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一教育
“第一教育”是《上海教育》杂志公众微信号,并联合了《现代教学》《成才与就业》《教育参考》、上海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栏目等媒体,致力于成为专业的教育资讯服务者,与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实时互动,提供最前沿、有用的教育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岛日报  ·  山东大学宣布!停招27个本科专业,撤销10个专业 ·  15 小时前  
青岛日报  ·  山东大学宣布!停招27个本科专业,撤销10个专业 ·  15 小时前  
一念行者  ·  以大海而存在,让波浪境生境灭 ·  20 小时前  
武汉大学  ·  爆改J人!进来领取武大定制计划表 ·  昨天  
武汉大学  ·  满血版DeepSeek上线武大!还有高阶玩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一教育

大咖说丨周傲英:计算机科学教育是理解和驾驭人工智能的前提

第一教育  · 公众号  ·  · 2025-02-03 17:29

正文


随着DeepSeek的爆火,人工智能技术再次成为热点话题。近日,“数据赋能 AI助力”2025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论坛暨人工智能⁺教育学院揭牌仪式举行,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周傲英作“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机科学教育”主旨演讲。他提出,人工智能是新的科技革命、新的启蒙运动,计算机科学教育是理解和驾驭人工智能的前提。



以下内容根据周傲英现场讲话整理,有删节,经本人同意发布。




0 1
人工智能时代


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全新的,其根本特征是人工智能。我们需要 理解人工智能,才能驾驭人工智能,尤其是校长、老师,如果只是把人工智能当作工具来辅助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不够的。


2022年ChatGPT出现,它 比AlphaGo带来的冲击更加深远,因为下围棋的人毕竟是少数,而撰写文章是几乎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需要做的,ChatGPT能完成的任务与我们所做的事情相同。


事实上,人工智能早在1956年就已存在,IBM就曾努力推动这一进程,例如Deep Blue、Watson系统等。后来微软投资了OpenAI,不仅开发了ChatGPT、Sora,还致力于打造一个智能代理公司,让AI和机器也能够执行原本只有经过教育、接受良好训练的人才能胜任的任务。



0 2
新的科技革命


提到这场科技变革,就不得不说华人李飞飞。她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 她认为,数据重新定义了我们对模型的思考方式。从AlexNet到ChatGPT,都是将人类的工作转变为机器的工作。换句话说,就是“工业化”。一旦某事物被“工业化”之后,它就会成为“工业品”,而且不再稀少。


而这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已经从过去的科学引领技术,变为技术倒逼科学。人类做出了ChatGPT,对科学的认知却没有半点进步。


AlphaGo的成功源于大家下过的棋谱对它的训练,ChatGPT的成功源于大家写过的文章对它的训练,所以它们都是经验主义的胜利,因而新的经验主义呼唤新的理性主义。


这场新的科技革命是将应用场景与技术的创新、产业的落地一体化进行。


再说技术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瓦特、史蒂芬孙、富尔顿等其实都没有读过大学,都是学徒出身,技术本来就是从应用中产生,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一场新的革命。



0 3
对科学的反思


我们需要对科学进行一些反思。科学是什么?科学可分为三大流派:数理主义、实证主义以及量子力学流派。科学只研究现象及其规律,回答是什么、会怎样,而不回答为什么。回答为什么,那不是科学的任务,而是神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的任务。


科学研究包括实证范式、理论范式、计算范式、数据范式(“第四范式”)4种范式,“第四范式”是2007年提出来的。前三个范式都是自然科学的范式,它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现象。“第四范式”则回到以前的“开普勒范式”,先有大量已知数据,通过计算得出之前未知的理论。


如果说现代科学的诞生是第一次科学革命,那么“第四范式”就意味着第二次科学革命。它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人类总是会思考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而对于基于数据的相关性并不是那么敏感,“第四范式”使得科学回归本原,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方法经过前三类范式,螺旋式上升到新的起点。



0 4
对数据的反思


新时代,数据催生了新科学的诞生, 数据已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变成当前的新要素。因此,我们对数据的认知需要发生根本的改变。


数据不仅是计算机中可处理的信息,更是人类对世界认知的数字化表达。基于数据的“第四范式”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自然科学范式,因为数据成为连接万物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新的能源和动力。数据与传统能源如石油不同,它不具有稀缺性、独占性和排他性。数据的使用和共享能够增加其价值,而非减少。通过使用,数据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在过去十年,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大数据发展, 如果将数据视为一种新的动力,它将引领我们从工业经济、工业社会向数字社会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改变了工业生产方式,甚至会推动世界中心的改变。


数据将成为推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的关键力量。当前,我们所讨论的数字化转型或数智化转型,是基于数据的人工智能,而非其他类型的人工智能。这意味着数据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它不是弯道超车,而是开辟新赛道,所以需要“自我革命”。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更需要进行“自我革命”。


在中国,数据被视为“第五要素”。为了彰显数据的力量,我们需要构建数据赋能平台,就像我们做数据中台一样。首要任务是确保数据能够像电力一样,被送到千家万户、千厂万店,这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



0 5
计算机科学教育


在人工智能的大潮中,学会使用人工智能是第一步,这意味着不仅要能够熟练操作各类智能设备与应用程序,更要深入理解它们背后的逻辑与功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生活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其次要拥有编程思维,将大问题拆解为小任务、循序渐进、试错迭代,这种方式训练的是我们的思维,编程思维在这个时代尤其重要,它也许是数字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编程训练,还可以学会“普遍与例外”“不变与多变”等思维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


计算机科学教育同样也是劳动教育、抗挫教育,在编程的反复尝试中提升心理韧性。


计算机科学教育应与每个学科结合,不应视其为神秘之物,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新的教育理念,人工智能一定会“飞入寻常百姓家”。


前几年的线上教学给在线教育带来一次全社会参与的“突如其来,史无前例”的大检阅,不难发现,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大规模教育能够个性化,碎片化知识能够系统化,做好数字素养教育,需要发展真正的智慧在线学习,打造真正的在线学习平台,需要有真实的数据,让数据形成闭环,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最后我想强调: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场科技革命、新的启蒙运动,数据是第五要素和新动力,而人工智能是延伸智力的工具;计算机科学教育是理解和驾驭人工智能的前提,做好数字素养教育,需要发展真正的智慧在线学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