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找饭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像找到最合口的那一碗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涉欧盟产品,中方公布裁定 ·  昨天  
参考消息  ·  中国代表:美国还想禁多少中国智造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突破100亿了! ·  3 天前  
译中人  ·  税后约15000,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找饭

年轻人就应该加班吗?

找饭  · 公众号  ·  · 2017-07-29 18:00

正文

有干货丨有深度丨有意思

这 是 找 饭 的 第 二 十 五 篇 推 送

前阵子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个新入职的童鞋在求助:

“公司到了下班的点,大家都不走,自己也不好意思走。明明手头上没有什么事情做,还要装模作样地认真工作。心好累,该怎么办?”


其实在绝大多数的公司,多多少少都会有加班的现象存在,尤其是在创业公司。

更有些抖机灵的人,拍下加班的照片发到工作群或是朋友圈里“邀功”,生怕老板们不知道自己今天“有多努力”,其实也没干出个啥名堂来。

所以,加班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必须要迎合加班的潮流吗?



年轻人就应该加班吗?》

作者:小红拖拉机丨责编:小白师兄


关于加班,怎么说呢,跟感情一样,本来就是你侬我侬两厢情愿的事。


- 喜欢的时候,我愿意做马做牛任劳任怨;

- 不喜欢的时候,半秒钟我都不愿意停留。


突然有个人站出来指着你鼻子说:凭什么不对你老婆“俯首帖耳”?!

这TM就尴尬了......

当加班成为迫于办公室压力的表演,不再是单纯的个人努力,我们有必要为了“合群”而跟风吗?


加班能使我快乐吗?


看到加班两个字,大多数人内心都是拒绝的,除了公司老板。

公司买下我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还想让我免费赠送2小时毫无怨言?不存在的!

当加班变成一种命令时,我们自然而然会对它从上到下进行度量:


「有没有加班费,有没有车补餐补,有没有调休,领导有没有以身作则一起加班......」


不是我较真,被“要求加班”的感觉真的不爽。折腾一圈下来,效率真的会高吗?并不会吧。

教育心理学有个重要观点: 青少年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只有10-30分钟左右,成人注意力持续集中只有30-50分钟。

一个人工作了一天,晚上还要加班干几个小时,注意力怎么能很集中呢?

这里的注意力不集中,并不是因为你懒,而是你的身体真的抗不住了。 一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加班,工作效率更是大打折扣。



换个角度,如果加班是个人主动自发的行为,那么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次跟市场部小姑娘Tracy(王翠芬)聊到加班这个话题。


她说,如果思路来了,老娘根本不管下班不下班,就一直干下去,毕竟有些灵感一闪而过,不做完心里总是要惦记着。


王翠芬就是我们市场部的一员干将。不仅业务好,还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很多「革命友情」都是大家为了一件事通宵加班中培养起来的,当看到我们的方案被客户点赞,心里想 「那怕再加一打班都是值得的。」


前公司程序员大壮,最大的爱好是在走廊里唱歌。每当跟产品经理愉悦地沟通完需求想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时,眼睛里是放光的!然后一遍遍的调试,一遍遍的验证。


有时候一个问题憋了好几天想不出来,回到家突然来feel了,就默默敲代码把功能做好完善。 无数次洗澡洗到一半,灵感乍现,头顶着洗发水泡沫继续敲代码。


所以这些背后的努力如果他们不说,也许老板根本就不会知道。

那你说,他们真的是为了加班而加班吗?

加班只是一种形式,它存在的意义是你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自己关心的事情上。



大多数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人,他们并不是在痛苦地加班,而是把加班当成非常快乐的一件事, 加班的过程是他们满足自我需要和追求的过程。

了解我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我习惯深夜开车写知乎,因为晚上的思路会更清晰。很多人开玩笑说 「小红老师的睡眠时间一直是个谜啊」

明明有大把时间可以快活 (但其实也没什么节目......) ,为什么我会选择专注写知乎?因为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话说回来,如果晚上22点还让我在公司面试候选人或准备培训材料,我肯定也会骂人的!


加班能带来成功吗?


我从来不否定勤劳和努力的价值,毕竟,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现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但无论是勤劳、奋斗、还是努力,都只是精神层面的体现。

一味强调努力就能成功,是典型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就好像:


- 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对女朋友俯首帖耳?

- 年轻人,你凭什么不感恩祖国与政府?

- 年轻人,你凭什么不愿无偿回报社会?


年轻人说:



认清事实吧,努力不一定有回报。 告诉你「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的成功人士,多半是因为成功的太幸运了。

有些成功人士常常在回顾奋斗历程的时候,出现认知上的自利偏差 (Self-serving bias) — 就是俗话说的“膨胀了!”


只看到了努力的因素,而忽略了方向和运气的重要性。


比如王健林公公说的:想做首富是对的,这是奋斗的方向嘛。但是得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先挣它一个亿。


仿佛只要定了这个目标,就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现如今各类自媒体为了打造爆文,很喜欢用一些简单的形式逻辑 (Formal logic) ,俗称「套路」来吸引大众眼球,增加关注度与点击量。

例如:


  • 默默无闻打扫卫生的一个人,突然晋升成部门经理......

  • 因为面试时没看见垃圾篓边上的纸团,就错失了offer......

  • 只有见过凌晨4点钟太阳的人才算......

  • 只有偏执狂才有资格blabla......

  • ......



只要A了就一定B,人生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在这个社会上,机会每天都与我们擦肩而过,但成功却永远属于那些少数人。

成功的人在年轻时一定很努力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过,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加班所以我们也能成功。

如果熬夜推算彩票规律也算加班的话,那99.9999999%加班推算头奖规律的人,这一辈子也不会成功。

所以,在成功的道路上,加班和买彩票,没什么区别。



我们看到那些成功的人,远的马云爸爸健林公公就不说了,说说咱身边的朋友。

像在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市场总监 @Sean Ye ,他的知乎更新速度很快。平时一直关注热点,保持学习状态,每天还认真码字写文。

他有着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但我从没听他说过,是因为加班才让他成功的。



大多数人的成功,是因为选择了自己喜欢与适合的方向。


他们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学习,提升和拓展自我认知,成为战略和战术上的专家,通过眼界和能力得到了财富,和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年轻人该怎么面对加班?


一个人最重要的权利,首先是选择权。我们可以自由地主宰自己的生活。

业余生活都要被别人肆意支配,你过的是谁的人生?

作为年轻人,我们该如何理性面对「加班」呢?

① 选择:选一家价值观相符的企业

都说找个三观相同的另一半很重要,同样的,找个价值观一致的企业也是很有必要的。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不尽相同。

心理学家 Katz 总结了10种职业价值观。


例如:有的人向往高收入,有的人追求稳定性,有的人爱好有权力,有的人喜欢有休闲......


并非所有人都在追求位高权重,所以不能把世俗的价值观强加在每个人头上。如果连自己的工作选择权都被剥削,价值观被扭曲,注定是不幸福的。

所以,当你选择一份工作时,价值观也要考虑在里面。 有些企业崇尚加班文化,觉得加班是员工爱公司的表现,如果你不能接受,千万别勉强自己。

当你所追求的与企业能够给予的并不match时,就算暂时说服自己进入了公司,最后还是会因为心里委屈而离开的。



② 调整:积极调整心态,做好个人时间管理

总觉得这是句废话,谁都会说,谁都不做。

在「工作能力强的人有哪些共同特征?」的问答中,许多答主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时间管理能力。

经常苦逼加班的人,解决问题能力一般不是最优秀的,往往是时间规划没做好。

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有时候明知道有很多事情堆在眼前,摊开的文件、待整理的数据,或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的邮件,却忍不住刷起微博,聊起微信,倒杯水去趟厕所,再等一会儿,再等一会会儿......


工作时间用来发呆消遣了,只能通过加班来完成工作任务。感觉自己好像很辛苦,比别人更努力,其实这都是拖延惹的事。


如果你对于每天的工作都有着清晰的计划,事情安排好优先级一件件完成,就算是要求交日报周报,或是开例会汇报工作,你也能逐一详尽。按时准点打卡上下班,工作和生活保持平衡,两不耽误。

如果你每天都处于高强度的加班状态,那么是时候考虑加一个编制来分担工作了。


前提是你能列出每项工作所需时间以及需要怎样的支持与配合,在工作汇报时向领导直接或间接地反馈。当他看到你对工作付出的辛劳苦劳时,还能继续压榨你吗?



③ 提升:提升自己的视野与能力

加班,如果没有效率的保证,它只是时间的延长。

很多时候,并不是时间越久,问题就一定能解决。

认知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心理距离 (Psychological Distance) 远的事物,倾向于使用高水平解释,关注事物核心的、整体性特征,也就是说会倾向于采用概念思维,反之倾向于采用形象思维。

而概念思维才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在日常里它也被称为:批判式思考、归纳思考和洞察力。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思考琢磨很久的难题,闷头几天都解决不了。这时,你会进入到 「越陷进去,越出不来」 的死循环中。


这就好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暂时放下,转身处理其他问题,回来可能问题就有解了。


所以说,一味加班不如休闲充电。

日常加班还会让你陷入一种思维: 「自认为自己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段子:

如何用一年时间获得三年的工作经验?
.
.
.
.
.

加班!!!



但其实,频繁的加班只会降低你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

尤其是年终时看到别人都升职加薪了,再看看自己高升的发际线和发福的腰围,你内心肯定会觉得不公平:「为啥升职加薪没有我?」

年轻人,谁说过晋升机会优先给加班的员工?

最怕的是,加班还会给你另外一个思维: 「觉得自己特别没能力,特别无助,发现自己即便努力也很难取得成绩。」


说到加班的正确姿势。


  • 如果你是主动加班,无论是处于没有完成工作的自责,还是相信蘑菇理论坚持默默努力也罢,无可厚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