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放射性核素是核裂变产物,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是不会存在的,属于特殊的物理性污染。它来源于核武器爆炸、核电站泄漏、核反应堆的产物和废料,工业、医疗或科研过程也会产生。核辐射准确一点说应该叫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本质原因是能量的转移。它不会给人体造成任何感官上的感受,如果不经专业设备检测,即使身处其中我们也无从感知。
除了受射线直接照射对人体产生危害之外,放射性核素还可以直接沉积在植物上,也可通过大气、土壤或水进入食物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旦吃了核污染食品,就会产生持续性的内辐射伤害,即使低量的放射线也可能导致 DNA 受损,产生突变。虽然 DNA 有自我修复功能,但也有无法修复的风险。若产生异常的无法控制的增生,则会导致癌症或者使细胞、器官的功能失常;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上,则会遗传给下一代。
▲
图片来源于网络
WHO 对于消费核污染食品做了风险解读。
▲
WHO 对于消费核污染食品的风险解读
总结来说,核泄漏产生的标志性放射性核素主要有以下三种:
注:半衰期指的是,放射性原子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碘-131半衰期较短,大约三个月后,几乎所有的放射性碘将完全衰变而消失,在核污染初期可通过服用碘化钾防止碘-131的聚积。
铯-134和铯-137的半衰期较长,尤其是铯-137的半衰期为 30 年。不是说 30 年后就结束了,一般
至少要 10 个半衰期
,也就是要 300 百年!才认为其安全。所以铯-137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更大的威胁。
▲ 新闻视频截图
纵观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核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的核事故,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定义为影响最严重的 7 级特大事故。
来源:佘硕,徐晓林.核电站事故对国家食品安全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0(04):125-128
1986 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方圆 2800km² 50 年内禁止耕种,北半球所有国家都可测到放射性沉降物,生态恢复要一万年。
下图为 2005 年的铯-137调查图,
可以看到
事件发生
近 20 年后,铯-137的放射性沉降物检出量依然很高。
▲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