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意写作坊
分享写作技巧,交流写作经验,提供写作练习,给予写作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廣告狂人  ·  独家:格力改名背后策略! ·  19 小时前  
他化自在天  ·  《从艺术家,取长补短》(营销艺术入门1/la ... ·  3 天前  
黑马营销  ·  短剧全球化浪潮来袭,谁才最大赢家? ·  3 天前  
一念行者  ·  以大海而存在,让波浪境生境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意写作坊

我们不过是故事的偷听者

创意写作坊  · 公众号  ·  · 2018-01-16 18:13

正文


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要素。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示和分析视角,但是不论怎么描述,视角最终关注的还是作者、人物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那么, 这个问题就可以转换为:谁在说?对谁说?


谁在说?



人称是作者在确定视角并开始写作时首先要明确的。选择谁来说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小说可由第三人称(她走进刺眼的阳光里)、第二人称(你走进刺眼的阳光里)或是第一人称(我走进刺眼的阳光里)这三种人称来叙述。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小说是由作者来讲述,第一人称小说则是由饰演“我”的这个角色来讲述的。


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视角就是由作者来讲述故事。根据作者对故事情况的掌握程度,第三人称视角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全知视角

“全知作者”掌握了所有的信息,他直接把本应由读者思考得出的东西告诉了我们。一个全知作者可以这样:


(1)客观地叙述故事的进展。

(2)对人物的内心了如指掌。

(3)为我们解读人物的外表、语言、动作和思想,即使人物本身并非如此。

(4)不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从全景、远景、微观或者是历史的角度,为我们展示并告诉我们某处发生了什么,过去发生了什么或将来会发生什么。

(5)为读者提供综合的反思、判断和真相。


有限全知视角

有限全知视角是指作者可以部分拥有全知作者那样的叙述自由。该视角最常用的形式是,作者从这样的视角客观地看待事件,并允许他自己走进一个人物的内心,而不是其他人物的内心,也不具备明确的判断能力。


有限全知视角对短篇小说尤其适用,因为它能很快确立人物的视角或者感知途径。短篇小说是一种压缩的文学形式,它的时间或空间只允许它形成一种意识。 坚持从外部观察和始终紧扣一个人物的思想,有助于控制故事的焦点,还可以避免拙劣的视角转换。


有限全知视角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它能够模拟我们个人的生活经历,即我们是无法洞穿别人的心理或动机的,那么这种模拟就会使冲突或斗争得以产生,并为小说的创作带来灵感。


客观视角

客观的作者将其知识限定于人物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所能观察到的外部事实。


第二人称

第一和第三人称是文学作品最常用的叙述视角,第二人称只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性的叙述视角,但这种叙述视角还是值得一提,因为有些写作者热衷于此。

洛丽·摩尔的《成为作家》就为我们展示了读者是如何被第二人称的表达手法变成故事人物的。

首先,要试着成为另外一个人,可以是任何人,如电影明星或宇航员,电影明星或传教士,电影明星或幼儿园教师,世界领袖,遭遇惨痛失败的人。如果是一个失败者,最好在年少时经历过失败,比如在14岁时,早早的关键醒悟有助于你在15岁时就能写出抒发理想遭遇挫折的短诗。可以写池塘,樱花,风掠过飞向山林的麻雀的翅膀。

作者在行文中赋予了你,也就是读者特定的特征和反应,假定你就是作者要塑造的那个人物,从而让你更加深入和密切地融入到故事中。

有些作者采用第二人称描写创伤,因为那种置身事外的感觉可以消弭情感的大起大落,同时给人一种震撼力;而有些作者使用第二人称是为了使个人的体验具有普遍意义。

第二人称故事的基本模式是将“你”作为故事的一个人物角色。当人物在书信和独白中的称呼为“你”时,其实叙述者仍然是“我”这个角色。


当全知作者用“你”称呼读者(你会记得约翰·多德林被困在多佛的峭壁上来回摇晃的情景),这就是作者对读者的“直接称呼”,但并没有改变第三人称叙述的基本方式。只有当作者把“你”变成故事中的角色,这样的故事或小说才算得上是用了第二人称叙述。

不同于第三和第一人称叙述手法,第二人称关注的是人称本身,而且很难保持不变,因为它一不留神就会跳转到第三或者第一人称。当然,也有读者不喜欢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因为他们无法从故事的人物身上找到共鸣(你进了酒吧,喝得酩酊大醉)。虽然第二人称不大可能像第一和第三人称那样成为主要的叙述方法,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你会发现采用第二人称叙述是一种诱人的体验。

对谁说?

在选择叙述视角时,作者给故事的叙述者和潜在的读者都预设了一个身份,也就是这个故事是讲给谁听的?

讲给读者

大部分小说都是讲给“读者”听的,这是文学的惯例。当我们打开书,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观众中的一员。毕竟,故事叙述者,不管是全知的作者还是叙述故事的人物,通常把读者看成是开放且愿意配合的普通人,而且他们认为那样讲故事无须什么理由。

对另一个故事人物讲

更具体地说,故事可以讲给另一个人物或另一些人物听,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读者只是“无意中听到”故事而已,讲故事的人就当我们不存在。

1)在书信体小说或故事中,叙事的内容全部是一个人写给另一个的信或人物之间的通信,收信的人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好朋友或亲戚之类的,如几乎每年都会读李·史密斯的《圣诞家书》(The Christmas Letter)的读者。

首先,我为去年没有写圣诞信而感到抱歉(抱歉没有回电话,也没有回信等)。事实上,那段时间我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没做。当时我被一些事情吓坏了,动弹不了。后来,我又特别忙。已经离婚的玛丽贝思那时来信告诉我:“不要做任何重大决定。”建议是不错,可惜我没有听她的。我同意了分居协议,同意结束这段无过错的婚姻,也同意了桑迪马上卖房子的计划。我只是想结束这一切,就像有时你突然抑制不住冲动想整理衣柜一样。


2)讲故事的另一种常用方式是独白,由一个人物大声地讲给另一个人物听。

当然,这种变化可以是无限多的:叙述者可能是对朋友或爱人亲密告白,或是在评审的大众或民众面前陈述事情的原委,或是在写一份专业性的福利情况报告,其中不能包含个人情感,抑或是在写一封情书,倾诉衷肠,其实他和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封永远也不会寄出的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