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号收藏
壹号收藏公众微信,将为您提供最新、最全、最快的投资收藏资讯。我们将不定时邀请业内专家、收藏家在线和大家分享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超大规模操作手册:在 GPU 集群上训练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号收藏

【推荐】季羡林:谈孝

壹号收藏  · 公众号  ·  · 2019-12-26 12:03

正文

季羡林 《糊涂一点 潇洒一点》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谈 孝
文|季羡林

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国独为突出。 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


中国人民一向视孝为最高美德。 嘴里常说的,书上常讲的三纲五常,又是什么三纲六纪,哪里也不缺少父子这一纲。 具体地应该说“父慈子孝”是一个对等的关系。 后来不知道是怎么一来,只强调“子孝”,而淡化了“父慈”,甚至变成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古书上说: “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父母如果愿意收回去,也是可以允许的了。



历代有不少皇帝昭告人民: “以孝治天下”,自己还装模作样,尽量露出一副孝子的形象。 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并不缺少为了争夺王位导致儿子弑父的记载。 野史中这类记载就更多。


但那是天子的事,老百姓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如果发生儿女杀父母的事,皇帝必赫然震怒,处儿女以极刑中的极刑: 万剐凌迟。 在中国流传时间极长而又极广的所谓“教孝”中,就有一些提倡愚孝的故事,比如王祥卧冰、割股疗疾等等都是迷信色彩极浓的故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 就在已经被视为经典的《孝经·谏诤章》中,我们可以读到下列的话:


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 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 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 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这话说得多么好呀,多么合情合理呀! 这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后者只能归人愚孝一类,是不足取的。



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孝呢? 我们还要不要提倡孝道呢? 据我个人的观察,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孝的概念确实已经淡化了。 不赡养老父老母,甚至虐待他们的事情,时有所闻。


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消极因素。 我们当然不能再提倡愚孝; 但是,小时候父母抚养子女,没有这种抚养,儿女是活不下来的。 父母年老了,子女来赡养,就不说是报恩吧,也是合乎人情的。 如果多数子女不这样做,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能负担起这个任务来吗? 这对我们迫切要求的安定团结是极为不利的。 这一点简单的道理,希望当今为子女者三思。


1999年5月14日


责任编辑:子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壹号收藏官方合作电话: 400-60-51580

客服微信号/手机号: 15308651366


1982版《西游记》拍摄档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