍被称为是“战斗民族”,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撑这一称号?这里讲讲俄罗斯历史上的几个小故事。


近代史谱写了许多个关于著名乐曲的传说,但没有一个,能如《第七交响乐》一样悲壮。

 

无论俄国还是美国,在二战时期,苏联的最高象征就是《列宁格勒交响乐》—— 音乐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最高杰作。



卫国战争中着消防装的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


提起列宁格勒,幸存者杰娜颤抖地拿出她的日记,“那是一个让善良的人,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地方。”

 

1941年,纳粹德军将列宁格勒围得水泄不通,声称“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将列宁格勒从地图上抹去”,这一围就是900多天。这座“社会主义圣城”耗竭了几乎所有的资源,人相食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仅官方统计,该城的饿殍者就高达60万人。


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肖斯塔科维奇愣是独立创作出了这部《第七交响乐》。

 

5个月后,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将乐谱空投至铁桶般的列宁格勒。此时的列宁格勒已凑不齐一支完整的乐队,10多位乐手都是被担架抬来的,骨瘦如柴的指挥甚至挥不动指挥棒。仅经过一次15分钟的排练,《第七交响乐》便在德军轰隆的炮声中首演了。饥饿的人们从四处聚拢而来,许多乐手在结束的一刹那晕厥过去。

 



高亢的乐曲传到一位德国军官的耳中,他感叹道:

 

我们犯了一个错误,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1947年,列宁格勒政府召集当年参演的80名乐手再演奏一次。如果已经离开人世,就在他的位置上放一束鲜花。

 

所有人的位置上都是鲜花,他们已全部为国捐躯了。




《时代》杂志将肖斯塔科维奇身着消防制服、头戴消防帽的照片登上了封面 —— 在他留守列宁格勒的日子里,他无愧于战士之名。

 



提起现代的俄罗斯男人,大家的第一印象是:酗酒!好斗!

 

这群高纬度地区的男人们血液里流的是伏特加,如今这寒冬腊月,因酗酒醉倒在街上被冻死的俄罗斯男性每每而见。

 



群殴事件,在当地也是屡见不鲜,整个民族普遍存在一种一言不合就干仗的彪悍性格,这也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宁可诉诸武力,绝不轻易服软。这样的性格,在社交中要找到脾气对味的朋友,难度太高了。




就独立个体而言,杀一个俄罗斯人,要比逼他屈服容易得多。

 

今年9月22日,普京追授了一名牺牲的普通警察最高荣誉——“国家英雄”的称号。



 

俄罗斯的男人似乎都带给人一种扎实敢干,但却少言寡语的印象。如果说这是一部分俄罗斯男性的性格,那么对于俄罗斯学术界而言,这就是他们总体的对外印象。

 

国内学界一直存在一种声音:


俄罗斯的科研水平不高 

俄罗斯的学者很少 

它们的科研进展缓慢,吃老本 

……


当今社会,认识他人研究成果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了解他的论文,关注他的学术交流活动,直接联系。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借助学术或论文数据库的力量来进行了解,于是我们就发现这样一个情况:俄罗斯人很少在SCI、SSCI杂志上发表文章。



SCI数据库收录的部分著名刊物

 

并不是人家科研不强,而是你不知道!

 

中国学者一般接触的外文数据库,是收录了多学科、综合性大型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包括以下3个库区:科学引文索引(SCI)、社科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这一数据库收录数量庞大,且多为英文期刊,在中国学者对它的利用中,“融入”“适应”是首要要求。


但俄罗斯不同。

 

俄罗斯杂志及该国的学者文章,在英文的引文索引中所占比重的微小,并不是由于该国期刊水平不够,更不是俄罗斯学术界的总体水平低下或出现断层,他们有自己的体系。


俄罗斯科学引文索引,是俄罗斯最权威的学术评价依据,它的核心部分为俄罗斯最高学位委员会期刊目录,是该国学术研究、国家鉴定系统的显性坚定工具。诸位苦苦难寻的俄文文献,很可能都聚集在那里,它反映了俄罗斯学术研究的真实水平。

 

一位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坦言:

 

俄罗斯的理工科和基础研究很强,只要找对地方,俄文文献并不难找。

 

同时,他非常庆幸自己留学选的是社科,如果是理工、哲学、数学类等等,他几乎不可能在规定学制内拿到学位。


语言是最大的一道筛子。在莫大,高深的专业很少有留学生,听懂正儿八经的俄语都很困难,在这些专业中,俄语教学、讲述的灵活性和课程难度,对留学生是个莫大的挑战。中国学生掌握语言和方法也可以从中受益。



深秋的莫斯科大学校园


除了另立生态的剑走偏锋之外,俄罗斯各领域学者时刻关注着世界科研的发展。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的著名数学家马克西姆·孔采维奇便在巴黎高等科学院任教。他的成果,代表了当今世界数学研究的前沿水准。




下面这位狷介的数学怪才,则更为著名。

 

中学时期,佩雷尔曼就已在全苏联数学奥赛中赢得了一块金牌和一块银牌。后来,他更是在国际数学奥赛中以满分成绩拿到了金牌。



前排右为佩雷尔曼

 

1993年,年仅27岁的佩雷尔曼仅用4页纸,便完美证明了让全球数学家束手无策的“灵魂猜想”。

 

他的同事瓦古连科表示,佩雷尔曼和所有天才数学家一样,他对数学极致热忱,却根本不了解人。“您记得电影《雨人》吗?我们的佩雷尔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还没等社会赞誉反应过来,这位社交障碍重度患者又从同行眼中,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9年之后,他再度浮出水面,并陆续在网上张贴了自己证明“庞加莱猜想”的3篇论文。在美国数学家迈克尔·安德森看来,论文中的想法是全新的和原创的,整个证明过程行云流水,并且是典型的佩雷尔曼风格。



对于非专业学者的交际请求,佩雷尔曼一概拒绝

 

佩雷尔曼攻克了“庞加莱猜想”,而他的同行们,则用了1、2年才逐渐理解这些证明文章。似曾相识吗?没错,与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会议上介绍新著《相对论》时一模一样。

 

这位隐居的数学怪杰是个不折不扣的宅男,有严重的社交障碍,但正是他单枪匹马的战斗,撼动了整个世界。

 

为期刊、论文、专著奔波,只是现代大多中青年学者的常态。真正的大牛,一辈子有一两份掷地有声的成果,足够了。而在一个“经济”、“科技”、“军事”三路并进的国度里,科研成功的产出、公布方式,也带有极强的特色。公开发文,别人也许便知道了某些秘密了。

 

总之,想成为一流的民族,就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广取博收全世界国家的优秀之处和学术长处,不因为国家关系的远近、民族情感的亲疏而失去客观评估这个国家优劣长短的能力和取长补短的动力。


好 文 推 荐


用生命在喝酒的战斗民族:俄国百年禁酒血泪史

最近在俄罗斯又发生了一件奇闻,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市爆发了大规模的酒精中毒事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次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并不是假酒,而是一种假冒伪劣的洗浴露。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朴槿惠被停止执行职务,为什么韩国总统的下场都很惨?

父亲被暗杀,女儿辞职,这是朴氏父女的宿命吗?不是,这是韩国总统的宿命……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瓜达尔港:中巴两国的地缘抉择

中国援建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投入使用,这对于中国是地缘上的一个突破。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