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隆汇
格隆汇旗下公众号。分享和探讨港股、美国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确有吸引力之A股的投资线索、投资机会与投资心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国产AI,两强初现 ·  昨天  
齐晟太子看债  ·  债市周观察 | 资金分层如何缓解 ·  昨天  
齐晟太子看债  ·  债市周观察 | 资金分层如何缓解 ·  昨天  
经济观察报  ·  吴泳铭打通阿里电商事业群 点将蒋凡带队作战 ·  5 天前  
盘口逻辑拆解  ·  休息了 ·  5 天前  
盘口逻辑拆解  ·  休息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隆汇

任民:市场还没意识到的突变

格隆汇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07 18:56

正文

编者按:此文为格隆汇董事副总裁,任民先生,应邀作为演讲嘉宾,在5月6日于广州举行的海通证券《走进港股通》投资研讨会的发言内容。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各位下午好,感谢海通证券和港交所的组织和邀请,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们格隆汇对海外投资的一些看法。


三年以来,我们格隆汇一直专注港股,专注海外投资,从公司的成长和运营中,我们也有大量的数据和内容,值得提炼一下,和大家在这里一起探讨探讨。


最近,我刚刚听了海通证券的中期策略会,是姜超博士讲的,我觉得他讲的特别好,姜博士目前的策略方案,主要概括,就是:对待国内市场,现在应该现金为王,此外,要多增加海外布局。


在现在这个时点,探讨海外投资,我们也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港股市场,从2014年开始,这几年变化非常大,有点像基因突变的感觉一样。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还没意识到的突变。


其实,挖掘还没有人意识到的突变,这是这是索罗斯的一句名言。他的意思是,既然你要做投资,那一定要在这个市场或者公司处于还没有很多人挖掘到,但是你又发现他正在发生突变的时候进入,那个时候才是最恰当的时间段。等到所有人都知道了以后,也许价值已经没了。


而我认为,港股目前的状态就正处于这个重要的突变时期。


我们先来看下截止4月底,世界上主流的几个资本市场的表现。



2017年前 4个月的交易日,已经结束了。


代表香港股市的恒生指数,一共上涨了12.96%。


代表A股市场的上证指数,上涨了1.56%,这之间和港股的涨幅相差10%。


而代表美国市场的道琼斯指数,同一区间,上涨了5.65%。


再多比较一个,代表中国"新经济",的创业板指数,同一区间,下跌了5.54%。


至于欧洲股市,亚洲其他市场的股市,我就不多比较了。


不过这里还值得一说的是印度股市,印度股市今年前4个月,也上涨了12.96%,现在真有不少机构都在布局印度,因为他们人口红利很好,发展非常快。


▌突变一:资金在逐利


其实这么比较后,大家会很清楚的看到,港股市场,今年已经走出了独立行情,而这是在国内市场完全没有表现的情况下发生的。


最近,还在A股做投资的朋友们,一定是比较难受的,资金面很紧张,市场没有增量,ipo速度加快等等,各种条件导致A股表现差强人意,而现在还完全看不到改善的点。好不容易,前段时间出现了雄安大计,结果多数人,最后还是中计了。


代表咱们中国所谓"新经济"的创业板,从2015年最高点4037点,经过两年时间,现在是1850点,已经腰斩有余了,这意味着,绝大部分创业板的股票,创一定跌了70%-80%,想想还是很夸张的。至于创业板目前还有没有泡沫,大家可以参考下现在还在停牌的几个创业板巨头公司,我认为,泡沫还是有,所以用姜超博士的话,目前还是现金为王比较好。


而海外市场呢,比如美国市场,虽然仅仅上涨了5.65%,但大家要知道,这个上涨是建立在道琼斯指数从2009年到2016年,已经上涨7年,涨了173.13%的基础上,在川普上任后,最近四个月,又涨了5.65%。这确实很厉害。


美国现在进入加息周期,昨天晚上公布的非农数据,好于预期,所以6月份美国加息的可能性大大增长,但是现在大家也看明白了,加息不会造成资本市场下跌,反而这几天美股继续在创新高。


而我们注意到,美国市场的前5大市值的公司,脸书(Facebook)、苹果(Apple)、微软(Microsoft)、谷歌(Google)以及亚马逊(Amazon),这5大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的英国的GDP总和,可怕的是,这五家公司,除去亚马逊,其他公司的平均估值,仅仅是30倍PE左右,所以他们的泡沫,还真是不大,依然很健康。


再说回港股,首先,市场上提到港股,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价值洼地,价值洼地的意思就是,在这个市场里,估值是偏低的,比如同一家公司,在A股上市,或者美股上市,市场给他的估值,都比港股高,这就是价值洼地的意思。


但为什么会形成洼地呢,这里面情况比较复杂,一个地貌的形成,是有各种原因的,气候,土壤,湿度,光照等等,港股市场1997年以前还是殖民地,所以现在沿用下来的政策,环境,交易规则,资金来源等等,各方面综合造就了这一奇特地貌,而这种洼地,一洼就是好多年啊。


香港是个货币自由兑换的金融港口城市,是一个海外资金可以随意参与的市场,所以从制度角度来说,港股市场更像美国、欧洲这些地方的市场,但是从上市公司的构成来说,香港2000家上市公司,咱们中国的企业,有一个"567"的说法,就是有超过5成的上市公司数,是中国企业,有超过6成的市值,是中国企业,有超过7成的成交量,是中国企业。


所以,港股还算是一个中国企业主导的市场。但是,这里有个问题,香港市场,是海外完全自由的资本市场环境,是一个外资给中国企业或者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定价市场,这个定价直接体现,就是估值水平。


有人说AH溢价不合理,但是外资他们是从全球角度进行配置的,他们不光看港股市场,也看欧洲市场,美股市场,澳洲市场等等,他们是从全球角度,再给中国企业一个定价,所以你说究竟是A股高了,还是港股低了,或许在外资看来,香港股市的估值,才是反应中国这些企业的真实盈利水平,这可能是造成这个价值洼地的最根本的原因了。


不过,在香港,也并不是所有公司估值都低,有业绩的公司,比如一些科技类或者电子类的公司,港股的估值,可真的不一定低呢。


比如腾讯,现在港股市场给的估值,已经是2017年动态市盈率40倍PE了,而苹果,Google,Facebook,微软他们的平均估值还不到30倍。所以,好公司,业绩稳定的成长型企业,在港股是享有溢价的。


所以我们一直说港股是价值洼地,其实这么看来,这个说法并不是完全的准确。港股是传统企业的价值洼地,但是对于新经济的企业,他是正常的,甚至是有溢价的。


而价值洼地的另外一个起因,还是关注数。


我这里有一个数字,也是我和国内很多其他券商交流,最后中和得到的一个数字。



国内券商现有开户的A股的股民中,大概有5%的客户净值是超过50万的,可见A股是一个多散户化的市场,而在这超过50万账户的5%里面,已经开始交易港股的,其实,还不到0.5%。


也就是说,比如一家券商有200万用户,可能真正有这个理念正在尝试交易港股的人,还只有不到1万人。200万人里只有不到1万人在交易,1/200都不到,其实,这对于港股市场的交易,是一个巨大利好。


我认为未来3-5年,这个数字和占比,随着赚钱效应的转移,会大幅提升,比如从0.5%到5%,都有10倍的提升,这将是港股投资的一个最大的潜力挖掘点。


现在通过沪港通,港股通交易港股,已经很方便了,这是一个天然优势,大家要利用好,而且越早研究越好。


为什么说赚钱效应会转移,现在,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中,全世界的经济体现在都得被迫跟着加,我们国家最近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还有房地产,明显都开始收紧,所以不太能有资金流入二级市场。国内市场,目前全是存量,甚至ipo还会吸走很大一部分资金,赚钱机会真的不大。经济的L型震荡,这一横,可能真的还需要挺久。


而港股市场,现在有增量,至少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这2年400多个交易日,正在源源不断的南下,从来没间断过。


所以,这是大环境下海外投资必须受到重视的关键,也是港股市场的第一个突变,赚钱效应的转移会影响逐利的资金,这是个联动效应,他正在发生。至少今年前四个月各个市场的指数走势,已经很明显了。


▌突变二:新经济公司正在增加


第二点,我想给大家讲一下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无论是美股还是港股,都是"价值投资"的天堂。


谈价值投资,很多人联想到的,还是美国,不错,刚刚提到的几个美国的巨头公司,确实是价值投资活生生的典范。


比如说,我们大家接触到iphone4的时候,那时候还是2010年6月,如果那个时候买Apple公司的股票,到现在7年过去了,苹果公司的股价如今的涨幅已经是356%了。


很多人知道的腾讯,从QQ出现的时候,那个时候腾讯只有几十块,而现在腾讯已经成长为2.3万亿市值的巨头公司,就算错过了QQ的时代,当4年前微信来临的时候,大家是否有想过呢,即使错过了微信时代,去年底,腾讯的一款游戏开始火爆,王者荣耀,一天赚一个亿,这已经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游戏公司了,在那些时间点,都是投资机会。还有微软,还有Google,特斯拉等等。


海外的好公司,真是很多,而且都是大家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研究起来相信难度也不大。


我们再说说A股里面的价值投资。


现在A股不是有个说法吗,说现在国内市场,主要分为漂亮50和要命3000两类股票,漂亮50现在主要的构成,基本是喝酒、吃药、买家电,而要命3000就各种各样的公司都有了。


如果在国内谈价值投资,"漂亮50"是代表。但大家要注意的是"要命3000"的存在,其实正是反映了A股的散户化程度太高了,概念化,消息化炒股的风格,一直都在,虽然A股钱多,但是人也傻啊,人傻钱多,所以才出现了要命3000。


这段时间要命3000,真是挺要命的,这些公司,现在要么停牌,要么就是在继续质押股份买股票,但这样砸了鸡蛋捡西瓜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呢。据说,A股现在面临质押平仓风险的有一堆,如果弹尽粮绝,毫无回旋余地的话,就怕后面出现滚雪球式的走势了。


目前国内有不少公司今年业绩会变脸,要做很多商誉简直,可以预见到的是,可能今年A股成ST的公司,会多不少。


不过说漂亮50和要命3000,这些都是现象,我们应该思考的一点是,为什么在中国,做价值投资,比较难,好公司,比较少。


其实,这不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创新度不够,不是中国人不够聪明,而是现在A股这个土壤,在这种监管和制度下,并不适宜那些有潜力成为巨头的公司成长下去,价值投资在中国,有点空谈的感觉。


这里,我们做了一个对比。



在中国的市场中,最大市值的公司,无非两类,一类是能源类,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第二类是,金融类,比如银行,保险,券商。但海外市场,科技类公司绝对是各行各业的龙头,而海外市场,其实他们的金融业,反而小。


美国或者欧洲,大家都在把金融行业在往小里做。比如欧洲,德银银行的市值只有200亿美金,其实金融行业做小真是好事。金融他是依附于经济、寄生于经济的。如果金融行业和地产行业做的很大,就像我们中国的现状一样,创新型的企业就要给金融地产交税,融资成本高,企业的负担就会很重,所以创造力就会减弱。


如果中国现在的税赋制度没有改变,经济结构没有变化的话,创新型的企业,真的还蛮难的,更别说做价值投资了。


现在大家都在说"新经济""消费升级",但是这两块,离喝酒,吃药,买家电,貌似是越走越远。


根据现在A股的上市制度,排队的公司,有多少是能代表现在这个科技时代呢?


我帮大家回顾一下,从当年移动到联通的上市,再到BAT,京东,陌陌,美图,滴滴,周黑鸭,携程等等这些优秀的企业上市,在它们成长最肥美的阶段,绝对都是不符合A股的上市条件的,类似的还有华大基因,几经周折后,目前还不知道何时能上会。


凡是大家平时能接触到的,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公司,基本都是在海外上市,而无一例外地,最后他们都成为了龙头,比如腾讯,比如阿里,比如京东,好多好多,导致这种现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值得大家思考。


现在除了排队A股的公司,新三板咱们还有12,000多家公司呢,估计个个都想上主板,那最后主板变成什么样子,那些公司素质是怎么样的,大家可以自己想想。


在2015年沪港通开通前,国内的投资者,即使你们知道QQ,知道腾讯是好公司,但想买腾讯,都是买不了的,即使是到了全世界信息如此通畅的今天,就算现在,大家正用着iphone看微信,下载Apps,你想买Apple,Google的股票,想买美股,买阿里巴巴的股票,都还是一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现在大家谈的"人工智能",最正宗的标的,全都在海外,中国偌大的一个市场,却发现到现在这个阶段,找不到一家可以代表未来的企业,这就是问题。


所以,有时候你说你错过了某个伟大企业的投资机会,其实不然,是因为大家压根就没有这个机会去做价值投资,不是你眼光不够开阔,而是因为大家这么多年,其实都是在井底。


如果整天想着在一个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里困兽斗,那不如像我一样,早点去创业,也算对得起自己。


其实港股市场这么多年,对价值股是绝对有溢价的,比如手机行业这十年的普及发展,催生出来的大牛股就比比皆是,舜宇光学,瑞声科技,比亚迪电子,通达集团,邱钛科技等等,这些公司都会给投资者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带来数十倍甚至数百倍投资回报的。现在,这些公司都成长成为了龙头。


所以,如果你真的认真钻研,尝试去做价值投资,港股市场,一定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价值投资也并没有那么难。


再比如说,最近,港股上市了一些很不错的,可以代表新经济和消费升级的公司,比如美图,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比如周黑鸭,我们平时都要排队买,比如海底捞的底料供应商等等。


据我所知,滴滴,大众点评,美团,房多多等等一系列互联网公司,之后都有在香港上市的计划,这些才是新经济,是吗。


所以,这几年,从港股的上市公司来看,我们觉得港股的公司组成结构,在变好,以前银行地产还是大头,但是最近上市和拟上市的公司,我真是觉得他们都挺不错的,能代表新经济,都很值得研究研究。


当你吃着周黑鸭、海底捞,用着大众点评找周围的餐厅,每天用着滴滴出行解决出行问题,这些,你真应该好好研究下他们,这或许就是价值投资。


▌突变三:关注度在默默提升


港股的第三个突变,主要是体现在,现在的信息量覆盖上和市场对港股的关注度上。


这一点,我们格隆汇是很有发言权的。


我可以很郑重地告诉大家,在格隆汇出现之前,国内市场想了解港股市场的资讯,研报,方式基本等于0,看看海外市场资讯,除了去港交所上看看,其他基本没有地方获得资讯。


以前,我们国内的券商,压根就不看港股的,在海外成立的部门,最多也就十几二十个人而已,根本覆盖不过来香港2000家公司,这里有一个数据我可以告诉大家,在香港持牌的研究院,全市场也不到600人,600人要覆盖2000家公司,基本上等于一个人覆盖3-4家才覆盖的过来。而这个数据,在中国,一共3200多家公司,而国内有一万多的研究员从业者,所以国内的覆盖程度,真的很充足。


而国外的大行,他们基本覆盖的都是几百亿以上的大公司。而且我们都知道,投行也好,券商也好,都是给自己的客户服务,还给客户分等级,有多少资产以上的人才能看到某种级别的研报。这是很不人性化的,所以,没有了解途径,就导致这个市场没人关注,也没什么大行情。



这是我们格隆汇自己检测的一个热度指数,是综合了格隆汇的文章阅读量,转发量,App下载量,功能点击量最后按照一定的算法,做出的一个数据。


从2015年股灾之后,港股市场的热度就下去了,从去年英国脱欧后,基本到了最低点,但是2016年底公布了深港通,关注度有提升,到了今年前四个月,大家可以看到,关注度正在不断地增加。


这个指数,之后我们会公布在格隆汇的App里,便于大家即使跟踪热度。


香港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以信息披露为本,以投资者自负风险为本的市场。所以大家如果要了解港股的资讯,一定要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熟悉这个市场。就像鱼,从江河游到大海,你一定要要熟悉淡水、咸水的不同,不同的水文环境,然后适应他们,最后如鱼得水。


要想快速的了解这个市场,最便捷的途径,就是下载格隆汇的App去了解了解。在这个App上,你会看到所有香港上市公司的公告解读,还有盘中的市场直播,投行的研报的展示,还有一些公司的深度分析和一些投资达人的经验分享,我们新增加的一个功能,是可以直接很便捷的查询到港股通南下资金,购买一只港股公司的平均成本,这个功能很多人都很喜欢,而且正在用。


在深港通开通之后,一些中小板的公司,开始进入了国内投资者的投资范围50亿的门槛,给大家创造了很多可以研究的标的。现在,确实有很多内地人都在和我们互动,咨询深沪港通的买卖规则,和港股公司的各种安排等等。


最后,我再给大家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港交所披露的一个数据,我觉得很适合国内的投资者参考。


自从2015年港股通开通之后,截至上周五,最新的数据显示,南向的资金,也就是国内的钱,投资港股一共沉淀下来了4891.88亿人民币,而且基本是源源不断,每天平均20多亿的这样在南下。


大家要知道,我们2015年当时国家临时跟券商借钱,一共才借了1200亿。但是段期间的海外配置,已经有5000亿了。


虽然5000亿对于港股市场20多万亿的体量,还只是1/40,但现在每天深沪港通产生的成交量已经占到港股总成交量的5%-10%了,最高的时候,我记得有到过15%。


这些钱,全都是来自国内的增量,他们分散到了深沪港通标的那469只股票中。所以,有人说港股在A股化,因为国内的钱多了,这是有道理的。


对A股市场了解的股民朋友,不妨去港交所网站上,或者我们格隆汇App上查一下国内的钱都买了什么股票,他们的成本是多少,然后可以跟着这个变动率,来参考自己的投资,这是一个捷径,还算是成功率挺高的做法。



▌结语


最后,我总结一下。


香港市场是属于中国的市场,但更是一个跟国际市场连在一起的、开放的市场。目前,港股市场在沪深港通的影响下,和国内市场正在经历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体现定价能力的一个过程。


现在每天都有增量资金在布局港股,而港股的上市公司,如果顺利进入深沪港通的池子,其实已经等于变相的二次上市了。而这种改变,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如果你真的愿意做价值投资,而且想做到领先别人,进入一个刚刚起步的市场,那就应该立即开始钻研港股市场,这里绝对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把握公司的大方向,再研究好业绩和利润的释放节奏,港股投资其实挺有意思的。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抓住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


世界很美好,当你关注A股的美景时,千万别忘了港股的好戏。


好的,谢谢各位。


【作者简介】 

任民 | 格隆汇·董事副总裁


【精华推荐】

川普时代来临,你的钱该何处安放?

“格隆汇”与“决战港股”

关于“格隆汇”(港股那点事)



港股资讯 · 新可能

格隆汇APP  新功能隆重上线!




立即点击“阅读原”,抢先体验格隆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