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座12楼
关注创业和投资的互联网媒体-B12让创新得到赞赏。(更多内容关注http://b12.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调控超700次!#盘点2024年楼市有哪些 ... ·  昨天  
新浪科技  ·  【#苹果10大高光时刻#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座12楼

李海鹏:内容创业,就创出了一堆骂人的议论文

B座12楼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08-25 21:32

正文




文 | 挠乱天下


据说,东北是个要么下大雪,要么屁都不下的地方。所以南方对于东北人李海鹏来说,水太多了。上海尤其是个湿哒哒的地方,李海鹏已经来了超过三周,他还是闹不清自己具体在什么位置。


似乎是在城里,不过周围却连个公交车都没有,东南西北的概念也不清楚。


在外界的推断里,他所在的位置应该是上海偏远的青浦区的一个艺术园,亭东文化,名字就出自韩寒的出生地亭东村。


亭东影业CCO(首席内容官)李海鹏上任已经三周了,这次他的合作者是中年韩寒。


与韩寒,两人渊源很深。韩少崛起,成为南方周末2009年年度人物,李海鹏亲自给他写了个文章。


如今,朋友成了工作上的伙伴,李海鹏加入,从北京来到上海,亭东文化的宣发策略,甚至都拿两人卖起了腐。


从时尚先生离开,李海鹏带走了他的特稿团队,这不是纸媒逃亡的新故事,这只是对故事商业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李海鹏进入亭东文化,顺理成章。


他曾经说自己是条无尾狗。


不过,你国商业的本事在于迎合,如果不能好好伪装,加以利用,那么那点作家的天生骄傲,有用吗?


我见到他的这一天,李海鹏在上海龙之梦商城的地下停车库转悠了很久,一来是找不到车位,二来,车有点不太称手。


他要去见一位南方周末的老伙计,对方已经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内容创业者。老伙计挑的地点刻意、有点滑稽,“很高兴遇见你”餐厅,这个以不按套路为套路的名字,来自它的老板、亭东影业董事长韩寒。


进门有个卡座,一张桌子,四张沙发,小了一号的抱枕,容易从靠背的空隙里楼下去。偏生沙发又大了一号,把个卡座塞得严严实实,得从外面椅子上爬到里面去。


本来就不大的桌上,留来点位置给一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一支鲜亮的雏菊。 





 一  


加入亭东文化之前,李海鹏刚刚把特稿卖出了好价钱。《太平洋大逃杀》,今年三月,这个故事在朋友圈刷屏之后,被乐视买走了影视改编权。价格有百万人民币。


这是李海鹏加入时尚先生以后,特稿中心的产物。不久,特稿中心的另一个故事《黑帮教父最后的敌人》,也被买走了,买家是台湾导演陈昊义。


故事胜利了,叫嚷着成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猎物。李海鹏的认识被真金白银证明是正确的:是人都喜欢故事,尤其喜欢刺激性强的故事。


不过,李海鹏自己,坦言最喜欢的是另一篇特稿——《大兴安岭杀人事件》。在大兴安岭停伐日这个历史性的节点中,在鄂温克原住民和狂野独特的林区人交织的生活里,发生了一桩杀人事件。它扭结了环境、经济和历史,但与其说着是一个故事事件,倒不如说这是一段特殊地方特殊人的生活图景。


这个故事进展缓慢,或者说干脆就没什么进展,唯一的高潮是一个杀人事件,却没流多少血。这篇特稿让作者魏玲拿到了诸多奖项,但并不没有像《太平洋大逃杀》一样卖出高价改编权。


这有点像李海鹏自己的《晚来寂静》,他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作为小说,《晚来寂静》甚至算不得一个故事。它是一个安静男孩的灵魂之歌。


李海鹏有句座右铭:华章一世梦,明月百年心。《晚来寂静》的序言就以百年明月心为题。在主人公也就是他自己的内心之城里,李海鹏听着句子淙淙,为这种迂缓的风雅激动不已。


文学是李海鹏的栖身之所,这样的写作,他感到爽快,想写六公里长的段落,就而写六公里。


躲在石景山小屋里咏叹了一年,结果《晚来寂静》只买了六万册。相比前一本专栏合集《佛祖在一号线》的热闹,实在有点尴尬。而在批评者眼里,力道似乎用错了方向,这更像一个自恋男孩的流水账。


「我还是会在乎的,还是想得到一些当世的夸奖嘛。」饭桌上,李海鹏隔着时间,受住了石景山书桌前那个李海鹏的一记大白眼。


他不得不承认,只要是人,就喜欢看刺激性强的故事。作为一个有脑子的人,哀叹严肃的事儿没人关注,这种丧气话显然无意义,他早意识到,却不肯承认的是,人类对事情的关注,终究不是依据重要程度,而是依据戏剧性。


李海鹏,这个成长在80年代的知识分子,自己把自己说服了。


80年代可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好日子,那时候海子还没爬进火车轮子下面,还在未名湖边写诗,黑豹乐队刚刚成立,窦唯绑了一身皮带呐喊。这可是一个「通俗应该去死」的时代。故事?太通俗太没追求了。


然而,黑豹乐队解散了,海子死了,市场经济勃兴了,黑白迅速转换。


说服了自己,李海鹏想起了《喧哗与骚动》,奶奶病重,孙女跑回来探望,一边是热闹的舞会。即便是在最严肃的文学里,这种强情节也是大家喜欢的。 


 二  


李海鹏可是中国最好的特稿写作者,没有之一。


南方周末乃至整个报界才子们,尊称李海鹏为李大师海鹏。


李大师海鹏是在2001年加入南方周末的,两年后,他写出了《举重冠军之死》,这个原本只是擅长文字的人,突然就成了一个牛逼的特稿记者。《举重冠军之死》通篇叙述,在举国体制的前提下,讲了一个克制内敛的故事,当选当年南方周末内部最佳报道。


特稿这种文体的开创之功,某种程度,得记在“李大师”头上。


之后,有沙河镇水灾、走出北川这样的稿件出来,李海鹏是南方周末高级记者,据说地位已经达到每年只出六七个报道,也要被报社尽心养着的地步了。


有趣的是,韩寒也同样在那个时间段成了另一个自己。从“差生韩寒”,变成了“冒犯者韩寒”。他通过杂文时评而活跃在人们视线里,光芒万丈的样子。2009年,他被南方周末评委年度人物,此时已经是南方周末高级记者的李海鹏亲自为他写了篇东西——《韩寒者,冒犯也》。


李海鹏赞扬韩寒对读者心理的熟稔,赞扬韩寒的急智和善用「本来」。


少有人在提起韩寒曾经在写作这件事情上的狂言:全世界的中文写作者里,钱钟书排第一,我排第三。


那李海鹏该排第几呢?他年少时候同样叛逆,逃学,不参加考试,醉心阅读和写作。唯一的差别是,十多岁的李海鹏并没有像韩寒那样,完全被叛逆所规训,他竟然考上了大学。辽大中文系,这可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既然走了正路子考上了大学,那么接下来也应该用正路子养活自己。恰巧那时候,中国媒体正是极少可以靠写字谋生的行当。李海鹏去做了新闻工作者,看起来还做得不错。


不过,他心里肯定是不情愿的。写新闻这件事儿不够难,与人打交道又太难


海鹏说自己是没有尾巴的狗,不知该如何向别人示好。


此人要当作家的。躲在华章里过一世梦啊。


于是,2010年初,李大师海鹏,跑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开始写小说了。写那本《晚来寂静》。这事儿还真鼓舞了一群人。


媒体十分体面的工作,然而这一代从一个闪亮的大院里成长起来的新闻人,似乎都志不在新闻,要么做学者,要么做作者,这些无用的东西像偷情一样让人难以自拔。


郭玉洁在她的文章里说:新闻写作日渐模式化,而内心抒发的渴望升腾不息,于是你会听到每一个人都在说:我要写小说。


可惜,你已经提前知道了结局,再去满心期待,真觉得很是糟心。就像你早早知道泰坦尼克号要沉,这让此前的华丽和欢愉,都笼罩了一层巨大哀怨。


这又是一场戏剧冲突。


 三  


从书斋里出来,李海鹏去做《人物》杂志的主编。


商业市场上本没有《人物》,李海鹏每个月睡5天办公室,于是有了《人物》。


2012年,在熊本县炽热的樱花下,大家都劝他,别去做什么《人物》杂志,那不可能有前途的。李海鹏当然也知道,只是这事儿已经答应下来了。


前期准备工作还基本为零,干了二十多天,杂志还是按计划出刊了。那段时间,李海鹏和他的执行主编、副主编、编辑、实习生,零零落落几个人,基本就呆在办公室。那里头连个地铺都没有,累了就往地板上一躺。


他调侃说,那时隔壁《博客天下》、《财经天下》的人要进来串门,还没迈进来,提脚就回撤了,这屋味儿太大,没法待了。


《大兴安岭杀人事件》作者魏玲,就是当时实习生。写作是个需要手把手教的技术活,那时候的编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姑娘小伙,带的热心,成的也是大才。写作的美好,就这样往下一代代传承。


创业受累,贫穷而听着风声,也是好的。他从《人物》离职,最后写下一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李海鹏公开表示,自己可不想再去创业了。


人生受了这般的不优雅,杂志却唱起了歌。李海鹏安慰说,《人物》在他的人生里,就占啤酒瓶盖儿那么大,《南方周末》也就邮票那么大。




韩寒又来了。找李海鹏一起经营迪士尼公园。


李海鹏当然能干成。亭东文化顺应了他对故事的进一步挖掘。


在《晚来寂静》里,他已经完成了怎么写得好,自己这关过了,却没想好怎么受欢迎,那后来怎么赚钱就无从说起了。如今,李大师海鹏,不仅要考虑这些,而且着手开始做这些了。


第一次作为创业公司高管接受采访,李海鹏介绍,在亭东文化将主要负责三个平台——「ONE媒体群、亭东影业的前期工作、独立运作的亭东文化内容中心」——它们将形成亭东文化的内容供给和循环。其中,作为核心部门的内容中心,韩寒将其使命描述为,「让亭东制造成为优秀内容的代名词。」

 

四  


已经身为亭东影业CCO(首席内容官)的李海鹏,发布了story&smart计划。一张招募启事,得到一帮老朋友友情转发。


他们正在招募好的故事写作者,寻找有故事、文学、影视背景的人。在寻找优秀的非虚构作品的同时,在虚构上发力。「我最想要的是有文学和影视背景的编辑,媒体人是第二选择。」李海鹏说。


那张招募启事,絮絮叨叨,娓娓道来,面目可亲。倒是在最后,提供应聘邮件的格式,姓名那栏,填上了麦克斯·帕金斯,应聘岗位是故事金匠。哈,是有一点风,吹乱了迷妹们的刘海。


膨胀的电影市场开始狩猎好的故事了。


但整个市场本身却没有准备好狩猎好内容。于是有了内容创业这样一个尴尬的概念。


风口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知道传媒有没有改变中国,反正中国已经改变了传媒,爱以文化人自居的媒体人们,下海了大半。


有些人吃相很直接很随意,比如咪蒙,熬鸡汤博感情卖注意力;有野心并且还端得体面的,就卖生活方式,比如龚晓跃的有马体育。


微信公众号引来一大帮专业人士下手,但看看大家得到了些什么。李海鹏管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叫做帖子,BBS时代盖的楼。各种观点的争执,无非就是另开一贴,这叫内容?


「内容创业,就创出了一堆骂人的议论文。」李海鹏在朋友圈嘲笑。


有道理,都以商业成败论处了,就活该斯文扫地么?


李海鹏的内容之旅,吃相挺端庄,够优雅,尽管也越来越符合商业的套路。


突然想起,李海鹏自己的公众号里说起,跟着同事去吃牛油果沙拉,他鄙视他们的口味,一起吃是为了显得随和。


在很高兴遇见你餐厅,他点了一份意面,摆到桌上一看,绿色的,让我想到了放养的吃水草的鸭子。他那叉子卷起面条,吃得一嘴绿酱,再随意地一舔,酱料沿着他的唇线,干住了。


不管怎么样,李海鹏吃这玩意儿的样子,看起来随和得要命。


 五  


李海鹏的粉丝,尊称李海鹏为鹏总。李海鹏自己说这是个戏称。


我们鹏总的公众号上,《三百年去来》发过两次了。最近一次是4个月前,他给加了前言。这个短篇是写给纽约时报中文网的,邀请他的是于困困。一个多月后,他交了这篇七千多字的文章。


于困困打来电话,拜托他删减到七千字,因为网络读者不能忍受三千字以上的上文。他懂,硬生生删了一个晚上,总共删掉了76个字。


于困困妥协了,纽约时报中文网的主编也妥协了。《三百年去来》发表了。后来,纽约时报中文网早早关闭,于困困去做了玲珑沙龙,团结了一大帮聪明又有购买力的姑娘。


在《三百年去来》里,张村,是一个缓慢甚至畸零的地方,那里的人们,有漫漶不清的悲欢。白色的蚌足在软泥中伸展又消失。这是鹏总的梦中情形,好在,尽管这不是故乡,那个大马金刀的沈阳,也不是鹏总的现实故乡。


他的故乡是一张铺着一层动物皮的,书桌。


超过十点了,服务员硬撑着一张笑脸,怯生生跟这两个老男人说,打烊了。大家提包走人,楼下开发票的地方已经关门,李海鹏说,「没事,下回来开。」他把小票折成一个三角,与手机钱包叠着放在一起,揣进兜里。显然,应该没落下什么东西。


电影界也有一个笃信优雅,因此缓慢的人,李安。生活白痴的背景、极其缓慢的形势风格,让我看到树獭就想到他,就想哭。所以,但愿这个以前总是心不在焉的李海鹏,这一次,也会忘记了再回很高兴遇见你餐厅,开发票。


看来世道容不下一只无尾狗。连许知远也在创业,也要对话罗振宇啊。即便老狼,在很困难的那两年,也嚷嚷过左边的观众,你们好吗?


一个本该让人走神的人,正在变成一个让人竖大拇指的人。让人不由长吁一口气。


不过,只是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个时代去,并不代表那个时代没有在那里等我们。想来,李海鹏,依然能在他那方铺着动物皮的书桌里,保持对那个时代的乡愁。才子佳人,白衣卿相,文艺不容轻诲。


至于那张书桌有没有搬来上海,谁在乎呢?

本文源自公众号:


人物Live(ID:renwulive)

「更多的故事,在那里发生」


- 20160825  No.1286 -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


抢购早鸟票,猛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