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出自「名人传记」系列之《弗里达·卡罗:燃烧的画像》
有时候,社交媒体看多了,你会怀疑是不是自己活错了……
以上截图来自多个视频号内容的集合,被各大自媒体转载,已经无法追溯最早的来源
一方面看着各大自媒体为了博人眼球随口定义,会感觉有些荒谬,另一方面也感觉神奇,因为这大数据中跳跃的胡言乱语也许歪打正着地揭示了某种真实 —— 是的,我们人生中的每一年都很重要。
不管去年的我和今年的我有多么相似,多么一成不变,名为「时间」的维度始终一路向前,我们这一生只会经历唯一的 1 岁,也只会经历唯一的 18 岁。
因为我们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属于该阶段的发展任务。只是这个任务,不是 3 岁前不能错过语言教育,不是幼儿园不学就来不及的舞蹈和乐器,不是小学不开始就晚了的奥数和物理,不是初中不能不读的古文和历史,当时也不是高中不能不看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20 世纪 50 年代,德裔美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 · 埃里克森提出了著名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又称: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将普通人的一生分成八个阶段,从婴儿期到成人晚期,每个阶段都有独属的发展任务,如果未能完成这个阶段的挑战,这个议题可能会在后面的其他阶段重复遇到,并再次遭遇瓶颈。
如果学习、考试,从来都不是人生的主旋律,孩子的人生,最关键的又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埃里克森认为的人生八阶段和对应的发展任务是什么吧~
※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进入各阶段的时间点可能略有差别,但整体来讲比较贴近下面的时间段
收获品质:希望
婴儿阶段的孩子十分脆弱,需要养育者的庇佑和照料,它们已经有最基本的心理需求,通过和父母的互动建立基本的安全感、信任感。如果孩子得到足够多的关爱和满足,会形成
「希望」
的品质,他们认为世界是美好而安心的,敢于希望,敢于去树立目标、实现理想,有一种未来可期的信念感。
希望 ——「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相反,如果遭受遗弃、虐待或被忽视,会产生焦虑、不安,缺少安全感,忧虑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可能会对外界充满疑虑,很难相信他人是友好而富有同情心的,可能在人际交往和环境探索中退缩来保护自己。
收获品质:意志
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自主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会使用「不」来反抗父母的管束和控制。如果孩子的一些自主行动,如自己吃饭、穿衣、玩耍、如厕等行为,能得到父母的尊重、支持和鼓励,他们将发展出「自主感」和「自信心」,收获
「意志」
;
意志 ——「
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
相反,如果父母管教过分严厉,或过于溺爱不允许孩子发展和尝试自己的能力,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对自我感到怀疑,进而退缩,不敢尝试、不敢做出选择。
收获品质:目的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和运动能力都得到极大的发展,也开始萌发性别意识,并展现出对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愿望。如果孩子感到自己的探索和求知是被鼓励和赞赏的,如父母能够用更积极、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密集提问和创造性行动,孩子会产生
「目的」
感,发展出主动性,培养出责任感、创造力;
目的 ——「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如果孩子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遭到成人的嘲讽或否定,孩子可能会失去信心、行为退缩、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产生羞愧感,缺少「我作为一个个体,有能力开创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的主动性。埃里克森认为人在成人阶段的工作、经济成就,都与该阶段的发展程度有关。
收获品质:能力
孩子在这个时期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并开始参与有组织的学校或社会活动,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员。他们会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付出努力、收获成果或遭受挫败、重新来过的复杂过程。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来自家长和教师的肯定和支持,而非打压和批评,尤其是对努力本身的嘲讽,则更容易培养出勤奋感、对成就的自豪感,收获能够完成技能学习和各项任务的
能力感
,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信心。
能力 —— 「
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反之,就可能会产生自卑的情绪。他们无法将自己看成是有责任、有能力的人,有很深的自我缺陷感,也很难与他人展开合作。
收获品质:忠诚
自我同一性,又叫自我认同,它指的是对自我的理解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有了一种相对稳定且连续的认知。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性意识的成熟,正逐渐步入成年阶段,
在内部激素涤荡
和外部复
杂环境的作用下,
他们需要整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冲突和混乱,包括性别角色与认同,与家庭、同伴之间的关系,社会责任感和人生理想等众多方面。
如果他们
能够完成整合,发展出自我同
一性
,将收获
「
忠诚
」
的
体验。
忠诚 —— 「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如果没能发展出自我同一性,孩子没能建立起「对于我是谁的清晰明确的理论」,可能出现「角色混乱」的消极后果。他们可能做出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选择,或漫无目标不知道未来去向何处,浅尝辄止难以深入地探索和深耕自己喜爱的东西,对成年期的心理挑战缺乏准备,也会在进入成年期后难以与人分享亲密感。在这个时期困于冲突的孩子,可能产生情绪失调、抑郁发作伴有自杀倾向等一些心理问题,引发青少年犯罪行为等等。
成年早期(青年期)(18~40 岁)(或从 20~40 岁)
收获品质:爱
这是人探索和体验爱情、友谊等亲密关系的时期,埃里克森认为只有充分发展出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有可能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既能体会到亲密感和归属感,以及在关系中迸发出的能量和创造力,同时也会经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需求冲突,体验让渡个人利益做出妥协的给予和宽容。顺利度过这个时期的年轻人,将完成「爱」的实现。
爱 —— 「
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而没能解决这一冲突的年轻人可能很难进入稳定的、支持性的亲密关系,害怕与人亲近,恐惧遭遇伤害,可能会陷入孤独,诱发抑郁、情绪失调等心理问题。
成年中期(40~65 岁)(或从 20~40 岁)
收获品质:关怀
这里的繁衍,不只是生育下一代,也泛指创造力、生产力和生命力,
实现繁衍感,可以通过非常多的方式,如有的人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并开始孕育小孩;有的则
在职场上建立一个小生态环境,
开始进入职场中高层,带领自己的团队,发展自己理想的事业;也有的投身于社会服务或公益事业,或是创作属于自己的文艺或思想类作品等等。此时
,人的奉献精神,也逐渐从个体和家庭,扩展到了更大的群体,人们开始关注下一代的发展,关心整个社会的。
这一阶段的消极结果是停滞,一旦人实现了特定的人生目标,如结婚生子、工作顺利,很可能就会转向安逸和自我中心,这种停滞感会导致他们重索取而轻付出,对创造性的工作或以其他方式改善周围环境感到索然无味。
此时发展不顺利,个体呈现焦虑和抑郁的程度较高,自我接纳和生活满意程度也较低。
收获品质:智慧
人生开始步入老年,衰老带来的健康问题、体力和心力的下降、身体机能的衰退,都需要人们接受这样的衰退并调整心态逐渐适应,这个时期人们需要处理自我完整性与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人们需要重新回望自己的而一生,思考他们如何看到自己的一生,它是否是完整的、完全的,个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是否感到满意。
而衰老和死亡,亦是生命的一部分,自有其意义,并意识到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下一代儿童期的信任感,是生命循环周期闭环的关键一环。如果一个人能够处理绝望,自我调整,将收获「
智慧」
的品质,
「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
而如果他认为自己的这一生没有意义、没有实现自我或做了很多错误决定,则可能会陷入悔恨、失败和失望之中,容易表达对他人的愤怒和蔑视,争辩、挑剔,攻击他人,陷入深深的绝望。
啧啧,这就是传说中的活到老、学到老吧。
虽然埃里克森的理论,影响了后来很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但它也充其量是埃里克森这个个体对人生历程的看法,至于你,如何理解你一生的关键时刻呢?那就要看你自己的答案啦~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了,祝您周末愉快~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第 4 版)劳拉· 伯克 著,陈会昌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童年于社会》埃里克 · 埃里克森 著,高丹妮 / 李妮 译,世界图书出版社,2018
▲
本文作者:
全靠埃里克森的废废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
还想了解更多与孩子心理有关的知识,帮助孩子更快乐地成长,可以点击下面的封面查看这两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