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
结构
报告来源:
《混标》《抗标》深入解读及行业数字化交流会
推荐语: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深入,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规范和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其中8月1日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修订版GB/T50010-2010汇集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对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帮助大家对修订版标准的每一项更新进行解析,帮助全面理解标准修订。
限时折扣,扫码/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
新标准主要强调了强制性条纹的修订,并明确了不同场合下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具体要求,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工程需求。新标准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旧标准完全废除,而是两者需协同使用,确保设计的连贯性和安全性。大家可以从建设部官网下载详细条文,同时关注近期的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刊登的内容。希望这些更新能为大家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持。
我国自十多年前开始推广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以支持技术发展。本次标准修订旨在进一步推动这些材料的使用,原计划于2020年6月完成。修订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发现C20以下级别的混凝土使用较少,大部分应用场景在高强度级别。基于这些数据,决定将设计标准的底线提高到C25。
此外,取消了HRB335级别的钢筋,这一变更是基于之前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反馈。修订过程还涉及公开征求意见,并完成了征求意见稿。经过专家审查和多轮修改,最终在今年4月正式发布新标准,即混合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0-2020。
1、符号更新:将钢筋延伸率的表述从“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更改为“最大力下的延伸率”,与国际标准及GB 55008规范保持一致。
2、公式调整: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效应计算公式中,删除了自振频率的相关表述,因为原表述在公式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如使用频率时,应表达为不小于某个限制值而非小于等于)。同时,对长期作用效应的考虑方式进行了文字性调整,现在不再区分不同的作用类型,而是统一考虑其影响。
3、氯离子含量规定:明确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最大含量应基于水溶性氯离子计算,并规定了计算时胶凝材料(包括水泥及其他辅助材料)的比例要求,确保辅助材料的量不超过总胶凝材料量的50%。这一改动是为了提高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标准。
4、强度等级提升:根据通用规范的要求,提高了混凝土和钢筋的最低强度等级标准,以适应更为严格的结构安全需求。例如,部分结构元素的最低强度等级从C20提升至C25或更高。对楼板强度等级放松至不小于C30,其他构件如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回收构建节点强度等级不低于C30。
5、强度等级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15提高到C13、C14、C15。删除了C15的指标,但C15指标仍可参考使用。
6、钢筋牌号调整:删除了HRB 335牌号钢筋的相关规定。原规范GB50010-2010关于HRB335牌号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仍可参考使用。增加了HRB 400E和HRB 500E抗震钢筋的延伸率要求。
7、延伸率要求更新:根据通用规范,延伸率要求为9%。对于预应力筋,延伸率要求修改为4.0%和4.5%。
8、钢筋代换要求:钢筋代换需满足承载力、变形、裂缝构造和耐久性等要求。需取得设计变更文件才能进行钢筋代换。
9、钢筋铆估规定:钢筋铆估需考虑基本锚固长度、钢筋强度等因素。总修正系数从不应小于0.6改为不宜小于0.6。
10、规范协调:与通用规范协调一致,对部分条文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强调了钢筋在节点区的具体应用要求。
11、混凝土构件的纵向钢径最小配筋率:8.5.1条直接引用GB55008-2021的4.4.6条。对于某些特定版本,不允许降低到0.15%。柱支撑板和无梁楼盖板不允许降低。
12、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设计值:8.5.3条修订了关于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设计值的解释。弯矩设计值(m)是一个效应,是弯矩设计值,与配筋、结论和强度无关。修订内容主要涉及次要钢筋的调整。
13、次要构件的配筋率降低:次要构件的配筋率可以适当降低,但不能小于最小配筋率,严重过量的配筋情况下,可以按一定方法打折扣。引用了欧洲规范EN 1992的相关规定。
14、楼板的最小尺寸:修订后,所有楼板的最小尺寸统一为80毫米。包括单向板、双向板、屋面板等不同类型的楼板。落实了通用规范的具体规定。
15.新农村建设的墙体配筋要求:9.4.5条修订了低层建筑墙体的配筋要求。配筋率不应小于0.15%,与通用规范协调一致。
16、叠合板后浇叠合层厚度:9.5.2条修订了叠合层的厚度,由40毫米改为50毫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17、预应力结构作用效应:修订了预应力结构作用效应规定,直接引用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的规定。对房屋建筑和桥梁结构分别采用1.3和1.2的分项系数。
18、材料强度等级的修订:一级混凝土强度从不低于C30,调整为不低于C25。其他构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删除了不宜超过C60的规定。
19、框架结构抗震要求:修改了框架柱和框支柱的纵向钢筋最低配筋率。将三四级合并,取消了四级要求,提高了标准。对于400MPa钢筋,配筋率增加了0.05%。
2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钢筋的推广:推广使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以节省材料、节能减排。提高了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要求。
21、纵向钢筋配筋率的变化:一级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筋率提高到1.1。使用400兆帕钢筋时,配筋率需进一步增加。原来四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需增加0.1%的配筋率,现删除此规定。删除原因包括界定不明确及已有其他控制要求。
22、剪力墙钢筋最小配筋率:分别规定了纯剪力墙和部分抗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对于24米以下建筑,有特定配筋率要求。
23、附录中深梁的规定:删除了部分与高强钢筋相关的规定。提高了纵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24、国际规范对比:对比了美国规范和欧洲规范,我国规范在某些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应进一步改进配筋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