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
即将到来!伟大的经济卫国战争(上)
即将到来!伟大的经济卫国战争(中)
十二
相信读了本系列的前两篇文章,你一定会记得那句话:
在经济危机伴生的再分配效应之下,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当年苏联刚刚成立,还是一个木犁耕作的农业国,可是短短十几年之间,苏联在沙皇斯大林的带领下,完成了历史上最快的工业化,随后击败了横扫欧洲大陆的德国,最终与美国成为了世界的两极。
苏联能够打赢卫国战争并全球称霸的因素很多,而其中最关键的,
就是1929年的那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大国实力转移。
在那场金融危机导致的大萧条之下,所有的西方工业国都遭遇了大规模的破产,大量禁售的工业流水线荒废后,以白菜价甩卖。
而此时的沙皇斯大林,牺牲农民利益,把口粮当做余粮征收上来,用来从欧美购买成套的原装生产线并雇佣工程师,得以迅速推动苏联的工业化。
要知道,这种全套的工业化生产线与工程师都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实力,不会进行交易,当年中国替苏联打了一场朝鲜战争才换来了部分低端的生产线,而中苏关系一冷,这些生产线和工程师就旋即被撤回,中国工业化进程立刻就被中断了。
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自身难保,资产价格跌入谷底,才会打破意识形态的沟壑,向敌对的国家,提供原本出口管制的先进生产线。
而苏联就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再分配效应之下,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十三
按照权威人士和基辛格的这套“大国实力转移理论”,这种经济危机引爆的全球性的转移机遇百年一次。
恩,在1929年危机的80年后,2007年美国再一次引爆了全球经济危机。
那一年的中国,也像80年前的苏联一样,通过之前多年的剪刀差与血汗工厂出口,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苏联替换成中国,农民替换成工人,牺牲替换成下岗,就会明白。
但是,我们只猜到了开始,却没有猜到结局,当年以铁血手段积累下来的资本,并没有在危机时刻去购买美国的生产线,却在国内搞起了房地产与基建。
对的,我们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全球的经济。
十四
当然,在这场经济危机之中,我们也有很多亮点,其中最为大家知晓的,就是2010年
浙江的吉利汽车收购了沃尔沃汽车。
当年福特以64亿美金收购的沃尔沃汽车,再加上随后投入的过百亿研发投入,最终却以18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中国吉利。
这次交易的背景,是福特在07年金融风暴中亏了两百多亿美金,福特的董事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割肉甩卖旗下当年高价购入的资产,当时卖的不仅有沃尔沃,还有捷豹和路虎。
最终,李书福突破重重阻力,吃下了沃尔沃。
但即使
是浙江吉利这样拥有的强大背景的企业,这笔才十几亿的收购都步履维艰,在没有中央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国内银行无人敢贷,差点因为融资不到位而夭折。
后来,这笔钱还是靠高盛帮忙从海外融来的。
不知道实业起家的李书福,看到贾跃亭在今年4月现金流早已崩溃的时候,国内还有银行还能给他准备20亿美金的内保外贷进行海外并购,不晓得会作何感慨。
十五
记得08年之前,招商引资搞外汇是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府的一个关键指标,当年作为开发商,我们去找地方政府拿地的时候,政策都希望我们以外资公司注册,来替政府完成招商目标。
于是我们通过“出口转内销”的模式,成立一个注册资本为一个“小目标”的公司,单位是美金,从而以极低的价格拿到了那块地。
当年政府如此重视美元并非没有原因。
一方面,我们需要用美元在全球购买石油铁矿等原材料与大宗的粮食,一旦美元断流会导致系统性的结构风险。
另
一方面,当年朱行长创造性的汇改,把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我们借美元的信用迅速融入了全球市场,这才奠定了随后几十年繁荣的基础。
但是,由于人民币与美元的挂钩,使得在08年之后,美国为了逃避金融危机的惩罚,搞了量化宽松,美联储印的美元大量涌入中国。
这使得我们的外汇储备从一万亿提升至四万亿的同时,美元涌入印发的人民币,也使得很多行业迎来春天,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房地产与互联网。
所以,才有了“小目标”与“假药停”挥舞着美元在海外的疯狂“剁手”。
而就在他们疯狂海外扫货的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也疯狂的缩水,这几年就跑出去了两万亿美金。
要知道,美元开启缩表之后,当年注入中国的外储大部分都要被迫流回美国,而这些美元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早已翻了好几倍。
譬如当年在国内投资不过百亿港币的李嘉诚,通过慢慢减持,如今早带着千亿港币“挥一挥衣袖”走了。
李嘉诚只是一个例子,倘若当年进来的热钱全部换成美元,我们国家的那点外储怎么能够呢?
但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这也是我们的危机所在。
十六
前几年,随着政府鼓励中国资本的“海外之旅”,外汇开始锐减,国内的钱开始不够用了。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从14年开始,中国政府以积极的货币政策货币与强刺激的经济政策,进入降息降准的大周期。
但是,这种双降是权威人士非常反对的,为此,权威人士在15年5月至16年5月期间,三次人民日报撰稿,解读中国经济和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力主去杠杆和去产能。
要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稳健的货币政策
,
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
而是L型的走势。
可即便如此,在这三篇专稿之间,还是搞出了三次降息与四次降准,甚至在最后一篇文章发布之后,16年8月,发改委还在官网上发布文章,说明下一步工作“择机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政策”,跟权威人士对着来。
要知道,当时权威人士怎么说身上也挂着发改委的副主任职务,发改委内部能搞出这么一个大乌龙,换一个角度来说,那段时间在经济工作上,高层依然是摇摆的。
因此,清华的校长和书记,这俩象牙塔的学者都不得不披挂上阵,一个去搞环保去产能,一个去搞中西部开发。
而这种摇摆,直至16年底美国政治进入加息周期而中止。
最终,事实证明了,权威人士的预判是正确的。
随即,我国开始了一整套针对美国加息的政策,并更换了大批的经济官僚。
所以,政事堂要提醒大家,不要再对16年之前的日子报以幻想,要好好琢磨自己如何应对L型经济走势。
要知道,人民币发行的基础,就是美元,如今随着美元的大规模流出,人民币势必被动“缩表”,市场上的货币少了,自然会导致各类金融资产出现价格雪崩。
恩,我说的可不止是房价。
不要妄图认为政府会大家手头的资产进行托底,权威人士说过:
拉美国家真正的教训是,
做出各种超出政府支付能力的福利承诺,致使通货膨胀加剧和外债高筑
。
要知道,政府支付能力范围之内的,只有困难群众。
十七
很多人在研究中国经济的时候,总会以为政府会有什么“底线”,譬如土地财政是政府的命根子,房价不会崩。
但是他们却没有明白,
不允许房地产崩盘只是一个“短期共识”
,并不是什么金科玉律。
自08年以来的四万亿,以“宇宙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们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被房地产捆绑上了战车。
因此,房地产出现崩盘,
必然会传导至金融系统,所以,在那几年说房价不能崩的确是政府的底线,因为金融不能崩。
譬如,当挽救银行的“去库存”战略的提出之后,迅速能够得以实施,因为“去库存”救的是那些年违规放贷的银行资产。
但是随着近年来监管的加强,国有大行开启去杠杆,全部退出了土地贷,仅从事有土地抵押的在建工程贷与有房产抵押的按揭房贷。
而高风险的土地购置阶段,全部由各类非银行的资金承接,银行在其中设立了足够的防火墙
,更不要说银监郭主席上台之后,拼命打击影子银行
。
而当年的银行贷款背着的的库存,随着贷款期限的到期也都被各种资金承接了。
从这个角度看,很
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在说P2P要崩, 但是人家却活得越来越好,甚至e租宝爆了都不影响。
因为,需要他们给银行的不良贷款解套。
如果还记得前两篇文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和“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会明白。
所以适度的放松监管,也是一个“短期共识”。
这也算是一种经济危机伴生的主动再分配。
同样,趣店罗敏的讲话为什么引起了轩然大波,监管机构为何在讲话后随即开始针对现金贷的监管?
很多人没有找到关键点,因为
罗敏不小心说出了他放贷的钱,40%都是银行来的,这个才是他“坑爹”的地方。
十八
最近一年,国有五大行员工的日子非常不好过,工作强度大幅增加的同时却面对大幅减薪,导致员工频频跳槽。
春江水暖鸭先知,同样,秋
江水寒也是鸭先知。
五大行无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远强于其他金融机构,尚且如此拼命,这是干啥呢?
两个字:备战!
索罗斯当年在剪完日本羊毛后,对朱院长说,“日本的工业产出多少,金融体系就丢掉多少”。
所以,如果不想重蹈日本的覆辙,这一场金融战真正的主力中央军,就是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国军五大主力”的国有银行。
要明白,权威人士是非常清楚
经济危机伴生的再分配效应
如果说放纵P2P金融算是一种给银行解套的话,那么供给侧改革,也算是另一种救银行。
随着环保督查的推进与供给侧改革见效,通过去产能,使得今年央企和国企的利润大幅攀升,说白了,就是通过调控来再分配,向央企们传输利润。
同样,越过了国资委,以权威人士操刀的联通混改的本质是什么?
大量的民间资本以股本而非借贷的方式混改进入这些央企,极大的扩充了这些央企的资本金与风险抵挡能力。
而央企的利润改善与风险抵抗能力增强,收益最大的,还是他们的主要贷款源,国有银行。
解决了房地产和央企的贷款,国有银行还会有什么风险呢?
而且,无论未来是否打金融战,或者无论我们输得多惨,只要国有银行不垮,他们就可以随便买经济危机之下,遍地的便宜筹码。
十九
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中国通过血汗工厂几十年才赚了一个亿的外储,倘若一回流,意味着什么呢?改革开放三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特朗普的减税政策一旦实施,伴随着加息和缩表,势必大量的美元将返回美国,届时,中国必然面对“钱荒”,越是金融属性的资产,价格崩的越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