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100万买的五管瓶,专家鉴定为五代龙泉窑精品,称:非常值
龙泉窑五管瓶
龙泉窑青瓷闻名于世,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五代时期的龙泉窑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时期,龙泉窑学习越窑优秀的制瓷工艺, 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青瓷窑口。
100万买的青釉五管瓶,专家鉴定为五代龙泉窑精品
龙泉冯先生5年前,花了100万从一位老先生手里买了一件五代龙泉窑的五管瓶。这位老先生是因马上出国定居,不想这件瓷器跟着到国外,不得已才出手。
五代龙泉窑五管瓶
当时一位日本藏友非常希望入手这件瓷器,但老先生选择了冯先生,主要是因为冯先生是中国人。冯先生能够购买到这件瓷器也非常的高兴,借着一次关于龙泉瓷器的活动,冯先生把这件瓷器拿了出来,希望让大家欣赏龙泉窑瓷器之美。
现场专家称,这件青釉五管瓶器型非常的硕大,器身底部用雕刻的仰莲进行装饰,盖为荷叶形,上使用堆塑工艺,堆捏花瓣钮。釉面非常均匀,颜色灰白,并且施釉到底。
花瓣钮
在五管瓶底部布满自然的细小开片,开片非常的生动。所以这件五代龙泉窑五管瓶工艺非常精湛,是五代龙泉窑中极其罕见的精品。
五管瓶为古人沟通天地的媒介,是随葬的明器
瓷器五管瓶发源于东汉,东汉时期的五管瓶,又称五联罐,主体罐多为葫芦形,上层附4 个小罐,五管与器腹相通。三国、西晋的五管瓶,又称谷仓罐和魂瓶。器腹上部五管变小,其间多堆塑人物、动物、楼阁等。
东汉越窑五管瓶
南北朝五管瓶,不见堆塑装饰,器形简单,数量稀少。五代五管瓶,周身多刻莲瓣纹,与佛教盛行有关。也有堆塑,但比较简单。北宋时期的五管瓶, 瓶身为圆筒式或多级塔式,器腹由丰满向清秀发展。
五管瓶为古人沟通天地的媒介,多为随葬的明器,发展至宋到达鼎盛,其作用发展为具有象征意义的陈设用器。
西晋谷仓罐
五代龙泉窑在越窑的基础上更精细,五管瓶以灰白釉为主
五代时期的龙泉窑初期产品与同时期的上林湖越窑非常相似。因为五代中期之后,上林湖地区林业和瓷土资源匮乏,一批优秀的窑工陆续迁往龙泉安家落户,促使龙泉窑瓷器烧制极为成熟,带有浓郁的越窑风格。
五代越窑青瓷盘口尊
但五代龙泉窑原料淘洗的更加精细,瓷器的胎质更细白、致密,釉面极其光亮。釉色有灰白、蛋青、淡翠青三种。如多管瓶、盘口瓶、梅瓶、执壶等大型器物,一般呈灰白釉。
五代时期龙泉窑的纹饰采用刻、划、刺等多种工艺手段,在近干燥的胎体上用竹签塑造图案,工艺难度大。在垫烧方式上,采用瓷土加石英沙的支条垫烧,瓷器底足有明显的垫烧痕迹。
北宋龙泉窑莲瓣纹盖罐
五代时期,龙泉窑青瓷的烧制地点主要在上垟一带,从出土器物来看,上垟一带烧制瓷器截止时间是北宋早期,之后重心逐步移向金村地区。
有人说龙泉窑五代时期的工艺,成本过高,普通民众消费不起,所以只有最符合民情的瓷器存活下来,不断发展,而落后的工艺终将被淘汰。而我认为,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追寻古人的气息,查找历史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