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理工学院院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北京市教学名师,曾任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北航学院常务副院长、教务处处长等职。从教三十年来,坚持立德树人,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批全国计算机学科首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教研室,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出版教材7本,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本、北京市精品教材1本、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教材1本。
(一)深耕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在国内率先实施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案例式、项目式、混合式、研讨式”教学方法,研制集“自主训练、实验完成、实验评测、效果分析”于一体的实验系统,强化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上线AI答疑系统,变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入选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二)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育人
秉承“创新源于实践”理念,打造一流实践教学体系。任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主任期间,与华为等十四家国际顶尖IT企业合作,产教融合打造先进的本研一体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强化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获批全国计算机学科首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商飞、航空工业等合作,建成全数字飞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三)锐意改革进取,创新培养模式
任北航学院常务副院长期间,创新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体系,创新基础课程群建设机制,学院本科生研制的“冯如三号”无人机,两破长航时世界记录。任教务处处长期间,着力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布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领航行动计划白皮书。目前,正着力探索 “面向未来、汇聚大师、融入工程、本博贯通”的未来空天领军人才培养、“任务驱动、校企协同、突出实践、重在创新”的卓越工程师工学交替培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