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减、审慎,似乎将继续是2018年广告主们广告投放的关键词。
2018年一季度,全球两大广告巨头宝洁和联合利华都进一步推出了一系列缩减广告预算,减少广告代理商的措施。与两者类似,更多的品牌开始“零基预算法”控制营销金额。
零基预算,是指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所有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参考过去的预算和营收水平的惯性,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以及支出数额的大小。
在零基预算之前,广告预算的制定主要参考上一年度的营收水平和广告预算,或基于新一年的增长预期,在新一年的整体预算中按比例划分用于开展市场营销工作。
各大品牌公司采取这样的一个措施,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一措施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中国企业是否应该跟进学习?
哪些广告主采用了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在广告界已经不是新鲜词了。
在过去两年中,这次策略收到了很多大型广告主的青睐,这一预算编制模式在广告界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影响力,很多广告主也纷纷跟进,采用了这一预算模式。
早在2016年年初,联合利华就推出了零基预算(Zero-basedbudgeting)政策,在泰国就用了这种预算编制法,减少了所在地区整体支出的 2 个百分点。
在过去的几年里,宝洁、卡夫亨氏、亿滋国际、家乐氏、可口可乐公司都采用了“零基预算制”。根据贝恩市场咨询的调查,38%的美国公司2016年采用了零基预算法,如3G资本就在亿滋、金宝汤等公司实践了这种预算方法。这个比例在 2014 年只有 10%。
此外越来越多的欧洲公司也开始效仿,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等快消品行业,其中就包括百威英博、帝亚吉欧等公司。法国酒业集团保乐力加也已经在特定的项目和地区使用零基预算法,该公司并非每年都采用零基预算,只有在考虑到公司必须“提供更多价值”的时候才会这么做。
广告主
为什
么会采取零基预算?
首先,广告主们采取零基预算无非就是成本控制问题。
面对全球经济整体疲软,各大品牌巨头近自身的业务收入也呈现增长乏力、停滞甚至下滑的势态,面对巨大品牌的改革难题,和业绩振兴任务,勒紧钱袋,减少广告预算和广告代理商就成了这些大品牌的一大选择。
其次,是高广告成本与低营销汇报之间的长期不对等。
在自身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一直存在的高额广告成本与低额的广告效益之间的不对等问题就显得愈发突出,高投入与低回报之间的矛盾爆发,广告主们开始重新审视广告投放的作用,零基预算法能够一定程度上让广告主知道“究竟怎么花钱、花在了哪”,为广告营销提供更高的透明度。
另外,也是广告主面对快速变化的营销环境的重要举措。
在快速更迭变革的营销环境中,新型广告模式层出不穷,广告投放的渠道、平台变得多样化,广告购买形式也在不断更新,随之而来的广告报价体系和KPI监测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采用零基预算可以让广告主更能够以最新需求为基准,按效果更灵活地调整预算,推进营销项目的进展。
零基预算给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零基预算,一般都是与收紧开支,削减成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整体而言,零基预算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呢?
—— 广告主 ——
作为零基预算的发起者,广告主们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控制预算,削减营销开支成本,严格审查每一次投放,以期获得更高效的营销回报。
目前而言,零基预算多是公司因为面临成本削减压力而开始采用的措施。
但若只是出于成本削减的原因就部署零基预算,那么公司会面临双重风险:可能会砍去促进增长的‘肌肉’,同时损害用户体验。
另外,从长期来讲,那些愿意投资自己品牌的客户会赢得市场。业内有观点认为,零基预算往往是周期性的,许多公司在度过削减预算的日子之后,便会加大营销投入以驱动增长。零基预算的做法用一次会有效果,不过长此以往,广告主也很难从代理商处获得足够优质的服务。
—— 媒体&代理商 ——
对媒体和广告公司来说,采用了零基预算法的广告主意味着过去的合约期会进一步缩短,一方面媒体和广告公司需要重新向企业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广告主的投放找对了地方。
这一举措能够从行业中逐渐筛选出优质的媒体和广告代理公司,让优质有实力的媒体和代理公司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蛋糕,推动行业中的其他媒体和代理商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逐步拉升整个行业的服务与业务水平。
另一方面,也将为媒体和广告公司的业务带来很多的冲击。
以全球最大的广告集团WPP为例,其来自联合利华的业务占到了 WPP 集团营收的 3%。联合利华精简预算的消息一出,WPP集团的股价应声下跌4.4%,WPP在2017年财报发布之后,WPP掌门人MartinSorrell将2017年集团业绩不振的原因之一就归咎于 “零基预算”。
反思:中国企业该不该跟风零基预算?
中国企业要辩证的看待这一问题,在学与不学之间把握好方向,透过事件的表象看到本质。
国内品牌不应该只是看到各家广告主都在大肆削减营销投入,削减代理商数量,毕竟这些国际巨头其自身本来的广告投放体量和雇佣的代理商数量非常庞大,削减的都是对自身增长与发展帮助较小的投放和代理商。
我们不能只是跟风学习他们的“削减”做法,而是看到他们采取该措施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效的营销回报,用营销真正带动销售增长。
而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要学这些国际大广告主们认真审视广告投放与营销回报之间的关系,加强每一次投放的深入思考,通过合同审查等方式,推动与媒体、广告代理公司之间合作的透明度,让广告投放路径更透明清晰。
此外,我们也需要看到,宝洁和联合利华等广告主巨头在削减广告投放预算和代理商的同时,也在对有效的渠道和能够提供更高效广告代理服务的广告公司倾斜资源,加大合作力度。将更多的资源用在有效、透明的营销团队上,以期获得真正能够促进销售的效果。
结语
广告主们推出营销零基预算这一措施,是面对当前经济不景气,营销环境复杂多变而采取的企业策略,对于自身和行业而言有很多益处和冲击。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需要看到广告主们采取这一策略的无奈,也要看到整个营销市场不透明、低效率等诸多痛点。中国的广告主们需要认清国内市场的环境与自身的品牌营销诉求,针对自己的需求采取整体的品牌营销策略,然后再来谈论是增加投入抑或削减成本。
每日脉动
1、2018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科技品牌榜发布,阿里排中国品牌第一
2、虎牙在美提交IPO申请,拟募集2亿美元资金
3、Uber已经收购美国共享单车平台Jump Bike
4、掌阅文学公布2017年成绩:全年发放稿酬超3亿
5、乐视网第一季度预计亏损3.1亿元左右,去年同期盈利1.25亿元
前瞻趋势才能把握先机!媒介360企业版「趋势智库」板块持续深耕趋势、行业、案例、媒体、营销、服务商、内容以及IP泛娱乐等模块,每日发布一线洞察与趋势,助力企业决策方针及新商业战略转型。品牌青春π报告、百大广告主需求报告、Media ROI趋势报告、「十年互联网变迁」主题报告等都将持续关注各行各业的趋势发展,以期用更战略、更智能的方式、工具、洞察,助力品牌、行业与用户360°沟通,从而推动行业的正向可持续发展。
相关悦读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AI野蛮生长,是解放人类还是取代人类?
人工智能颠覆传媒业:催生10种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