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深圳市召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深圳市委科创委办公室主任、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就深圳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的总体情况作介绍。
这座创新之城,有着超2200亿元的研发资金投入、超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千亿级科技金融力量……在未来,深圳将继续加码最高1亿元的市级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金、最高3000万元的国际合作项目支持金等,让越来越多的创新种子在深圳破土绽放。
图源:深圳发布
2236.61亿元研发投入 为科创注入动能
“深圳坚持长期主义,鼓励各类创新主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张林认为,投入研发,坚持长期主义是深圳市科技创新的战略定力。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6.4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6.1万人年。此外,2024年,深圳3.7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金额达到3798亿元,同比增长11.4%,金额创历史新高。
“接下来,市区财政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并逐步提高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资助比例。”张林介绍,深圳市将继续加大政府财政和国资国企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引导驻深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统筹用好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通过市场机制、市场力量,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继续保持10%以上增长。
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构成科创“主力军”
企业是深圳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据了解,深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等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等都出自企业。
“我们持续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更多布局在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开天辟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张林表示。
张林介绍,2024年,深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位居全国城市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总数分别达1025家、95家,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总量均居全国第二。
图源:深圳发布
接下来,深圳将建立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既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又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同时,鼓励中小微企业自由探索、自主申报,承担研发攻关项目,推动各类公共半公共创新平台、创新载体、科技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向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青年创业者开放共享。
千亿级科技金融力量
助力创新“开花结果”
创新沃土离不开金融“活水”浇灌。深圳积极发展科技金融,已成立千亿级产业引导基金、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2024年,深圳市新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152只,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创新推出研发贷、并购贷等信贷产品,科技贷款余额达9873亿元;支持科创企业赴海内外上市融资,境内外新上市企业22家,累计上市企业579家;健全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体系,设立50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对科技贷款损失最高补偿50%。
张林表示,接下来,深圳将进一步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银行业加强科技信贷支持,保险业积极发展智能驾驶、无人机等科技保险产品,证券业加大企业上市、再融资、并购等支持,创投业持续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依托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专精特新”专板,近期将出台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引导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最高1亿元
资助市级科技重大专项
近年来,深圳围绕加快解决重点产业链“卡脖子”问题,构建由企业自主确定技术路线、全流程管理项目,政府负责配套和服务的工作机制,2024年深圳市共支持企业实施270多个技术攻关项目。
抓好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深圳市已建成鹏城国家实验室、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广东省实验室和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深圳市已建和在建智能算力超62E,超智协同、异构融合、普惠泛在的可持续算力供给体系加快形成。
图源:深圳发布
“重磅”支撑政策正在路上。张林介绍,接下来,深圳将继续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类”项目资助额度最高3000万元,论证类项目资助金额最高1亿元;建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概念验证中心和中小试基地最高资助2000万元;优化重点实验室政策,对市重点实验室最高资助500万元,对牵头在深圳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最高资助3000万元。
2025年,深圳市将多渠道筹集45亿元资金,用于支持训力券、模型券、语料券、场景补贴、科技研发等,为初创企业使用算力提供最高60%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