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垅青
来源 l 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
分享 l 粥左罗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
很多大公司有管培生计划,一个新员工招进来之后先经历一年左右的轮岗期,对各个部门都熟悉之后才能晋升。
在职场上,真正优秀的人,不能只是一颗螺丝钉,还要能看懂整个系统是如何运转的。
今天这篇文章里,关于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企业的得力干将,有很多互联网大厂的实战经验,希望对你有启发。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有体系的,他们不是“螺丝钉”,他们通晓整个产品链条,经验可迁移,并且擅长从无到有。
看过《琅琊榜》的朋友应该都听过这句话:
“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
梅长苏,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宗主,前赤焰军少帅,文武双全,经变故后改名换面,蛰伏江湖,以无双才智与赤子之心,最终辅佐靖王登上帝王之位。(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做企业也好比打天下,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得力干将,人人渴求。
可问题是,如何识别这种大将之才呢?
《鹿鼎记》里韦小宝有一招儿,他说:
“我不学无术,谁对我不友好谁就一定有真本事。
”
妙!
你看,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逆向思维式领导观。
在商界,深谙这种技法的当属马云,阿里巴巴CPO童文红在湖畔大学的一次分享中就提到说:
“马老师很多年前就说过,阿里要去招民营企业里的安分者,国营企业里的活跃者。
虽然话有点绝对,但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一定要找行业里的思想活跃分子;
如果是路子很野的地方,一定要找行业里人品比较好的人。
”
其实,以上仅是识别牛人技巧层面的一个小案例,每个在商界打拼过的人应该都会有自己的秘籍,如果你还知道其他,欢迎你分享在微信评论区。
而这次想跟大家探讨的真正话题是,得力干将的关键特质。
结合一些资料,我认为,大体而言,得力干将有三个特质:
人人都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但厉害的人重要标志是什么?其实是:
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高效地输出。
而要实现这种稳健效应,他所身怀的技能一定不是线性的,而是成体系的,是一个系统。
01
既见过好系统,又建过好系统
怎么理解系统?
万维钢在解读《系统思维的艺术》一书时称,系统包括三个关键要素:
元素、关系、目的。
系统内一般会有多个部门或元素,然后这些部门有一个共同的大目标,但与此同时,各个部门又都有各自的利益和小目标。
这些小目标不会跟系统的大目标完全一致。
关键点是,系统的各个元素之间,通常有比较稳定的关系。
比如老虎总是吃鹿的。
而最好的系统应该是充满活力,各个部门有自组织的能力,然后整个系统有演化和抗打击的能力,上下级的关系能够达到某种平衡,而不是一切行动听指挥。
也就是说,要实现一个好系统,关键是理解清楚元素或是部门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出最高效的结局方案。
而系统思维,就是说要超越只看“一个东西”的线性思维,理顺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所说:
“所谓系统思考就是看见整体的修炼,让我们看见相互关联而不是单一的事件,看见变化的形态,而不是转瞬即逝的一幕。”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有体系的。
他们不是“螺丝钉”,他们通晓整个产品链条,经验可迁移,并且擅长从无到有。
比如,阿里巴巴CPO童文红在湖畔大学授课时就强调,选人不能只看背景:
“
招聘时,对于来自大体系大公司高位的人,一定要小心识别。
很多人虽然职位做得高,但如果只是大体系里的一环,没有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建立过程,那是很危险的;
而阿里所有业务都要从无到有地建立,都要有创新。
这类人在大体系中当一个螺丝钉的时候,他(她)缺少灵活应变以及快速学习的能力,很难在这个组织里存活。
他们把原有的装备拿出来,要么发现鞋子太大,要么发现裤子太短,根本用不上。
”
再比如,高瓴资本运营合伙人(美团点评互联网+大学校长;前美团COO;前阿里巴巴副总裁)干嘉伟也曾在混沌大学研习社的课程里分享说,自己辨识优秀人的方法:
一个是见过好体系,一个是建过好体系。
“
见过好体系:腾讯的产品、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美团的地推(其实美团的技术和产品更强),这些都是猎头眼中的好体系,它们为员工提供了有系统的训练。
人才的第二个层次是见过好体系的人。它们经历过这些体系,受过正规的训练。
但这些人作为高级管理者往往是不够的,因为很多人会习惯性地照搬老经验,不知道如何因地制宜。
这就是为什么空降高管会失败概率比较高的原因。
建过好体系,最好的人才应该是既见识过好体系,也从零做起搭建过一个好体系,掌握了搭建体系的底层逻辑。
所以,如果有这个条件,你应该去找这样的人。
他不是完全基于经验,他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02
怎样避免成为“螺丝钉”?
阿里的一个手段就是轮岗,甚至是
干的越出色越要轮掉你,以此培养员工的系统思维能力。
据称,在马云看来,“没有换过5个老板的人不算在阿里巴巴工作过”。
如阿里巴巴前资深副总裁邓康明所言:
“通过岗位的互换,消除岗位之间的壁垒,人们才能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分析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出系统思维能力。
”
03
生长与开放
再进一步,更本质地说,其实真正高级的知识体系,是要以一种结构“长”在脑子里,并且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地生长迭代。
当这套体系不断重复,直至形成肌肉记忆时,你的决策效率与准确率就会越来越高级。
而这其实就很多高手,经常会解释不清楚的特质——直觉。
当然,真正厉害的系统思维,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这个思维体系不是死的、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如润米咨询董事长刘润所言,高手的思维不仅要有逻辑闭环,还要开放——
“
这种人的思维闭环永远开放,他永远没有死环,它是一圈圈螺旋式的无限往下延伸到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无限地向宇宙最深处延伸。
你会觉得特别可怕,这是真正的高手。
他的逻辑层次就在海量的新知识浸入后,不断迭代,不断复盘,不断调整结构。
面对一次次打击后,又重新站起,这种思维结构永远如同初生的胎儿般,拥有着澎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希望。
”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有个高手做鱼,鱼都端上桌子了,尾巴还在动,别人问他:
你做鱼的秘诀是啥?
他说,主要在于选鱼,看它是不是有那种宁死不屈的眼神。
其实,选人也类似
,要找有坚韧精神的人,这是很多大企业家或是大人物都十分推崇的品格。
比如任正非,将“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作为华为人对待委屈和挫折的态度和挑选干部的准则;
再比如,曾国藩,对其大半生的总结其实就是“屡败屡战”,如其所言:
“凡享有大名者,无不从坚忍艰苦而成”,“古来大有为之人,每于艰险之时,坚忍支撑得住,可做非常事业。
”
关于这一点,阿里彭蕾看的就更加通透了。
关于选人,彭蕾在湖畔大学的课程分享中说,相较常胜将军,她更青睐“皮实耐操”的人:
“
我从来不相信常胜将军,我看团队的时候,情愿选择那种真的经过很多挫折的(当然,不能一次成功都没有,那种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