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流中华鲟现身江苏海门海域
人工繁育中华鲟海洋适应性再获新证
2024年12月31日,“苏海门渔17608”渔船在江苏海门海域作业时,意外捕获到一尾中华鲟。经核实,该尾中华鲟为三峡集团当年3月28日在湖北宜昌江段放流的子二代中华鲟。据现场人员反馈,此尾中华鲟健康状况良好。此次发现证实了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在放归自然后能够适应海洋生活环境。
▲ 江苏海门水域误捕的中华鲟及其背鳍上的T型标记(江苏省南通市环保监测中心供图)
该尾中华鲟体长约1.3米,体重45斤,背鳍上带有包含放流信息的T型标记。渔民和相关部门在确认鱼体健康无碍后,将该尾中华鲟放归大海。这并非该海域首次发现中华鲟踪迹。2023年4月,一尾2022年春季放流的中华鲟也在附近海域被发现。这两次发现为评估人工繁育中华鲟的放流效果提供了重要佐证,初步证明了长江流域放流的中华鲟能够适应海洋生活环境。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级物种,属于江海洄游型鱼类,80%以上的生活史在海洋中完成,其生存状况一直备受各界关注。40余年来,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三峡集团所属科研机构持续开展中华鲟物种保育及种群资源恢复工作,截至目前共放流中华鲟超650万尾,对中华鲟的自然种群资源起到补充作用。
编辑:任贤 李雷
美编:李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