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上财富
中国专业的高端财富管理机构,专注于高净值客户服务和大类资产配置。百万精英人士都在关注,多次入选全国自媒体20强榜单。每日精选7篇文章与您分享,涵盖政经、投资、历史和生活,让您畅享思想与财富的盛宴。公司网址:www.licai.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曾星智中线投资  ·  只赚不亏:长线投资成功的关键 ·  昨天  
曾星智中线投资  ·  只赚不亏:长线投资成功的关键 ·  昨天  
格上财富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  昨天  
招银理财  ·  稳安宝|“稳”健每一步,“泰”然每一天 ·  2 天前  
招银理财  ·  稳安宝|“稳”健每一步,“泰”然每一天 ·  2 天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信用】中国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信 ... ·  2 天前  
7分钟理财  ·  从亏损50%到盈利3万,我逆风翻盘的经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上财富

医学博士写的看病神文,值得收藏!

格上财富  · 公众号  · 理财  · 2017-06-20 21:00

正文


作者:金色葡萄

来源:果壳网


一、 生病该不该看?


人的身体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而且这种能力很强,显然比电脑和汽车厉害。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治疗,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时间到了自己就好了。


不过,能够发生在人身上的疾病,也是伴随人类进化了同样长的时间,也不是等闲之辈。


如果自己身体不适,是扛着,还是去医院就诊。这是个问题。


1. 如果器官的功能受损,需要立即就诊。


眼睛的功能是用来看东西的,突然看不见了,应该马上看医生。同理,突然听不见了,四肢运动突然出现障碍……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有许多器官是双份的,比如眼睛、耳朵。


有些人一只眼睛的视力突然下降,另一只却完好,有可能忽略了坏眼的问题。


2. 不能忍受的疼痛。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战疼痛。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应该尽快就诊。


比如腹痛、胸痛、眼痛。需要提示的是,即使你到了医院,通常医生也不会立即给你止痛。


疼痛是火警,是了解身体状况的重要信号,没有人会在消灭火灾之前,先把附近的电话线都砍了。


3. 反复发作的不适。


老毛病了,忍忍就过去了——大部分的癌症就是这样度过了无人骚扰的童年期。对于反复出现的不适,应该认真注意诱发的原因、缓解的方式。


对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年龄,>50岁的,最好去看看,免除后患。


4. 已经处于某个疾病进程中,但是感觉突然发生了变化。


大夫可能已经告诉你这个病没什么,过几天自己就能好,开始的时候,感觉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今天突然恶化了,那么最好再去复查一下。


5. 别人看出来的疾病。


通常不用着急,人类的身体有发达的自我检测系统,如果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多半没有太大的问题。(注意:医生经过身体检查发现的除外,比如身体上的包块之类的)


典型的是结膜下出血。一般是“白眼珠”上有鲜红的血迹,自己毫无感觉,不疼不痒视力不降,通常是照镜子或者是被其他人发现,这种不是“眼底出血”,这种是“白眼珠”上的细小血管破了,跟磕青了没什么区别。咳嗽、便秘、揉眼睛……都可能引起。


定期体检是必要的。


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保护,兄弟靠不住、组织靠不住。



二、急诊还是门诊?


一般医院都有急诊和门诊。


急诊是给紧急需要救治的病人准备的。


门诊则是给不那么紧急的病人准备的。


急诊的设置是为了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脱离危险,因此配备的药品都是应急的、速效的,配备的检查手段也是基本的,能够快速做出判断的。


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么紧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实在急诊,并没有针对你的病的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品,而且化验检查并不是很全,辅助检查的设备也不是都能做的。


不要仅仅因为白天上班,不好请假,而在晚上去看急诊。你得不到最好的药物,不能完成最好的化验检查和辅助检查。身体是自己的,工作是国家或者资本家的。


仅仅为了不请假而在晚上看急诊,你为了节省一天的工资而放弃给自己最佳的诊断和治疗,又侵占了分配给急症患者的医疗资源,是损人不利己。


需要去急诊看的病:


1. 刚刚发生的疾病。


一个病已经得了三天了,还跑到急诊去看,我会态度很好的在心里痛骂。


2. 这个疾病可能在8小时内使器官的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严格一点,需要急诊处理的眼病只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需要在10分钟内救治)、眼球破裂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补充下,还有化学伤、烧伤等等。)


突然发作的腹痛、胸痛、眼痛、头痛,还是应该到急诊看看先。


三、看门诊的时间?


我国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很小的可能性,乘以13亿,都是无比巨大的数字。


任何你觉得合适的时间,一定是门诊人多的时间。


1. 一定要避开三个的时间:


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


只能用人海茫茫来形容。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在星期一上午看病


请转告您周围的人,“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在星期一上午看病”,并请他们也转告周围的人。


2. 通常来说上午看病的人多,下午少,周一多,周五少。


到了周五的下午,基本看病的人就很少了。看来辛勤的工作有益于身体健康。


3. 季节性


放假了去配个眼镜吧——老老实实排队吧


等天凉快了再做这个手术吧——老老实实排队吧


等放假休息有时间了再去看这个病吧——老老实实排队吧


4. 恶劣的天气


刮风下雨是看病的最佳时机,雨越大,人越少。其实,天气对许多人的出行,并没有太大影响,如果工作很忙,需要在短时间内看个病,然后赶紧回去上班,最好是在下雨的天气去看病。


四、 看病前的准备


相信您已经选择好了看病的日期,下面介绍一下看病前的准备。


1. 回顾历史:


请在看病之前,回顾一下您的病史,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病?发病的时候自己有什么感觉?如果有时间,请用本子和笔写下来。


回想一下是否对药物过敏。药物过敏史对于医生非常重要。如果您在以前用某种药物出现过严重的不良反应,请记录下来,在看病的时候向您的医生咨询是否属于药物过敏,如果是的,请医生在您最常用的病历封面上写下过敏的药物名称。


回忆一下曾经接受过的治疗,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和它们的商品名称。如果您还能找到药物的说明书或者空的药瓶或者剩余的药物,请带上它们。


带齐以前的病历记录,曾经做过的检查结果。每次看过病后,也请收好所有的检查结果和病历,有些检查结果是由热敏打印,时间久了容易褪色,请复印一份保存。


2. 准备行政用品:


带上信用卡和足够的现金,有些医院不支持刷卡,而取款机前面排队的人可能很多。注意看管好自己的随身财物。如果您是小偷,盗亦有道,请勿在医院行窃。


带好身份证、社保卡、医疗蓝本、退休证、离休证、医院的就诊卡等等一切跟医保可能有关系的东西。平时除了身份证,这些东西最好专门使用一个透明塑料文件袋放在一起。


3. 安排好病假当天的事务:


请好病假,安排好当日的工作。工作是国家的或者资本家的,身体是自己的,只要不给同事添麻烦,离开工作岗位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是去看急诊或者自觉比较严重的器官功能问题,比如严重的心前区疼痛、视力突然丧失等,带上手机和充电器,您有可能会需要住院或者留院观察。


最好能够找个比您更健康的伙伴陪同您去看病。


预计前往的时间,不要在上午11点以后,或者下午4点以后才去医院挂号。因为,恐怕没有号了,或者虽然看了医生,但是到需要做检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其他的科室已经没人了。


估计一下交通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最好不要自己开车或者骑车,请打车前往医院。一是医院附近很难停车,停车费高昂,二是您接受的某些治疗可能再不适合开车或者骑车。


查询一下当日的天气。天气越恶劣,看病的人越少。


4. 选择合适的医院:


如果您已经具有相当的医学知识,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来选择医院。


一般社区医院和二级医院都非常的清净,去看病取药会很舒适。建议您首先去社区医院或者临近的二级医院就诊,至少可以获得相应的医学建议和转诊建议。如果您对这些医院的医疗质量不放心,也可以事先咨询一下有医学背景的朋友,去哪里看比较好。


当您选择了三级甲等医院看病,也就意味着选择挂号难、看病难。


5. 挂号


没什么好说的,太难了,甚至对于医生自己看病也很困难。如果是外地病人到另一个城市看病,而且要看某个特定的专家,试试提前在网上预约之类的方法,免得到了以后挂不上号,要等几天甚至一周,在北京最低的生活费也是100元/天,一旦等起来消费惊人。


6. 调整心情


得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人总是会生病的,迟早也是要病死的。所以疾病降临到自己身上,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去医院看病,并不能一定能够治好。实际上,给您看病的医生,最后一定看不好他自己的病,100%是病死的。


与您的医生合作,共同对抗您的疾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一是狂妄、骄横、不讲道理的人;二是只重视钱财而不重视养生的人;三是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四是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五是身体极度羸弱、不能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人;六是只相信鬼神、不信任医学的人。对于属于上述六种情况之一的人,他们的疾病不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很难治好。


7. 穿着打扮


不要化妆。也许您会有面色苍白、黑眼圈。这些都没关系,这些恰恰是医生需要看到的。即便是去看那个很帅或者很漂亮的医生。


尽量穿容易穿脱的衣物,比如上衣建议是开襟的衣服,而不是套头的衣服。


袖子要比较容易的挽起来或者脱下。比如冬天,最好穿厚实的大衣,而里面穿相对薄一些的衣服。


口罩。如果有的话戴上,医院是疾病最集中的地方。本来您就处于比较虚弱的疾病状态,不要再感染了其他的疾病。口罩从医院回来以后要清洗,手也要好好洗。


8. 检查确认上面的各种准备事项,带齐所有的东西,出发。 如果能战胜疾病,就借助医生的力量一起战胜它,如果不能战胜疾病,那么从医生那里学会如何与自己的疾病共存。


五、怎样与医生交流


1、您与门诊医生接触的时间


如前所述,当您选择了就诊于三级甲等医院的时候,您也就选择了挂号难和看病难。同时也意味着其他的病人也同样面临挂号难和看病难的问题。


为了尽可能的缓解这些问题,一位医生会在出诊时间内看尽可能多的病人,特别是专家,有可能今天额定的挂号量是看20位病人,但是通常会因为外地病人、可怜的病人、重症的病人、有权有势惹不起的病人而加号到30甚至40个。


如果上午的门诊是30人,从早上8点看到12点,共4小时,中间没有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那么平均接待每位病人的时间是4*60/30=8分钟。不错,这就是您凌晨爬起来,裹着军大衣在医院挂号室门外在寒风中等了三个小时以后挂上号,又从上班起等了3小时以后换来的就诊时间,8分钟,平均值。


还不够准确,这8分钟并不是您坐在诊室内和医生交流的时间,在形成初步诊断以后,医生会给您安排一些检查,大多数是当天就能够完成的,所以您拿着化验单检查单做完检查以后回到医生那里,还要再给他看结果。


想必您已经注意到了,在您等候过程中,总有些人没拿着挂号条就冲进了医生的诊室,其实那些很可能是做完检查给医生看结果的病人。


也许您会非常好心地帮助医生维持就诊的秩序,坚决制止那些加塞儿的人。我建议尽可能在诊室外进行,也许您一把拽出来的是那个刚刚跑了几层楼憋了半天尿才做完B超想拿给医生看结果的病人,他也只有平均8分钟的时间与医生交流。


2、与医生说话


不论您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问病史和查体。医生都需要和您交谈才能够知道您的疾病是怎样的。


我们的身体里布满了各种自检的信号线,它们会将身体的损伤通过它们自己的语言向您的大脑做汇报,比如疼痛、酸胀、无力、烧灼感、异物感。请向医生报告这些感觉,他才能帮助您。


中医不是仅仅切脉就可以摸出您是什么病,西医也不是仅仅靠CT、B超、化验单就可以知道您是什么病。诊断疾病就像是CSI做调查,全面的证据才能指认真凶。


虽然很少,但是确实有一些病人到医生面前一句话不说,手一伸或者脸一挺,医生要先猜出他的主要症状和不舒服,说对了以后,他才继续看病。从前我出门诊,在相对闲适心情也不错的时候会陪着他们玩一会,答对的话他们 会很心服口服的。


另一种人很多,他们会不断的陈述。比如,"我从20年前就开始胸闷了,那正是小平同志南巡的那一年啊,改革开放以来……"有时候这种倾诉是不自觉的,尤其是老年人。


老年人必须依靠事件来回忆时间顺序,所以我在《看病前的准备》里写需要事先回忆一下病史,并且记录下来。


当倾诉与疾病无关的时候,医生会打断您,或者是您的长辈,这不是不尊重或者态度不好,而是您只有8分钟。


3、区分事实和判断


请尽可能学会区分陈述事实和判断,区分这两点是需要极高的知识和智力的,而且稍微不小心即使具有极高知识和智力的人也可能混淆。


如下是事实陈述:“我眼睛红”,“我发烧最高到39度”,“我嗓子疼”


如下是判断陈述:“我眼睛发炎了”,“我发烧很高”,“我上火了”


除非是在精神科或者心理门诊,否则请您尽可能陈述事实。


对于您的感受,请按照不舒服发生的感觉或者表现,以及它们发生的时间来描述,比如“尿尿尿不出来3天”是非常好的描述,而“尿不出来很久了”则仍然没有给医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我的建议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