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传媒,她关注未知世界的新发现和新进展,追逐已知现象的再探索和再认识。她讲述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话题的地理科学背景,用精准、精彩、精练的图文语言为大众提供科学话题和谈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总要走一趟最美天山路吧! ·  2 天前  
星球研究所  ·  《这里是中国3》首场大直播! ·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古蜀之地,你还是太低调了 ·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西藏林芝生态考察|活动报名 ·  4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就让我们在这场暮色里停驻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家地理

1700岁,两株桢楠的传奇

中国国家地理  · 公众号  · 地理  · 2024-09-28 09:00

正文


云峰有楠,傲然参天。

雅安的古树之王——

被称为桢楠王的两株古桢楠木,

虬劲苍郁,气象萧森。

桢楠古木守护着这片山水相间的土地,

见过1700年来无数来来往往的

人和故事。


1

山形水胜,木石前盟    


云峰山,又名马耳山,因山形酷似马耳而名,它是瓦屋山的北延支脉。瓦屋山在断块作用下在荥经县与洪雅县之间形成“四面临空,顶平如桌”的桌状山,其向北延伸,则形成一面陡峭、一面和缓的单斜山,云峰寺便位于陡峭一侧马耳山西麓。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步入云峰寺,参天古木下,红墙灰瓦,古意盎然,晨钟声声中,诗句中的如画景致扑面而来,清幽雅致,令人感慨:好一处清净地。摄影 / 书是波


马耳山虽然失去了桌状山的雄阔,但也给云峰寺带来让人津津乐道的好风水。它的南北两条细脉从高处延绵而来,将云峰寺揽入怀中,一脉为青龙坡,一脉为白虎岗。而源于马耳山的九龙溪也分出两股,一股为磨房沟,一股为楠木沟,两股溪水分别绕寺院两侧而下,在寺前合二为一。


而云峰寺,又名太湖寺,相传因寺名“太湖飞来石”,寺因之为“太湖石云峰寺”。太湖石、太湖寺,大概太容易混淆,慢慢太湖寺反而成为寺庙的名字。


桢楠林和云峰寺,背后的云峰山藏在缭绕的云雾之中。

供图 / 荥经县委宣传部


这块石头如今还在寺前,周长不过数丈,但的确长得“骨清奇,相有异”,难怪古人揣测为女娲补天所遗。其实此石既非天外飞来,也非女娲所遗,而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所出。从山脚拾阶而上时,我便注意两侧多有这种岩石。这种岩石中因为含有可溶解的物质,遇水时会发生溶蚀现象,因而多孔洞,又称窟窿石。这种岩石盛产于太湖地区,因此称之为“太湖石”。岩石虽为本地所出,但在雅安一带却并不多见,所以被当成“域外飞来”,便不足为奇,这也算是给云峰寺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到云峰寺,自然是奔着桢楠古树而来。天王殿前的两棵古桢楠,树干硕大挺拔,树形优美婀娜,据测定已有1700年的树龄了,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桢楠树,被称为“桢楠王”。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云峰寺的层层殿宇沿着山势起伏、错落有致,周围被层层叠叠的高树环抱起来,气象萧森。两株桢楠正位于山门内天王殿前的庭院正中,巨冠凌空,如擎天之柱,树根盘错,如群龙虬结,经历风雨侵袭,岁月变迁,巨木岿然不动。摄影 / 朱含雄


两棵桢楠古树正对寺庙大殿,位于寺庙建筑的中轴线两侧,分列山门通往大殿的石梯左右,显然不是随意生长。树王旁边,另有两棵古香杉,笔直挺立,犹如两炷高香敬献于佛殿之前。显然,这四棵古树,虽不同年代,但都必然和身后的建筑有密切关系。古人有在庭院、庙堂等建筑的门前种树的传统和风俗,既可强调建筑的神圣与庄严氛围,又可增添建筑的美感。


1700 年前,正值西晋八王之乱之后,中国最为分裂、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羯、鲜卑、氐、羌等纷纷崛起,中原大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频换大王旗,百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北方士族纷纷衣冠南渡。然而,南方亦非清静之地,距荥经150公里的成都,氐族李雄建立“成汉”,自称皇帝,但王朝仅仅维持了40余年,成汉最终被东晋桓温所灭。


桢楠花开。摄影 / 李依凡


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道教,因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道教创立之后,迅速在蜀地得以传播。100多年后,一位道人来到云峰山,看上了这里山川秀色,便以这里的黄姓宗祠为基础,修建起了一个道观,并在观宫门前种下两棵桢楠树。在之后的岁月中,道观几经毁建,后来干脆改换门庭,成为佛教寺院。但这两株桢楠却根深叶茂,宠辱不惊地活到现在,活成一个奇观。


绿云掩映中的云峰寺。摄影 / 李依凡


古人曾有一首描写云峰寺的诗,诗中写道:


 道人不是无情者,赠汝云峰一片云。


云峰山并不高大,诗中的一片云,也许就是指云峰寺周边拔地而起、绿云缭绕的古楠林。遥想当年,那位不知名的道人,种下桢楠,泽荫后世千年,为这片山林殿宇书写下一个缥缈又真实的开始。


奇妙的是,这两棵有着1700年历史的古木,始终与旁边那块“太湖飞来石”相依相伴,让人生出许多有关“木石前盟 ”的美丽联想。


2

万物生长,一木独尊    


站在有着1700年树龄的古桢楠树面前,尽管心已有所备,仍然被它粗壮挺拔的气势所震撼。


祯楠王(左株)全景。摄影 / 尹钢


两棵桢楠巨树,左右分列,同时栽种,相同树龄,貌似孪生兄弟,其实仔细观察仍略有区别。左侧这株高29米,胸2.24米,在约5米处分杈为两枝,两枝粗细均匀,树形完整。而另一株树高31米,胸径2.48米,树在2米处出现分杈,一枝枝叶繁茂,一枝有雷击火烧的痕迹,让树的重心明显向枝繁的一侧倾斜,尽显沧桑之态。


立于树荫之下,一颗种子“啪”的一声掉落在笔记本上,拿在手上细看,黑色的核果呈椭圆形,有黄豆般大小。一棵参天巨木,萌芽于这如豆大小的种子,生命的奇迹,令人惊叹。


桢楠种子。摄影 / 李依凡


云峰寺 1700年的古桢楠并不孤独。也许正是这些种子的四下散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也许是后人不断地栽种,围绕云峰寺的树渐渐多了起来。慢慢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浓荫匝地,形成一个古树群落。


在这群落里,建档的古树名木多达199棵,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便有68株,300—500年之间的二级古树36株,100—300年之间的三级古树95株。而其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桢楠便有120株,润楠23株。千年以上的古树多达18株,其中桢楠15株,银杏2株,枫杨1株。

老照片为 1939年“川康科学考察团”来到雅安,中国早期著名摄影师孙明经拍摄的考察团成员在桢楠王前的珍贵影像,从图中可以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树干的巨大。当时,人们意识到,长期大规模的抗日战争需要经济与物资的支持和保障,去哪里寻找支持?因此才有了这次深入川康腹地的科学考察。时光流转,80 多年后,巨树依然,江山依旧,令人感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绵延力量。供图/孙健三 荥经县委宣传部


据2021年的最新统计数据,雅安市有一级古树172株,仅云峰寺一地便占了40%。全市有樟科楠属、润楠属百年以上古树412株,仅云峰寺一地,便占了近35%。可以说,整个雅安市现存500年以上的古树,百年以上的楠木树(桢楠、润楠),有三分之一以上都在云峰寺。这片罕见的古桢楠群落名列雅安十大珍稀植物群落之首,被央视誉为“中国最美的古树群落”,果然名不虚传。


雅安十大古树之雨城红豆杉。红豆被古人寄予了无限柔情。位于雨城区碧峰峡镇的这株树龄约2700年的红豆树,是四川古树名木中最高、最年长的一株。春天花开满树,为雅州一大胜景。摄影/杨超 


任何一种自然现象、独特文化的形成都不是凭空而来,都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甚至地理是决定性因素,历史地理学者将其称为“地理机会”。云峰寺古桢楠群落的形成也有其地理机会。这个地理机会就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的复杂、多元地理和华西雨屏带在这里形成的良好生态环境。


楠木,在植物学上属樟科的楠属和润楠属,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为楠属,而云峰寺的桢楠主要为细叶楠,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喜欢气候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


桢楠林中鸟儿嬉戏。供图 / 荥经县委宣传部


雅安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陡跌转换地带,正是因为有西部和北部横断山阻挡青藏高原干燥寒冷气流侵入,同时又截迎东南暖湿气流,因此沿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的交接过渡带,便成为我国降水最丰沛的区域之一。这条多雨带,就是著名的“华西雨屏带”。


雅安十大古树之陇东柞木。位于宝兴县陇东镇陇兴村,

树龄约 530 年老树虬枝,飞舞盘旋。摄影 / 张华


山水转承的复杂地形,多山地、多峡谷、多河流的多元地貌,多雨、多云雾的湿润气候,成为解读雅安自然地理的关键。这里拥有原始性、原真性良好的山地生态系统,是公认的“天然生物基因库”和“动植物博物馆”。这里既是19 世纪以来,西方探险家、动植物学家考察、探秘的热点地区,也成全了今天天府之肺、生态家园的美名。


1865年,法国传教士戴维第一次在雅安见到大熊猫和珙桐树。30 年后,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受戴维的“引诱”来到这里,他不仅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珙桐,还在雅安发现并命名丁香、西南蔷薇等28种植物物种。雅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既是他们来这里的理由,更没有辜负他们远渡重洋的艰辛。


雅安十大珍稀植物群落之周公山野茉莉 · 峨眉含笑群落

野茉莉和峨眉含笑相伴,错生、散生分布于茂林中,集中连片约 6000 亩,花开时清香四溢,芬芳醉人摄影 / 祝丽琼


值得欣慰的是,100多年以来,雅安的生态系列仍保持最原真的完整性,森林覆盖居四川省第一,青衣江的水质位居全国第一,空气质量多次位居四川省之首。在荥经,人们还发现了世界最大的野生珙桐群落,面积超过30万亩。这就是云峰寺古桢楠群落能在这里开枝散叶,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的地理机会。云峰寺门前的这两棵 1700年的桢楠王,既是大自然留给这里最好的生态赞歌,也是进入“绿美雅安,熊猫家园”的自然之门。


3

巨树参天,皇木传奇    


桢楠树形修长正直,树干粗壮雄伟,木质细密坚固,历来被视为栋梁大材,广泛用于制棺、造船和建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论楠木:“(其)干甚端伟,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围。气甚芬芳,为梁栋器物俱佳。盖良材也。”


公元1406年,朱棣开始营建北京城,命工部尚书宋礼入川督办木政,为修建紫禁城采办顶梁大木。从而开启了西南地区长达400余年,跨越明清两代的“皇木采办”历史。仅仅是根据记载,这期间单在四川采办“皇木”就达23次,运走的“皇木”便超过53000根。


明长陵恩殿,顶天立地的硕大立柱与梁枋等楠木木构未加过多装饰,却在幽幽光泽之中,自有一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气韵,这

便是金丝楠木的魅力所在。摄影/张智


而堪当大材的桢楠、香杉更是宫殿金柱(擎天柱)的首选材料,因此成为“皇木采办”中的重中之重。这些原本藏于深山僻地的参天巨树,也因此有机会成为皇宫殿宇的栋梁,既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也享受着皇家的尊崇。


北京太庙享殿,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殿内梁栋饰金,地设金砖,68根大柱及主要梁桥均为金丝楠木。摄影/王凯


云峰寺所在的荥经是否是皇木的采办地,史料已无清晰的记载。但雅州在嘉靖、雍正、乾隆年间都有相关皇木采办的记载,雅安还曾经设置专门的官员负责楠木的采办和运输,至今在大相岭南北两侧,都还保留了大量与“皇木”有关的地名。


左右滑动查看

金丝楠木的金丝实际上指的是木质纤维间凝结出来的十分细微的结晶体,一旦有光的作用,这些结晶体凸显出较强的反光效果,看上去就像金丝一般亮丽。文玩界对金丝楠木的花纹有金丝纹、凤尾纹、水波纹、雨滴纹、山峰纹等多种不同的分类和描述。摄影/李依凡



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当时有多少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地进行踏勘、选材,又有多少人“足胝履穿,攀藤侧立”(《清史稿》语)地伐木、架厢。多少参天巨树从高山穷谷、大渡河、老箐密林被选伐出来,然后沿青衣江、长江、大运河……千里北上,最终成为北京紫禁城皇宫殿宇的金柱栋梁。


芦山县平襄楼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国的平襄侯姜维而建,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梁柱皆为金丝楠木,造型大气宏阔。摄影 / 何斌


距云峰寺仅数公里的荥经县严道街民主路,有一座不甚起眼的小寺隐逸在闹市之中,名叫开善寺。建于明代成化十二年(1476年),正值皇木采办最盛之时。作为四川省少数历经数百年而不倒的木质建筑,开善寺于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善寺正殿为明代建筑遗存,16 根大柱全都是桢楠木,每根原木直径都有约半米,殿宇斗拱上有着龙、象图案的精美雕刻,虽经 500 多年风雨,依然精美绝伦。摄影/周乐天


如今,寺庙的正殿和观音殿保持完整,其支柱等木构造全部由桢楠所建,梁、枋、斗拱等残留的明代旋子彩画极其珍贵。在皇木采办时期,不是所有树木采伐后均有机会北上,大多数桢楠都因成材不佳而被弃之山野,这就是所谓的“伐十得一”。这座开善寺也许就是利用当年采伐后未能北上的“废材”所修建的,也许是当年的官民将一部分皇木偷偷地留下来,修建了这座寺庙,来报答荥经百姓。


4

因寺而活,因树而兴    


楠木在历史上曾经大面积分布,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雅安大相岭一带,“山林参天,岚雾常晦”。而现在我们很难再见到天然的楠木林,仅见散生的独树或小片聚生林。


实际上,在明清两代长达数百年的大规模采伐后,清代中叶时上报朝廷的奏折中便经常出现“已伐尽”“亦难得”“无成林者”等语。曾经的莽莽桢楠林海,最终消失殆尽,仅有零星孤木遗世。所以,当荥经云峰寺古桢楠群落被发现后,才显得如此弥足珍贵。那么,这个罕世的古树群落,又是如何躲过皇木采伐的刀斧之灾的呢?


这让我们想起古桢楠群落所处的环境。除了山水形胜的地理优势,我们发现所有古树都围绕在云峰寺建筑周围,也就是以云峰寺殿宇楼阁为中心形成一个古树群落。显然,这片古桢楠群落之所以逃过历朝历代的刀劈斧锯,和云峰寺一定有密切的关系。


黑白图片为80多年前孙明经拍摄的云峰寺藏经阁老照片,新旧图片对比,令人感慨,感谢那些保护古建筑的人们,是他们的努力,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留至今。供图 摄影/孙健三  王江


查阅云峰寺的历史脉络,其实语焉不详。“始建于唐,赐额于宋,兵毁于元,重建于明,续修于清,历经了千年沧桑巨变”。这是有关云峰寺引用最多的资料。是先有树还是先有寺,因树而建寺还是因寺而栽树,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这里超过千年的古树便有18株之多,而最古老的两棵桢楠,更是栽种于两晋时期,距今1700多年,远在唐之前。那些千年前种下楠木的种树人,留下绿云一片,荫泽后人,令人感慨。


树因为生长在寺庙,历代百姓将其当成了神佛之物,生出敬畏,所有采办皇木的官吏,所有采伐皇木的民工,都因敬畏而自觉地绕开这里,树在无形中得到了“佛”的庇佑。而云峰寺,也因为有这一片古桢楠树,一代一代的高僧才因此被吸引而来,寺庙日臻恢宏雄伟。一批一批的名人雅士才因此来这里寻古访幽,寺庙名声日盛,香火更旺。


抚摸桢楠,与时间和生命对话。摄影/黄继元


不仅是寺庙的僧侣,其实历代的朝廷、政府、民间都是这片古桢楠的“保护者”。2013年“4·20”地震发生之后,自贡市对口援建荥经县,援建人员偶然间发现这里古桢楠有白蚁病虫,遂派出自贡市白蚁防治科学研究所(全国仅三家)的专家为古树治病。而如今,中国古桢楠王公园已经建成,“一树一证建档管理、一树一策保护措施”也陆续展开…… 雅安以古桢楠群落为代表的绿水青山迎来新一代的守护者。


古树下的茶席。摄影/李依凡


结束考察,即将离开云峰寺时,我看到了堡坎上镶嵌的一尊石雕。石雕不大,上面雕刻着三人合一的人像,左边是一戴方巾的儒士,右为一大耳垂轮的僧人,中间一人发髻高耸,是道士。这图案是1988年云峰寺修缮观音殿前堡坎时偶然发现的,人们给它取名“一团和气”。云峰寺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寺庙在不同时期供奉各自的神,但老百姓却凭空想象,创造出这个集儒、释、道于一身的“三教神”,无意中把和谐共生、和气致祥的朴素思想用最朴素的形式呈现出来。


云峰寺的一面墙上写着5条告示:不收住宿费,不设功德箱,永远不收门票,不得带酒肉入内,不烧高香。在进门处,放有细香,标明“免费取用”。

高尚、正直、忠贞、文雅…… 这既是顶天立地、卓尔不凡的桢楠巨树的品格,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世代流传于心间的美好。




2024年9月27日,

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

暨第十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

在雅安召开。

《中国国家地理》特别制作

《绿美雅安 熊猫家园》特辑

以大地理视角

梳理雅安山河肌理和人文精华、讲述雅安故事。


欢迎您,发现雅安!


本文摘自《绿美雅安 熊猫家园》特辑

《发现雅安》一文,有删节。

撰文/李忠东

编辑/林非


推荐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  ·  总要走一趟最美天山路吧!
2 天前
星球研究所  ·  《这里是中国3》首场大直播!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古蜀之地,你还是太低调了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西藏林芝生态考察|活动报名
4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就让我们在这场暮色里停驻
5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