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90后小伙“电荷不存在”论文改写物理教科书?我们也可以做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08 11:51

正文

从5月6号下午开始,一篇文章名为《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将改写教科书》的帖文在网上火了起来。文中称“来自中国云南大学的一名科学家凡伟发现电荷并不存在,这意味着我国的科学家即将改写全球的教科书,这是我国科学家的胜利!”


文章还称,经过一个多月的同行评审,相关论文和实验已经通过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瑟夫森教授的评审,同时,论文已经预先发表在中科院的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 。


但事件很快就出现了反转。云南大学发出声明称“经查证,凡伟不是云南大学的师生”;网友向凡伟所称的外国专家求证,证实该论文并未通过评审。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篇广大网民肉眼都能辨别出来的、民间科学家写的、未经论证的论文,是如何发布在中科院的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上的呢?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平台?平台上发布论文,需要经过审查吗?具备学术论文发表的效力吗?


戳音频,听新闻



1

炒作:这篇声称“电荷不存在”的论文是怎么火起来的?


这名自称是云南大学科学家的90后小伙凡伟写的,题为《论电荷、电流、电场和磁场内在机制》的论文,2016年6月以全英文的形式发布于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共六页,作者单位是云南大学物理学院。



同时发布的还有另一篇题为《新的运动力学原理研究:空间结构与重力模型》的论文。记者随手将论文原文下载,放进翻译软件,往往会被翻译的完全不通顺的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竟被翻译成了流畅的中文版本。


而对于报道中论文及实验“通过瑟夫森教授评审”的说法,瑟夫森教授回复一名知乎网友说,这是假新闻,并在给另一位知乎网友清华大学博士@韩迪的回复里表示拒绝了为他(凡伟)写推荐信。



翻阅凡伟微博@凡无知2012 发现,这不是凡伟第一次跟教授“搭上关系”。他在一篇讨论引力和星体动力起源的文章中,自称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的回复,可这回复似乎并不算是指导...



时隔近一年后,真正让凡伟火起来的,是前天(6号)一个名为“青年传媒”的今日头条号发布的一篇名为《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将改写教科书》的帖文。多种信源显示,“青年传媒”的运营者正是凡伟本人。



昨天(7号)上午,“青年传媒”更新了一篇题为《我是凡伟,没想到一夜成了网红,改写全球教科书我志在必得》的帖文,文中写道,因为在论文上留了QQ邮箱地址,目前其QQ和微信已被“加爆”,全国各地的人都在找他,甚至其手机至今都只能选择关机。


另有媒体报道称,凡伟曾多次向媒体投稿进行自我炒作;目前,疑似凡伟自己运营的今日头条号“青年传媒”也已被关停。


2


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
≠  学术刊物


事件似乎已经尘埃落定,这就是一个民间科学家的自我炒作之路。但这么一篇文章是如何发布在被大众看来非常权威的“中科院”平台上的呢?这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呢?



记者尝试用个人网易邮箱即注册成功,并成功跳转到论文提交页面,提交了一份学校“期末作业”后,直接完成发布,只待审核。


昨晚,《新闻纵横》值班编辑也亲自试验了中科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的论文发布过程,首先,只需要一个机构后缀的邮箱即可立刻注册成功,平台并不会核实所提供的单位是否属实,而在发布过程中,提交论文电子版后,平台就显示提交成功,正在对论文格式进行审核。而根据平台论文发布流程介绍,在格式审核完成后,即可公开发布在平台上。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去年6月上线,主要为了解决科学家论文被“抢发”的问题,首先在平台上进行发布,即可保护学术成果的“首发权”。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黄向阳向记者解释了预发布平台中“预”的涵义:


它是国际通行的、学术发表的时候,为了避免首发权被出版商掌握,这样的一个学术共同体,做这样一个预出版的工作,’就是还没正式发表的文章。这个平台是一个开放平台,他只要发,我们认为它只要格式合格的话,就会把它公布在整个学术界,那么大家就可以对它进行同行评议。这个评议和期刊编辑部的那种是两个概念,这个就是接受更广泛的公众的监督和公众的评议。



原来“预发布”并不等同于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概念,“预发布”某种意义上只相当于给学术期刊送审这一环节,之后接受的是学术界广泛、公开的评审,被期刊审核通过后,才会公开在期刊上发表。


而认证为中国科学院在读博士的知乎网友表示,这其实是中科院开放给科技爱好者的平台,还有一个平台叫科学智慧火花,论文看起来都很高大上,但注册发文都是自发交流行为。


 

凡伟这篇论文为例,表面上看,这篇论文全英文写作+中科院+剑桥大学,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但是格式的不严谨已然泄露了这篇文章的“非正式”。


首先,作者将自己的名字翻译为wei Fan,不过稍微懂一点英语的人应该知道,正确写法应为Wei Fan……

 


还有,文中还提到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直接译为拼音Jia Fani,实际人家的名字叫Galvani。

 


此外,该论文留的是QQ邮箱,参考文献仅为一本大学物理教材...作者解释称,该论文创新点都属于自己的第一手知识,实在没有其他文献可供引用。



3

科学要严谨 学者更要自律


那诸如凡伟的这种禁不住学术推敲、甚至被吐槽的论文发布在平台上,出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释呢?黄向阳表示,公众要理解,开放的学术共同体平台,他的理念和学术期刊是不一致的。


一个开放的平台,它的理念,并不是说,我有很强大的审核能力、比如我掌握大量的信息,我知道这个人是哪个大学之类等等。我们的预出版平台在平台的申明、平台的规则上面,学术界大家都是了解的,公众确实有可能不了解,避免大家的误会,(向公众传播)也是非常必要的。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也表示,平台是本着相信广大学者会秉承严谨治学的态度,同时也提醒发布论文者需要慎重:


在这种开放的力量下,我们要求作者非常慎重的提交论文,对论文中所提交发布的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这在我们平台的声明当中是有的。


同时,张智雄也表示,对于凡伟的论文,平台将会立刻作出处理:


当然这篇论文,就云南大学的声明来看,作者的身份造假,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正在商量,怎么对这个论文进行撤销、处理。



可是这次下架,未来如果再次出现连作者单位、基本学术常识都是杜撰的论文,还能向平台上发布吗?张智雄表示,未来,平台要提升审核能力:

当然我们认为我们要多加强审核。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看你的论文作者、单位,你的论文合不合规,是不是研究型论文,后边的发布的东西都是作者要自己负责的。我们就会给他发布出去,让学术界来进行争论,到底怎么样。



凡伟声称“将会改写全球教科书,成为中国科学家的胜利”的论文,就这样要被下架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有的民间科学家都将被一棍子打死。这起事件更给所有民间科学家甚至身居学术界的学者、科学家一记警钟:科学需要严谨的态度,一个开放的平台,更需要学者的自律。


在《新闻纵横》结束黄向阳主任、张智雄副主任采访后,仅过去几个小时,中科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官方网站深夜在首页发布声明,称“鉴于凡伟未保证其论文发布所属机构名称的真实性、准确性,平台停止对其预发布论文的服务、撤销其论文,并将其列入非诚信作者名单。”


同时,声明再次提醒全国科研人员,在平台上发布的论文将会被科学界最大范围地开放获取和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受到更为严格的、有形或无形的“同行评议”。在这种“开放”力量下,论文提交者应更加注重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加慎重地向平台提交论文。



记者:王泽华、李行健

微信编辑:刘曦文

综合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有下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