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5月6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边的邮政总局热闹异常。
浓雾散去,阳光和煦,人们兴致勃勃地赶到宽敞的工农业大厅,围挤在桃花心木的柜台前,用一枚枚金光闪闪的英镑,争相换购一张张新问世的“黑便士”邮票。
一连两天,柜台里总能见到一位身材魁梧、长着络腮胡子的职员,在细心地观察邮票出售的情况。
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邮票第一次在伦敦问世,邮局喧闹异常。”
第二天他继续写道:“昨天售出了价值2500英镑的邮票。”
他就是罗兰·希尔,由于他对邮政改革的贡献,并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 ”而名垂青史。
在邮票诞生之前,邮政收费是按照信件用纸的张数、投递路程的远近逐件计算的,而且是由收件人支付邮资,收费的标准也很高。
罗兰·希尔(ROWLAND•HILL)是英国吉德敏斯特人,历任小学校长,英国移民事业协会秘书和财政大臣的顾问等。
其实,罗兰·希尔发明邮票缘于一次机缘巧遇。
那是19世纪30年代的某一天,伦敦一个中学的校长罗兰·希尔正在街上散步,他遇见一位邮递员送一封信给一个小姑娘,可小姑娘只是匆匆瞟了一眼,马上又把信还给了邮递员,说:“我没有钱收信。”并与邮递员发生了争吵。
罗兰·希尔问明了争吵原委后,便掏出钱替小姑娘支付了邮资费用。这位小姑娘非常感激他,同时羞怯地告诉罗兰·希尔说,信是她远方的未婚夫寄来的,因为邮资昂贵,她支付不起,所以不能收。
因为他们事先已经约好,在信封上画一个圆圈代表他身体很好,只要看到信封上有圆圈,不必支付收信钱。
罗兰·希尔听后恍然大悟,知道了小姑娘拒收信件的理由。但同时,他也从中觉察到英国邮政管理上的漏洞。
1837年,罗兰·希尔发表了那篇有名的论文《邮政制度的改革── 其重要性与实用性》。
他的改革建议简称为“ 一便士均一邮资法 ”,主要内容是,在英国本土对二分之一盎司以内的信件统一收取一便士的邮资,邮资必须预付。英国政府最终采纳了这一提案,罗兰·希尔被聘为财政部职员。
1839年,英国财政部公开悬赏征求邮票设计图案,收到了大约2500多件作品,对其中4件设计颁发了一等奖,但没有一件被采用。
于是,罗兰·希尔亲自动手设计。
他以威廉·韦恩精刻的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纪念章作原图,画了两幅邮票图稿。
邮票由雕刻家希恩兄弟雕刻版模,帕金斯·信有限公司承印,在白色无底纹纸上,对着阳光一照,可以看到每枚邮票的正中有一小皇冠水印。
1840年5月1日,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 ”邮票就诞生了。由于面值以便士计量,用黑色油墨印制,故称黑便士邮票。
原定于1840年1月1日启用的邮票,因设计的延误,1840年5月6日才正式开始使用,当年重印了11次,共印了6800万枚。而与“黑便士”同时使用的还有“蓝便士”(面值两便士的蓝色邮票)。
从此,邮票在世界上诞生了。
“黑便士”的问世,使英国邮政收入出现了增长。1846年起,罗兰·希尔还被任命为英国邮政总局局长秘书、高级秘书,1864年退休。1864年受封为爵士并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民法博士学位,1879年获伦敦市荣誉市民称号。
“黑便士”邮票使邮政工作大大前进了一步,标志着世界近代邮政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黑便士 ” 是颜色和面值的合称。它采用黑色雕刻版印刷的无齿孔,不标国名,只有女王的肖像,当时世界上还无邮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邮票的国家,至今英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邮票上无国名的国家。
图案上方有“邮资 ”(POSTAGE)字样,下方是表示面值的“ 一便士 ”(ONE PENNY)的字样,一便士为黑色的,印张每行由12枚邮票组成,共20行,每张240枚。
这是因为英国当时币制为1镑=20先令=240便士,一行12枚正好是一先令(12便士),一个全印张正好一英镑(如下图)。
由于邮票刚刚问世,人们还不大懂得邮票是什么,所以每整张“ 黑便士 ”的纸边上者印有说明文字:
“ 每一枚邮票是一便士,每行十二枚售一先令,每全张售一英镑。把邮票贴在收信地址右上方,涂湿标签时,请勿擦掉背胶。”
本文来源于:
紫轩收藏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