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教育新闻媒体。教师自己的报纸,学生喜爱的报纸,教育部门离不开的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福建教育微言  ·  福建两地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  22 小时前  
湘微教育  ·  758项新版教学标准发布! ·  昨天  
湘微教育  ·  758项新版教学标准发布! ·  昨天  
无锡博报生活  ·  无锡这所学校:取消元宵节报到! ·  2 天前  
每天60秒知天下  ·  厌学的孩子有救了!北大专家揭秘厌学症的“大脑 ... ·  3 天前  
每天60秒知天下  ·  厌学的孩子有救了!北大专家揭秘厌学症的“大脑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教育报

考试从来就没有粗心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这里 | 精选

中国教育报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1-22 08:08

正文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这篇文章来源于网络


如果简单的把觉得孩子应该会的题目做错归结于粗心,因为这会掩盖很多真相,也让孩子轻易原谅自己,而没有找到实质的问题,无法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 当然,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表现在不同孩子身上,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会有不一样。





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并不是。


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1
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办法: 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2
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解决办法: 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3
粗心,因为孩子的习惯有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还有的孩子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


解决办法: 如果做数学可以在草稿纸上先画图,画图常常能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另外,有的孩子喜欢对同一题给出多种算法的乐趣,这其实也可以帮忙检查出一些错误。



4
粗心,因为孩子做题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解决办法: 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错题本。也可以给自己制定训练的计划。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文章来源:网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