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Sir想跟你们说一个人。
——可能是《毒舌》提过名气最小的名人。
他做了一档节目,20年,去年停了,这档节目收官豆瓣
9.5
。
他前两年又根据这档节目,孵化成另一档类似的(可能预感前者要被停),目前三季,豆瓣评分依次是,
8.9
,
9.2
,
9.4
。
他可能是中国最不著名的著名主持人?
也许你有兴趣了解他?
文 | 芈十四
Sir电影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Sir这次给了个命题作文,题目叫
《窦文涛》
。
1998年,凤凰卫视做了一档节目,《锵锵三人行》。
许子东和梁文道做嘉宾,窦文涛就是那个三明治夹心主持人。
2017年秋天,节目宣布停播。
整整二十年,很多人从未成年追到结婚生子,或者离婚再婚。
但《锵锵三人行》似乎一直没变。
对这档节目的理解,也大体可分三类人——
一类是闻所未闻的;一类是了如指掌的;但我猜测,更多那类,是一知半解,可能听过几期,但没有像什么《好声音》《奇葩说》期期追着看的习惯。
不得不说,这蛮符合节目主持人窦文涛的公众印象。
我们认识他,知道他,也觉得他不错,但又远远不到爆款的追捧。
窦文涛究竟是谁呢?
(我有兴趣)
来点八卦的,俞飞鸿的绯闻男友、鲁豫的男闺蜜。
然后没了。
所以我只能说我看到、了解的窦文涛,他让第一部分人有认识,让第二部分人有意思,让第三部分人觉得,原来如此。
1
知乎上“如何评价《锵锵三人行》和窦文涛”那道题,被顶到最高的回答只有一句话: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内心深处有自卑感的情色小主播。
用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状语前置短句做了两个复杂定语,定位,
情色小主播
。
这句回答的评论区里,最高赞那条也是一句话:
“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他的职业情操。”
是,虽然“情色小主播”的定位非常刻薄,但作为喜欢窦文涛的老观众,却并不会认为这是一句贬义。
窦文涛自己说过:文道渊博,子东刻薄,我嘛,轻薄。
他的朋友也坦白,有一次查建英是嘉宾,在文涛胡诌一通之后,多年合作伙伴查建英就说:“你就是先把自己压得特低,让别人都不好意思cei你” 。
豆瓣一篇《我为什么开始讨厌窦文涛》,楼主也愤愤不平地说:“文涛本质上极为精明,但是经常故意装傻,有的时候装得太刻意就会让人不舒服”。
但我早就发现了,任何一个引起巨大关注的人,都会遇到这个有趣的矛盾点:
喜欢你的人,和讨厌你的人,都是出自同一个理由。
2
说起来,在1998年那个还没有知乎、豆瓣的年代,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实际上就是一个
最大规模的封闭型意见领袖聚集
地
。
从王蒙、许子东到刘少华的老中青三代“评论员”;梁文道、余世存、陈丹青这样的知识分子,再到自由作家查建英、知名媒体人马家辉、教犯罪心理的李玫瑾、教艺术史的曹星原、搞古玩的马未都、耿直的周轶君、真性情的孟广美……
这些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能自成一派,掌握一定话语权。
但却被集中到了这个小房间,坐在窦文涛的两侧。
一桌,三椅,配上几罐红色饮料,有方向又信马由缰。
我们常常诧异嘉宾的自由发挥。
文涛:钱钟书您怎么看?
李敖:思考力不够
凤凰卫视做过许多谈话节目,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鲁豫的《鲁豫有约》,但绝大多数处于稳定、可控状态的一对一。
——在一种精妙的语言设计和节目氛围里,大部分故事都会顺利被挖出来。
但《锵锵三人行》不一样。
在几何里,三角形是最稳固的,排列组合里,多了一个因素,就翻了无数倍可能。
窦文涛作为等腰三角形的那个尖儿,表现出了神奇的话题掌控力。
他在一个三方对谈的谈话节目里,成为了一个枢纽站,话题歪了他正回来,偏到哪边去了,他给拉回来。
这种狡猾的周到,源于主持人的“认怂”。
他迎合嘉宾、迎合观众。
这种迎合使得节目像水一样,任何一个嘉宾来了,带着不一样的容器,都可以把节目盛在里面。
3
窦文涛是河北石家庄人,父母都是农民。
鲁豫曾经跟窦文涛聊天说做人应该顺其自然。
窦文涛当时这么回答:
要是真按着家里的路子走,就是三个儿子,一人一盆饺子,吃完了躺在沙发睡一下午,然后接着吃,吃完继续睡。如果不争取一把,这就会是我的生活。
这段对话就代表了他在《锵锵三人行》的主持风格。
即使和鲁豫是很好的朋友,即使他心里有明确的对立意见,他也不会直截了当地反对你,更不会去嘲讽别人想法过于片面,而是顺着别人的话头延展开去,像一条小溪顺流而下,不急不缓,点到即止。
有一回,节目邀请了占星师曹判答。
在提到“水逆”这个概念时,梁文道明确表示不相信,孟广美也透露出不屑,窦文涛便说,自己在那段时间正好不太走运,比如丢东西、买错东西等。
他没有表达观点,只是通过陈述某一部分的客观事实顺势接住嘉宾的话头。
只有这样的主持人才能让每一个带着话来的嘉宾尽兴而归。
有学问的讲学问。
云端自有云端的圣洁。
但他插科打诨,把云端上的知识降维成容易吸收的观点,不是一种学问?
“渊博”固然难得,但如果没有“轻薄”在旁边衬着,未必坚固。
有故事的说故事。
故事自有故事的曲折。
但他牵拉拽引,把故事引导进大众喜闻乐见又不犯规的尺度,难道不是一种故事?
有一期请了北京郊区的一个老鸨讲底层小姐和嫖客,他津津有味,最后还夸了老鸨,说她特别有素质,录这期节目一句脏话都没讲。
有热点的追热点。
但他追热点不屈从热度。
徐晓东打假传统武术事件时,分两期请了正反两方的嘉宾,他居中而坐,不讲一句偏话。
难道不是一种有价值的,可持续的态度?
既不轻视主流,又不谄媚小众,而是有意识地把话题导向花花世界的复杂和黑白认知的盲点。
在我看来,国内主持人不乏说大话、假话的好手,他们巧舌如簧,混得人模狗样。当然也见过说真话的愤青,他们句句如刀,最后活不过一年。
唯有窦文涛。
他几乎看不见个性,没有旗帜鲜明的立场,甚至,爱把自己塑造成十足精明的小男人形象:
比如看动画片都爱哭、直言不讳说自己好色、每次看到别人拍广告赚钱都内心嫉妒啊,聊到优衣库事件,“哟,优衣库这个,我也想搞一回”……
典型的。
《锵锵三人行》出过许多美丽有风情的“窦女郎”,比如最早的女嘉宾之一幼婷,就常惨遭窦文涛的调侃:
“幼婷的腿在我们节目组是出了名了,她播新闻穿得人五人六的,但第一次来《锵锵三人行》就穿得比较清凉,而且她知道《锵锵》女嘉宾都是坐在旁边,所以实际上这个镜头一拍是能看到整个腿形的。这一点你们不要觉得我不正经,是因为观众提醒我的。其实主持人最吃亏,他面前有个桌子你知道吧,幼婷她穿得再少我也看不见……”
由此,幼婷得了个外号,叫“好腿”幼婷。
图片来自水印处
狡猾。
狡猾在此处不是贬义词。
4
和去年“最愤怒”的许知远《十三邀》不一样,《锵锵三人行》是不愤怒的谈话节目。
许知远会含着火药,对着马东问出:“你真觉得《奇葩说》和莎士比亚是一样的吗?”,甚至质问观众:“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愤怒了啊,我们以前,都是要弑父的啊”。
窦文涛也聊过,但不是带着恨铁不成钢的生气。
比如什么《奇葩说》,都是成功的节目。但是我回家一想,我从来不会看。就是我个人,完全不喜欢看。现在我发现,我认为有营养的,应该受到大家褒扬的节目,和火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说自己很排斥辩论性的节目,因为不喜欢争吵:
辩论节目,不过就是披着辩论外衣的表演秀,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好好说,非要弄得哗众取宠,剑拔弩张,又不是没饭吃。
但如果马东上他的节目,比如最新的《圆桌派》,他一定会表现出一百分的友善,让马东极为畅意地聊他最爱的话题——
他早早就坦诚过,
他不需要对他谈的话题真诚。
这真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
如果一个不真诚的人对你说:“我不是一个真诚的人”。
请问,他到底是不真诚,还是真诚呢?
哪天我要是飞机事故了,深圳一半的夜总会都要下半旗表示哀悼。
5
认识窦文涛不该看他聊了什么,应该看他不想聊什么。
有一期聊到娱乐圈的毯星话题。
窦文涛说,最初接广告,他总觉得不好意思,没想到后来大家逐渐以接广告为荣了。
但他似乎极为害怕暴露自己赚了多少钱。
有一次,窦文涛说他看中一个海景别墅,可惜买不起,但是穷毕生之积蓄没准能付个首期。然后马家辉就抓住了把柄,帮他算了算大概需要多少钱才能付首付,结果也得上亿……
然后窦文涛很惶恐地转移了话题。
在传统语境里,有钱的文人,都是不合格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