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燕文部长,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高兴,回到家乡参加江苏发展大会。作为江苏人,我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感到十分自豪。今天上午,听了李强书记带着对江苏人民深切的爱而作的主旨演讲,我深受感动,也深受教育。
家乡的任何好变化都让人欣慰,我也为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感到骄傲,比如昨晚精彩绝伦的专场文艺演出。昨晚看演出时,我发现,坐在我前面的每一个人,都在干同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拍照,有的一拍完就通过社交网络发出去与别人分享。这个现象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源头,每一个普通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影响更多的人。这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着社会生活和社会形态。
今天,在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媒体界同仁汇聚六朝古都南京,探讨传媒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随着传媒格局的深刻变化,媒体机构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如何推进融合发展自然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
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习总书记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刻把握规律、实现融合发展。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并不少,需要解决的认识问题也很多,我本人有以下几个观点,在此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相对的概念。自从有人类传播,媒介形态一直在演变,其催化剂是科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在快速发展,我们当下所认为的新媒体,绝不是终极形态,未知仍远大于已知。同时要看到,今天的传统媒体已经不同于过去的传统媒体,已成为新型媒体。还要看到,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存在的价值,都不会因新媒介的出现而消亡。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仍然具有生命力。凡是具有独特品质的媒体,将继续在大众传播中占有一席之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两年中,纸质图书出版不但稳定,还相对增长,期刊止跌企稳,也不是所有的报刊都滑坡。新华社的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瞭望周刊、半月谈杂志等,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定位,发行量仍保持稳中有升。可以得出结论,传统媒介和新媒介不是谁吃掉谁、谁代替谁,最终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内容为王的本质没有变、也不会变。无论媒体形态怎么变革、传播形式怎么变化,就信息传播而言,内容永远是大众传播中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随着传播媒介越来越丰富,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便利,信息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进入了信息消费升级时代。就新闻信息而言,一般的消息不再稀缺,人们更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繁杂的信息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从中获得新知识、新思想、新启迪。这方面,专业新闻机构有新的大机遇。近两年来,新华社不断推出具有现象级效应的新闻产品,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时代特征鲜明、传统文化元素突出、思想内涵丰富、正能量满满。这说明,有品牌、有思想、有价值的新闻产品,无论通过哪种媒介传播,都必定能够赢得受众。
专业媒体机构在信息消费升级时代,有必要强化三个意识。一是产品意识。要适应传播形态、渠道的变化,以专业化服务为基本方向,深度加工媒体产品。二是服务意识。强化用户为中心,淡化受众意识,要多研发服务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实用信息,增强产品吸引力。三是品牌意识。媒体要根据各自定位和优势,做专做深、做出特色、做出品牌,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要坚持以先进技术为引领。从印刷术到广播、电视、网络,每一次传媒业变革,都是由先进技术推动的。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裂变式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媒体格局。没有积极运用先进技术的自觉和能力,就无法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站稳脚跟。我想说的是,创造新技术与使用新技术是两码事。对媒体机构而言,用好新技术更重要。只要善于利用社会化服务,就能走通使用最新技术的捷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先生提出,要让先进技术在新华社的融合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这一思想已使新华社在融合发展中尝到了甜头。近两年来,新华社大力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技术体系,推动新闻产品生产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