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珍稀奇文化
珍稀奇,传承华夏文化,弘扬品味生活!分享艺术品收藏、博览、拍卖和交易的相关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珍稀奇文化

“清三代”各有风骚的瓷器

珍稀奇文化  · 公众号  ·  · 2019-12-17 19: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 “珍稀奇文化”关注我们



“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 在历史上被称为“康乾盛世”,当时社会开放,文人墨客加入进来,欧洲的彩绘技法也得到借鉴,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异不但表现在各自鲜明的执政风格中,还影响到了官窑瓷器的制作。


康熙朝瓷器: 阳刚雄健


康熙时期,在瓷器发展上有两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其一是恢复了景德镇御窑厂,其二是设立了专门的督陶官。 其中,郎廷极就是江西巡抚。 代表康熙瓷器艺术顶峰的“郎窑红”就是在他的督造之下烧制成功的。


由于康熙在位时间长达61年,康熙年间瓷器烧造水平有一个由粗辛到精细的发展过程。 总体来讲,康熙时期的瓷器特点是浑厚古拙、紧皮亮釉。 具体表现在器型上就是古朴凝重,无论是青花、彩瓷、单色釉瓷,还是一些仿制宋窑、明窑的摹古瓷都具有如此风格。



康熙是人们熟知的千古一帝,他平三藩、收台湾、抗击沙俄侵略。 这样一位皇帝的胸襟、气度可想而知。 这也造就了康熙朝瓷器造型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其风格挺拔遒劲,富有雄健壮美的形态。



在他执政时期,瓷器有很多创新。 比如,创烧了珐琅彩瓷。


雍正朝瓷器: 精细优雅




雍正朝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在于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 其胎体选料精湛,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 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环境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


雍正虽然执政时间只有短短13年,但其历史地位却无庸置疑。 雍正继承了康熙景德镇督陶官制度。 雍正六年,他派出现在人们熟知的督陶官唐英。 雍正官窑工艺妩媚、秀丽端庄,制作十分考究。 其大器不显厚重,小器隽巧玲珑。 不论是器型的比例关系,还是线条、画工,都有很高标准。







雍正为人孤高冷峻,同时个人在文学、绘画、书法等方面造诣极深。 由于自身品位高,他要求烧造的官窑瓷严整、规矩。


在瓷器烧造方面,他曾多次亲下诏书,对瓷器制作中的细节提出具体要求,比如,瓷器上的纹饰要怎么画,画多大。


乾隆朝瓷器: 瑰丽繁复


乾隆朝瓷器一面保留前世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 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主要用于赏玩。 粉彩取代五彩,在粉彩器皿上讲究用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辅以“轧道工艺”和开光、剔刻等等。




乾隆官窑与康熙、雍正相比,其风格既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 乾隆不同于其父,也不同于其祖,他喜欢繁缛热闹、华贵亮丽之风。 所以,乾隆官窑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隽永方面不及雍正,但是具有华美多姿、繁华似锦的特点,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极尽工雅细丽之能事。



乾隆皇帝自身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对器型、图案、色彩、品种要求很高,所有御制瓷器须经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方可烧造。 而对于这些御制瓷器,工匠们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精心打造。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文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