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道方图说
做有趣、有料的专业法律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上春城  ·  巨头宣布:永不合作! ·  2 天前  
昆明发布  ·  今起预约!“手把手”教你操作→ ·  2 天前  
春城晚报  ·  病情恶化!39岁男歌手突然去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道方图说

花城方图 | 直播、讲课、搞活动?律所如何进行课程营销?

道方图说  · 公众号  ·  · 2024-05-31 20:40

正文



我们知道多讲课或开展专业研讨会,对律师和律所的专业推广和品牌宣传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如何真正把课程营销做好,这里面有很多讲究。

首先

要明白自身的产品竞争力,

只推出优势产品的相关课程。


时代在变,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是不变的。我看到有的同行在讲商业秘密的课程,但其实他自己并没有做过类似案件,这就有意思了。这样的课程只能给客户做做普法,形成业务的可能性较小。

客户真正遇到商业秘密的案件,通常会找多个律师比较,一旦碰到高手就很容易被降维打击。

只推出自己的优势产品,
这是我们设置课程主题的原则。

大家如果稍有留心就会发现,虽然我们一年要开展10多场活动,但主要是围绕商标和不正当竞争版块的诉讼和执行展开的。会进一步细分到深入调查、高判赔、追究股东个人责任、司法认驰、禁用注册商标、财产保全管理、执行衍生诉讼等等,但始终没有跳出商标和不正当竞争的领域。

我们 在自己没有做过足够多的案件,积累到足够深的经验时,不会对外推广,更别说自己未曾踏足的领域,比如游戏、反垄断、数字合规等。

这看起来是一个笨方法,但这样才能 让律所的优势和亮点真正宣发出来 ,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如田忌赛马,取长攻短才能在竞技中获胜。何况客户都是聪明人,法条+案例的背诵式课程忽悠不了行家。



其次

以“利他 ”心态,

从客户利益出发,设置课程。

这句话看起来有点矛盾,明明是为了律所的品牌宣传,是为了“利己”,为什么却要“利他”呢

这是由市场经济的底层逻辑来决定的,市场经济依赖的就是“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共赢,而唯有共赢才能形成长期合作,合作+共赢,良性循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你才能发展。

律师作为法律服务的提供者,只有你的甲方获利(包括市场份额),你才能获利。

事情就是这么奇妙,你想要赚钱就要先不谈钱。你想得到,就得让合作方先得到。这个道理对于朴素派的老实人来说,还是很心安的。否则,如果开课就是“来啊,割韭菜啊!”,还真是让人良心不安!

/

有了“利他”的指导方针,我们在设置课程时就有清晰方向了,也就知道何为好的主题、好的课程了!

比如:我有一个小小的主题库, 在策划活动时就会找其他合伙人商量,大家讨论的内容基本是哪个主题客户比较感兴趣,哪个主题客户有需求,哪个主题能真正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然后,我们有一个“课程打磨群”, 合伙人做好的课件就会发到群里大家讨论,主要是看内容是否过于冗长或宽泛,是否过于枯燥无聊等。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筛选主题,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制作PPT,从受众角度打磨讲课技巧,基本上活动就不会出大的篓子。





第三

前做好年度计划,

注意是年度计划,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会提前把一年的活动计划都列出来,活动时间具体到某天。

有人会说那一年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到时候有时间冲突呢?这个问题多想无益,否则就会变成“到时候再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提早把计划做出来,如有冲突自有冲突的解决方案。 若合伙人时间冲突,则调整分享人。如必须调整活动时间,亦是按计划表调整前后不超过一周。 因此,整体而言全年活动是可以按照计划表进行的,变动不会太大。

方图有约法务咖,时间分别定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主要是邀请企业法务到场分享,因此活动嘉宾和主题则是在当季提前确定。

办一场法务沙龙 ,“主题策划、分享嘉宾、参会嘉宾邀请。” 这三件事是重点也是难点。这和律所合伙人讲课不一样,充满不确定性。对于活动策划人而言,这些都是需要提前构思的。

比如我会先思考设一个主题库,月头就开始征集其他合伙人的意见,综合大家的投票情况来定主题,然后邀请分享嘉宾。

主题对了,活动就成功了一小半,
分享嘉宾确定了,参会嘉宾也就不远了!


第四

活动流程, 要设计好。


办一场活动需要准备的会务工作特别多。 一方面,我们所的行政团队特别给力,伴随着和方图的共同成长,她们在活动会务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会设置活动准备工作清单,每次按清单工作,否则很容易遗漏。

比如有次法务咖的活动没有邀请摄影师,而是安排律所的一位同事摄影,效果当然大打折扣。

或者有的时候忘了调试麦克风、没有准备某小件云,这些 看起来都是小事,但对活动整体效果和体验感还是影响挺大的。

/

我们办一场活动,一般是10-30位客户不等,客户过来时如果没有提前安排好负责接待的人,就会出现客户落单的情形。如果是老客户还好,毕竟对方图也很熟悉。 若是新客户,尤其还略有一些社恐的客户,那他可能就会觉得很不自在。

因此,我们活动之前内部会设置具体的接待人员,尽量让每位来参加活动的客户都感觉舒服和有参与感。这个也是列入活动准备工作清单中的内容。

办一场活动,如果没有工作清单,一定会遗忘某些事情,有时可能是重要的事,真的让人很心慌。





最后

以“玩”的心态、拒绝KPI。

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这次我们去美国亚特兰大参加Inta展会时,有位同行问我们效果如何?我们就很开心的说“效果很好啊!认识很多朋友。”而这位同行则告诉我们Inta效果一般。

后来我就在想为什么大家的体验相差甚远? 这主要还是因为二者预期不同。

同行追求的是业务转化的效果,而我们今年才第二次参展,完全是本着观察、学习的态度去的。体验国外的美食开心、跟老外说两句英语开心、见到去年在新加坡见到的面孔开心。 目标不同,体验完全不同。

一如我们当年做微信公众号,有同行朋友问我们有无案件转化,我们听了也有些愕然。因为写公号文章最初的出发点是为了知识输出。

无论是Inta参展还是课程营销亦或直播、公号文章,不能以形成业务作为KPI,这样压力太大。心中有所求,则难以坦然处之,你不放松,对方也会觉得紧张,这样就没意思了。

/

我们所有的品牌活动,包括参展、讲课、搞活动、直播、写文章,都没有KIP。

只有两个目的,一是知识输出(同时通过输出倒逼输入),二是品牌宣传。


对,我们希望大家知道方图、喜欢方图,但不要求一定要选择方图。正是因为没有KPI,所以大家才能积极、努力地去做品牌活动,否则应该很多小伙伴都会望而却步。也许你们就见不到开心的“方”律师们了!

如此,“玩”的心态很重要!如何让活动更有趣,如何让参会的朋友更开心,除了文化输出和讨论,还有交友、交流和八卦。边玩边走,人生才能长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