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必读
育儿路上,与你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J小D  ·  直播预告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必读

孩子说“不”的时候最适合定规则

父母必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2-27 07:30

正文



向来不赞成用“叛逆”这个词来形容孩子不听话。因为这个前提是,父母的要求都是对的。这显然是个笑话。没有一个成年人敢保证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那么,我们又怎能要求孩子都对呢?


在我看来,孩子所有被称为“叛逆”的行为,只是我们没有听懂他们“不”字背后的潜台词而已。


每当有家长提到叛逆,我一定会问“他们是叛了谁的逆?”如果父母说一,他们说二,这是叛逆吗?如果父母说吃苹果,他们却吃了香蕉,这是叛逆吗?如果父母说见人要打招呼,要有礼貌,孩子们不打招呼,就是叛逆吗?


很多父母一定听过“自我意识”这个词。通常专家都会说,孩子开始叛逆,是因为出现了自我意识。当我们的孩子到了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当孩子知道我是我,我有自己的身体、胳膊、腿(以前认为那都是妈妈的),我有我的想法,有时候也可以去做我想做的事情时,就开始各种所谓的不听话,爸妈的烦恼也由此而生。


这一现象正是个体心理发展里程碑式的标志。从此,孩子们将会在自我意识的引领下,不断出现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接纳以及自尊、自信、自强、自爱等一系列与自己相关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将最终影响个体是否能够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拓展,获得快乐,从而活出精彩的人生。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开始出现各种不省心、捣蛋、破坏以及各种探索行为,请为孩子鼓掌,他们开启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扇大门。




很多妈妈问我,那就任孩子为所欲为吗?


只有在规则内的为所欲为才是真正的自由,在孩子说不的时候,也正是给孩子立规则的最佳时机!


孩子设定规则。我碰到过最极端的例子是这个妈妈根本不知道有规则这回事,因为她根本不知道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她眼里,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对的。她的孩子最后变成了“小恶霸”,走到哪里都会把其他小朋友打伤、弄哭、推倒,家长带着孩子只要看到他,立马转移战场,没有人愿意跟他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成人的世界到处都是规则。穿衣有穿衣规则,开车有交通规则,上班有工作纪律,运动有比赛规则,学习有上课规则,我们都生活在规则里。心理健康,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对规则适应的能力。

孩子对规则的建构,就起始于他们出现自我意识之时。孩子说“不”,潜台词其实是这个规则我们可以更改一下吗?我能制定这个规则吗?




在那些小脑袋瓜里,规则具体又是怎么形成的呢?都包含哪些内涵呢?


第一,规则是关系下的规则,是建立关系的结果。

每个人都会有三种基本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让孩子学会与自己相处的规则,解决了孩子内心是否接纳自己的问题,让他知道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师生关系带给孩子懂得尊重权威、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规则;同伴关系带给孩子的是竞争、合作、分享、妥协、服从的社会规则。只要这个孩子有父母、有同伴、有老师,他们自然都会学到这些规则。正是因为规则不同,所以孩子表现出来的样子也就各有不同,这里的“样子”更多指的是性格层面的。



第二,规则的内涵源自父母最关心的事,到底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1.什么能摸,什么不能摸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水、玩土,喜欢一切你不让他们触碰的东西。我建议,让孩子尽情去玩水、玩土,甚至玩大自然中很多看上去不是很干净的东西。只要回家洗手消毒就可以,还可以专门准备一套玩水的衣服。但玩水也有规则:什么时候玩?玩多长时间?用手还是用工具玩?每次给孩子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去玩水,例如夏天每天晚上都要洗澡,那就在这个时间段给宝宝充分的玩水自由,不催促,也别害怕弄得满屋都是;下雨下雪天,带着孩子去淋淋雨、踏踏雪,无非是准备一双胶鞋,准备一把小伞,让孩子去抓雪、滚雪球、打雪仗。


2.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孩子一岁半以前,都是用嘴在探索整个世界,这是他们独特的感知外部世界的通道。所以,这个时候不要阻止他们吃手,不要阻止他们吃玩具,只要保证送进孩子嘴里的东西基本上是干净的就好。孩子的免疫力,就是在自然环境的摸爬滚打中逐渐提高的。研究表明,为了让孩子少得病而刻意保护的行为,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即使孩子到了3岁左右,还会拿到什么东西,或看到什么东西就把嘴凑上去了,这也是正常的,这时候只需要简单明了地告诉孩子,那个不能吃,或给孩子一个手势“NO,NO,NO”,然后用其他好玩的事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就好了。


3.电视可不可以看

我的答案是,可以看,但要有规则。如果可以,最好3岁之后再让孩子接触电视。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可以分两次看;给孩子设置闹铃,并提前两分钟提醒孩子即将要结束了;不要给孩子看有暴力倾向而无想象力的电视;跟孩子讨论电视里的一些剧情,让孩子们学着编故事。如果孩子3岁前就接触了电视,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分两次看;看完电视要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缓解宝宝未发育完全的视网膜压力;尽量选择动作较慢、人偶演绎的节目。记住,画面跳动得越快越对小孩子眼睛的伤害越大。



第三,允许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规则。如果你打算开始给孩子建立规则,那么首先需要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替孩子做得越少,规则就越容易建立。


  例如可以让孩子:

  自己收拾好玩具。有的时候孩子会要求大人帮助,你可以偶尔替代他(她)去收拾,也可以作为帮手,陪他去收拾。

  自己吃饭,而不是父母喂着吃。

  自己洗漱。

  自己穿衣服、穿鞋、穿袜子。

  自己扔垃圾。

  自己洗水果。如果不放心,家长可以先洗一遍,再让孩子洗一遍。

  养一盆植物或一缸金鱼。适合3岁以上孩子,让他们学会照顾其他人或物。

  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自己叠衣服,把脏衣服放到该放的地方。


自己决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开始的时候需要家长跟孩子一起制订时间表,时间设置的间隔要比较大,尊重孩子想做的事情,跟孩子商量你希望他做到的事情。对于3岁以后的孩子,事情可以尽量安排得多一些,鼓励孩子动手动腿。


孩子会在父母的尊重和放手中感受到做决定和独立自主的自由和快乐。这样的孩子会在父母的信任中慢慢习得自我管理的技巧,自然而然地内化各种规则、规范。相反,一个处处被替代、被包办的小孩,更容易显得笨拙、无措,也更容易被大人唠叨、催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的精力无法放在真正属于自己的事情上头,而是陷于日复一日跟父母的角力和纠缠里。



第四,孩子年龄越小的时候,规则的弹性应该越大。

只不过改变规则的时候,我们需要再建立新规则。譬如,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告诉他,下午可没有任何东西吃。可是孩子下午一个劲儿地喊“饿”,哭得似梨花带雨,奶奶就看不下去了,赶紧端过来吃的。


总是这样的话,孩子以后还是会不好好吃饭。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需要对规则做个修改。要么跟奶奶说无论孩子怎么闹,您都不要给吃的,这个估计很难行得通;另一个方法就是,如果你饿了,只能吃水果或几颗坚果,直到晚饭时间你才能吃东西。孩子越大,反而建立规则的弹性需要越小,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可以做到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了。


最后,请记得,不要以“叛逆”的名义阻拦孩子走向自主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珍视孩子每次的自我探索,这正是他们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建立的开始。


留言有奖

必读君将从本文所有留言中选出2位读者,各赠送一本《教育总会有办法》




图书推荐


《教育总会有办法

0-7岁对了,

孩子一辈子就对了!


罗静 著

东方出版社出版




本文节选自《教育总会有办法》,东方出版社出版,作者罗静

中科院心理所医学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博士后;

中科院心理所历时10年,10万名2-12岁儿童身心测评大数据研究成果;

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协会理事,妇女儿童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两个可爱孩子的好妈妈;

曾任国内知名早教机构副总裁兼学术总监; 数年高端早教中心实体店运营经验;

中国第一档科学育儿脱口秀《静观育儿》撰稿人、主讲人; 每年数十场全国大型育儿线下讲座及线上微课;

世界中联儿童保健与健康教育专委会主任

多本儿童早教专著:《爱从懂孩子开始》,《陪伴是更好的教养》《读懂孩子的敏感期》《教育总会有办法》。



你过去活的那么压抑,关老婆屁事?

爸爸妈妈,你们的焦虑最终伤害了谁?

尹建莉:你给孩子多少自由,他就还你多少未来

爱的排序:你把谁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