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意图  ·  电影结尾的最后一句话​​​ ·  4 天前  
国家大剧院  ·  今日开票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为传媒业默哀三秒钟:男记者成珍稀,阴盛阳衰啊!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4-05 00:04

正文

文|刘战伟;来源|考新闻


传媒业老总纷纷感叹:招男记者难,招优秀的男记者更难。男性的逃离,不仅揭示了行业现状,想必也会带来更多问题。


“阴盛阳衰”有多严重?嗯,先来几个我亲自经历的案例吧。

 

案例一


本月参加2017年某985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面试,男生比例为不足15%,都不用一个手的手指头就可以数过来。和同学交流中,几位女同学异口同声地表示,你是男生,老师肯定不会刷你的?


坦白的说,这还真是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理由!笔者的哥哥是某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负责科研和研究生招生的副院长,在以往的闲聊中他毫不避讳面试老师的这一倾向。


 

案例二


笔者曾在西部某省级电视台工作,月薪在该省工作毕业生中水平相对还可以。一次,领导带着他的妹妹一起吃饭,妹妹说羡慕我们的工作,吃住在酒店,全国各地出差,工资是是她的几倍,想来我们部门工作。


但是,但是,我的领导,也就是小姑娘的哥哥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要是男孩,哥哥马上把这帮小子辞了,立刻让你进来。”恩,对,就是这样滑稽,即使是亲哥哥也不要亲妹妹,原因只有一个,妹妹是女孩子

 

案例三


再说说笔者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的省级电视台的所看所听,部门里美国、法国留学生不在少数,国内南大博士、中传硕士生一抓一大把,几乎全是女性。


现状就是,很多活没人干,以至于每到关键时候要聘请我们这些来自其他兄弟台的男性、男性、男性工作者。


所以,我每次去了她们部门都有一种进了女儿国的感觉,哎呀,那个热闹啊!我的领导好奇的问该部门主任:“你们怎么尽招些女孩子啊?这这这......这活怎么干啊?”


该部门主任摊手表示无奈状:“唉!怪我喽!?唉!我们也没办法啊!不是我想招女孩子,而是现在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哪有那男孩子嘛!那基本上全是女生,男生太少了,真没几个!”

 

总结下这三个案例,似乎不管是传媒业还是传媒教育界,都比较偏好男性。实际上,传媒业和传媒教育届已经日益被女性占领。

 

传媒业男女比例失衡现状


传媒单位里“阴盛阳衰”、到处莺莺燕燕,已经成为目前媒体圈内的新常态。以女性日渐主导的人员结构不禁让人猜测,若干年后,女性将会统治传媒业吗 ?实际上,传媒业内不断攀升的女性就业者人数、叱咤风云的女高管和智商美貌兼具的女工程师都在指明,扛大旗的不应只是男人。


女多男少,已成为许多媒体部门现有的 “配置”模式。调查显示,媒体部门的女记者编辑和男记者编辑比例的平均数约为5:3,而有些媒体部门的女男比例甚至超过了4:1


另根据笔者对一家拥有党报、都市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省级报业集团人力现状的分析:现有的男女采编比例为49:51,但是都市类媒体和移动新媒体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这个比例。



与此同时,尽管从事管理工作的女性也越来越多。但是实际上,男性媒体管理者人数仍然占优,达到7成以上。


据《中国新闻从业者生态调查报告2014》数据显示,目前男性与女性新闻从业者的比例基本持平,分别为48.5%和51.5%,女性开始过半。与1997年喻国明的全国新闻工作者调查结果(男女比例为67:33)相比,差异较大。


无论媒体圈内逐年上升的女性从业者人数,还是像财新创办人胡舒立、纽约时报前CEO等女高管叱咤纵横传媒圈,这一切都让人不禁想问:女性统治传媒业的时代要来了?

 

传媒业女多男少原因分析


经济因素


媒体行业男记者少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媒体收入不断下降,而传媒业集中地北上广都是高物价高房价,男记者的薪水无法满足在这些地方养家糊口的目标。前景堪忧,有能力的有想法的男记者早就走了,女记者相对求稳,所以还熬着。


笔者最近一直在思考,毕业之后我是否要做一个媒体人,继续从事媒体工作,核心因素还是经济因素,担心媒体收入不能保障自己的经济需求。

 

政治因素 


媒体逐渐演变成“社会抚慰器”,女性做活巧,更委婉。男性在当下媒体环境中不太能施展开,很难找到激情,张力和为之献身的使命感和与之相对应的成就感。


做深度报道的基本上是男性记者,好的深度报道也基本上出自男性记者,而这几年由于政治舆论收紧,很多深度报道都没法继续做下去,优秀的男性深度报道记者纷纷从媒体辞职,不少转行从事其他工作。

 

社会因素


“中国近年最大的变化体现在经济各个方面,人最大的变化是女性的地位,男女平等已经深入人心,女性潜在的能力都被焕发出来了。”资深媒体人说。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兴起了,慢慢的女性在现在社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拥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拥有着不菲的收入,并且她们对于社会的认知,对于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不同,她们是社会中各行各业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

 

教育因素


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女大学生“泛滥成灾”,男生成为稀缺资源。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从2008年起,在各级各类学校女生人数统计中,全国女大学生人数连续超过男生,这在一些文科院系表现尤为明显,包括新闻传播专业。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新闻学院中,男女生比例大致为1:5,在语言播音等专业,每个班仅一两个男生作为“点缀”,有的完全成了“公主班”。源源不断的女生加入记者编辑行列,成长为骨干,增添了妩媚氛围,冲淡了阳刚之气,有些传媒单位为招不到男生而犯愁。


 

传媒业女多男少现象的影响


女多男少现象已不可避免


传媒业出现男少女多现象, 并非一种合理的现象,两性平衡可能对工作更有利。


传媒业女性增多的原因主要包括男性不愿从事新闻职业、社会的女性化、感性化发展趋势、文科专业女性多于男性以及经济收入导致的男性倾向度低等。虽然大家都认为这种现象不太合理,但无法避免。

 

男女比例相差太大影响工作效果


管理者们认为,女太多男太少的比例是不符合当前部门需求的。他们觉得,男记者和女记者的报道视角是不一样的,而男记者太少了,可能会使报道视角有些局限。


当然,有些男多女少的部门也希望自己部门的女记者更多些,这些管理者认为,女性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而且女性的特质也更加适合媒体融合中的地方垂直服务。


未来的传媒业女性化特征更明显 


这种女性化主要表现在:媒体产品的情感化特征更强、更具人文视角且娱乐化碎片化趋势突出,而硬新闻、调查性和深度报道将会有所减弱,软新闻在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媒体管理者还认为,女性员工越来越多,将需要在管理上更加细致。


男少女多,反而会使男记者更受重视


男女比例失衡,少的那方更受关注。有调查显示75%的女性认为领导更喜欢男记者,而57.1%的男性被调查者则认为说不好,没有确定答案。


此外,约50%的管理者认为在日常工作中,男下属更容易沟通和管理。而在招聘时,57.7%的管理者也更希望招聘到男记者和男编辑。


传媒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掌门人


传媒业的普遍现状是:业务部门往往是一个男性管理者带领着一队娘子军。不过,这种局面会随着女记者的快速增多有所改变,未来,传媒业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掌门人。


以自媒体为例,知名自媒体逻辑思维和咪蒙,其背后均是两个女性媒体强人,分别是托不花和咪蒙。

 

记者不易,女记者更难。若你身边有个女记者,请珍惜。


请她们吃饭,请她看电影,带她逛公园、逛商场买包包买鞋子。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