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幸福之旅:开往春天的专列① 港澳 + ... ·  1小时前  
新北方  ·  再冷一天,辽宁气温即将大反转! ·  6 小时前  
新北方  ·  来东北,不到大连“血”后悔!福利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观点 | 乡村文旅加速融合 乡村游成暑期经济新风向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07-19 10:30

正文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当前,随着暑期游到来,去乡村亲近自然、住民宿、品美食,成为众多游客出游之选,也传递出暑期经济新脉动。

小村不大,风景如画。在黑龙江抚远市抓吉赫哲族村,充满民族特色的木屋、民俗风情浓郁的博物馆,让古老的赫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旅游的美丽景观融为一体。

抓吉,赫哲语意为“金色的渔滩”。赫哲族村村委会主任曹健辉介绍,2014年,随着“赫哲民族风情村”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公司+农户”的方式打造的赫哲民宿,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旅游休闲。“‘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花式乡村玩法,不仅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给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乡村旅游的“热”,得益于供给的不断创新。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大石板村,丝路驿站古迹举目可见,乡愁故事张耳可听。当地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重构,通过修旧如旧,让古村有了“面子”,更实了“里子”。“这里黛瓦青砖、古寺巍峨,更有田园般的闲适感,是我心中‘诗与远方’的样子。”来自福建的游客赵先生告诉记者。

眼下,从田园摄影到旅居康养,从民俗体验到亲子游学,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受青睐。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名单,名列其中的天津蓟州区、河北沧州市吴桥县、黑龙江抚远抓吉赫哲族村、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大石板村等地成为不少人乡村游首选。

一业兴,百业旺。全国各地加速推进“农文旅”融合、盘活闲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离不开政策保障和支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完善乡村旅游政策保障体系,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将乡村旅游纳入县域相关规划,统筹推进乡村旅游道路、停车场、厕所、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各地积极强化制度设计,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保障水平,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旅游供给体系。

相关专家表示,我国乡村旅游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当越来越多人需要“诗与远方”提升精神享受和文化消费时,乡村旅游便需要延长旅游服务链条,增加更多“副产品”,给游客带去更多意外惊喜。

如何让乡村文旅融合发挥出“1+1大于2”的整体效能?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鹏表示,要积极整合乡村文旅资源,探索“文旅融合、农旅互促”的乡村文旅新业态,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的附加值。

产品不断丰富的乡村旅游市场,正打造出多样化、特色化、高品质的乡村旅游线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内生动能。





来源:人民网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打造“久经考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吹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轻化的号角

特稿|预制菜还搞不搞?!政策大起底!2024年风向如何?

特稿 | 车厘子销量暴增50%打败砂糖橘,从年货看消费市场变革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头雁故事会 | 张虎:从0到25亿,农业要精耕细作稳步发展

农参专访丨郭旭:齐齐哈尔烤肉要“走出去”才能成为富民产业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