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貌貌狼 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ID:cjlydaily)
最近几年,又有更多城市加入了“地铁城市”的大军。地铁带来了方便的生活,更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但过快布局带来的问题,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这场城市建设的狂飙突进: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地铁吗?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地铁梦”,但现在它们要冷静一下了。
今年8月,内蒙古多条地铁项目被有关部门叫停,其中包括已经开工近三个月的包头地铁项目。动辄百亿级资金规模的项目,为什么说停就停?
据了解,包头市地铁项目被叫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财政收入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匹配,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公布的包头市2016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71.2亿元,而按照发改委此前下发的《关于印发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的通知》,包头市规划了6条地铁项目,总计182.5公里,总投资为305.52亿元,地铁项目此前考虑采用PPP的建设模式,其中由包头市地方财政负担的资本金部分为122.21亿元。总而言之,包头市想要推地铁项目,但财政预算不够,只能靠PPP模式找企业凑钱,但借钱增加了包头市政府的债务规模,实际上是一种变相举债。在今年年中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控制资产负债率,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各地政府的基建投资项目自然成为重点监督目标。
从2014年开始,三线城市拉开了一波地铁建设的热潮。爆发增长的地铁建设项目,可以有效带动钢铁、水泥、电力、装备制造等上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广泛促进就业,据了解,地铁运营每公里至少可以制造60个就业岗位。
此前国务院“81号文”规定,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的要求包括城市GDP过千亿、财政收入过百亿、主城区人口超300万、每公里客流强度3万人以上等等。按照这个标准,截至2016年末全国获准建设轨道交通城市达到43个,开通运营的有27个,运营里程达到3100公里,而按照此前规划,到2020年符合国家建设地铁标准的城市将到达50个,全国投资规模达到万亿级。
今年中央开始着手处置风险问题,出于削减政府债务规模的考虑,投资审批程序将会更加审慎。今年下半年,财政部门接连出台50号文、87号文,用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问题,地方融资受到了很大影响。目前由包头地铁项目引发了一批各地轨道交通类基建项目停工的高潮,原来已经获批的项目,很有可能在今后被叫停或延缓。
从表面上来看,政府部门负债增长问题并不大,但部分融资是通过平台完成的,这实际上是将政府部门债务转变为国有企业的杠杆。国有清算银行数据显示,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已经由2010年的119.9%上升到2015年的170.8%,而其中主要是国有企业的杠杆率。
此外,从总体上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实际资本收益并没有明显的上升,换句话说,投资效率开始下降,投资造成的上游产业发展并没能有效地传导到下游产业,也未能有效地带动民资跟进。资产毕竟是有限的,长久以来经济依靠投资拉动的模式很难持续。
政府的确需要花费很大功夫,才能将GDP增长、经济发展和自身债务很好的协调起来,但它们必须努力去做这个平衡者的角色。
除了满足投资的冲动,地铁能够带给城市的,是一种期许:它是现代化“大城市”的标志。包头地铁获批时,就有不少包头媒体和网友们纷纷用“扬眉吐气”来形容即将开工的地铁项目,谁都没有想到三个月后,这种自豪感顿时化为一片惊诧和失落。
问题是这些城市真的需要地铁吗?据《中国青年报》消息,目前中国在运营的包括上海、北京、深圳这些城市在内的地铁线路中,达到盈亏平衡的不足十条,这也就意味着绝大部分地铁项目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就曾指出:“(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在由大社会经营时,其利润常能补偿所费而有余。”即便真的要将运营当做非盈利性的公共事业,用税收作为资金支持,也需要依靠广泛的人口基数和社会需求,否则就会造成新的浪费。
想要克服一种感性的冲动、站在长远的角度去认真思考公众利益是很难的。这需要开放的舆论环境,建立完整的公众讨论规则,提供公开透明的信息,最重要的是需要时间,无论是作为公众还是决策者,都需要告别急功近利的心态,仔细考虑、谨慎做出选择。
联系我们
财经郎眼Daily
ID:cjlydaily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转载|合作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