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这样回应第一个观点:现场指导必须得
工作人员
到达积水现场才能发现有积水不好通行,如果碰上早晚高峰时段往往会发生交通堵塞,会给现场指导造成更大的困难;加之台风暴雨天气本就不好,在风雨交加的天气现场指挥更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安全性也会增加。利用“积水地图”可以提前规划路线,实现危险路段预警提醒,帮助市民朋友提前避开积水路段,免得浪费市民时间、涉水行车完成危险,一定程度上降低出行麻烦和风险。
我会这样回应第二个观点:“积水地图”和彻底整治内涝并不冲突,“积水地图”是规避城市积水造成市民出行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彻底整治内涝是职能部门已经在着手在推进的一项治本工程,但这项工程较为复杂,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花时间去做好各项细致入微的工作。待内涝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的时候,“积水地图”也就一定能功成身退了。
我会这样回应第三个观点:“积水地图”利用云感技术动态收集涝点信息,随着内涝工程的普遍推进,以及降水量、积水量、排水量的变化,积水地图中的积水点也会发生改变,会自动进行一定的实时调整。或许由于大数据抓取存在技术短板,部分积水点“积水地图”没有感应得到,希望市民能积极参与到“积水地图”的“绘制”中来,只需要登录积水地图app,点击“市民反馈”模块,打开手机定位并拍摄照片上传即可。待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审核过后,“积水地图”中的积水点会第一时间更新。相信有了市民朋友们的参与,“积水地图”会变得更加精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