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于冬
出品 | 腾讯新闻×腾讯娱乐白皮书
2020对于电影这个行业,以及每个电影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令人难忘的年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市场的宁静。疫情之下,电影业陷入“停摆时刻”,影院停业、剧组停拍,电影人有过焦虑,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相互鼓励、坚守初心、积极抗疫。经历178天行业全面停摆之后,中国电影浴火重生,这一年的年度关键词,也显得与众不同。
在经历了最艰难的时刻,接近半年停摆的背景下,202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200亿的成绩显得尤为珍贵。7月20日影院复工后,电影市场的复苏进程屡屡超出预期。
国家电影局12月31日发布数据,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204.17亿元,稳坐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之位,也是中国市场的年度票房产出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其中,国产电影票房170.93亿元,占比83.72%;电影票房top10里,国产片占9部,进口片只有一部《信条》,排在第9名。
2020年的票房基本上可以说,就是由国产片撑起来的。一方面这是因为很多海外大片由于疫情,没有如期上映。另外一方面,关于票房占比,其实国产片这几年一直是越战越勇的状态。在进口片数量占比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2017年国产片票房比是53%,到了2018年就上升到62.15%,2019年是62.55%,今年一下子就到了83%。
可见,在中国这个市场中,中国观众对国产片的需求是越来越多的。
这一成绩的背后,同样展现出中国市场的潜力和韧性。在进口分账大片缺位的情况下,我国电影市场迅速复苏,本土电影频频掀起观影热潮,重要档期热度不减,观众对电影的热情依旧。
2020年是头部效应非常明显的一年。首先因为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人们去电影院的次数变少了,于是消费就更集中在头部电影上。
是什么让人们走进电影院呢?
白皮书刚好也做了这么一个问卷调查,疫情后第一次进影院看电影的原因是什么?62.11%的人选择了“对影片故事/题材感兴趣”,53.30%的人选择“重温久违的影院观影感觉”,46.11%的人选择了“电影口碑好”,这是排名前3的原因。说明了“题材好”“拍得好”非常重要。
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八佰》《金刚川》《紧急救援》等一众影片接连掀起单片超20亿、超30亿的票房浪潮。这批具有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主旋律大片,正式以“新主流大片”的身份站在了舞台中央,成为当下最受中国观众追捧的主要影片类型。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据腾讯娱乐白皮书的数据,票房前10的国产电影里,女演员的出场时间仅占总片长的29.39%。年度票房前5的电影里,有3部电影的演员表前5名,是没有女演员的。唯一一部女性阵容强大的是《夺冠》,因为它讲的就是女排的故事。还有另外一部,女演员出场时间比较多的是《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这是2020年的一部黑马,最后的票房成绩过了5亿,而根据统计,这部电影的女性观众占比高达77.2%,所以女性是观众人群里面的重要力量,不应该被广大创作者忽视。
“线上”还是“线下”,是电影人2020年碰到的一个问题,并且这个问题恐怕也不会因为疫情结束而结束,反而将成为一个长久的问题。
数据显示,2020年至少19部电影选择了“院转网”。疫情之下,流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长,但事实上没有一部电影不想留在大银幕上。拥抱流媒体,同时严格遵守窗口期,对片方、平台、院线和观众都是更好的选择。
鸿猷已定风雷起,正是扬帆搏浪时。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历史时刻,中国电影人将创作出诸如《长津湖》《中国医生》《1921》《革命者》等更多高质量的电影作品,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主食”,努力谱写富有鲜明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华民族新史诗。
*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